首页>> 古诗文>> 盛京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汉语榆柳原文 诗词名句

盛京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汉语榆柳小弓也)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桑弧蓬矢举惟男,示有事胥自幼谙。

榆柳为弓骍角未,荆蒿作箭雉翎堪。

二三卿士节权略,日夕儿童戏以耽。

即此箕裘应共勖,进之观德更名谈。

诗词问答

问:《盛京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四·斐阑(汉语榆柳小弓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

2. 汉语榆柳小弓也

参考注释

桑弧蓬矢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后用作勉励人应有大志之辞。《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郑玄 注:“桑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唐 李白 《上安州裴刺史书》:“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王先生 差矣!岂不知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何乃为此区区儿女之态。”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二:“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局促软红尘土中,以为得计乎?”

有事

(1) 惹事;出现变故

家里有事了

(2) 有工作干

他有事干了,能自立了

(3) 忧愁或顾虑

他心里有事,看上去不大高兴

(4) 忙,不闲

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指军事,即用兵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论语·季氏》

榆柳

榆树与柳树。《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剗荆棘凿做沼池,去蓬蒿广栽榆柳。”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杂物十事》:“休言磨铁输钻木,榆柳槐檀过眼泡。”

骍角

语本《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何晏 集解:“犂,杂文。騂,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寧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后因以“騂角”表示后裔俊拔远胜前辈。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近古人伦,喜称阀閲。其蓽门寒族,百代无闻,而騂角挺生,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忘承先哲。” 宋 邵雍 《不可知吟》:“犂牛生騂角,老蚌产明珠。” 章炳麟 《信史上》:“ 仲弓 者, 冉氏 也。方以犂牛之子,多其騂角,此不为 冉閔 养于 石氏 发乎!”

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卿士

(1).指卿、大夫。后用以泛指官吏。《书·牧誓》:“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孙星衍 疏:“大夫卿士不云卿大夫士,盖以此士,卿之属也。”《史记·宋微子世家》:“ 殷 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讎。”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国疑则询,国迁则询,议郎博士,非西官也。”

(2). 周 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诗·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 卿士, 番 维司徒。” 朱熹 集注:“卿士,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总六官之事也。”《左传·隐公三年》:“ 郑武公 、 庄公 为 平王 卿士。” 杜预 注:“卿士,王卿之执政者。”《史记·周本纪》:“ 厉王 不听,卒以 荣公 为卿士,用事。”

权略

权谋,谋略。《东观汉记·光武纪》:“帝仁智明达,多权略,乐施爱人。” 三国 魏 曹丕 《至广陵于马上作》诗:“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兵主法制权略。”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阳 ( 邹阳 )之在 汉 ,固以权略见称。”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箕裘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观德

观察德行。《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史记·乐书》:“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张守节 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山云特起,八卦成形。凤凰于飞,九州观德。”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与为人后》:“为人子者之絶本生之斩衰……屏而黜之,使不得与於观德之列,不亦可乎?”

更名

改易名称

他从此更名改姓,隐居于一个小山村中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孤灯深夜半,何乃抚床为。道左时通料,心方世岂知。孰刊前代史,肯作近人诗。黠鬼应相笑,乾坤一老痴。
  • 作者: 叶梦得,朝代: 宋代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蔽天才集雨,动地忽惊风。苎絮潜加力,杯觞稍费功。山川相映发,竹树失青葱。幼质知难久,茅檐溜已通。
  • 作者: 罗隐,朝代: 唐代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校雠三载粗功蒇,曾巩黄香较彼精。

    亦已小惩祛捷径,居然大备获书城。

    公天下岂目资视,愧古圣惟已力行。

    六十过方荟四库,幸哉举事竟看成。

  • 作者: 许尚,朝代: 宋代
    爱此楞伽士,勤修戒行成。文龟亦知善,来听讲经声。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地僻山深未可耽,君师责重一身兼。

    檐端宝训分明示,寰海苍生要引恬。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谁云至理宗无相,大道由来万法兼。且以声音为佛事,晓敲清磬诵华严。
  • 作者: 郑廷玉,朝代: 元代

    师父你疾来救我。这公事怎好收撮。

    我想这光阴似水。日月如梭。

    每日家不曾道是口合。我可便剩念了些弥陀。

  • 作者: 刘应时,朝代: 宋代
    前山疑抹黛,多稼欲成黳。水满蛙登岸,桥危马蹙蹄。风高帆腹壮,雨霁月眉低。杖屨投村舍,儿童指旧题。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