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原文 诗词名句

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原文

红锦山颠着醉眸,赤栏杆外数花头。
烟中月下看不足,叶里花间睡即休。
迷住子规疑蜀国,归来黄鹄认柯邱。
他时我与君为对,莲叶中间作钓舟。

诗词问答

问: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的作者是谁?答:项安世
问: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项安世的名句有哪些?答:项安世名句大全

项安世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书法欣赏

项安世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书法作品欣赏
寄题临江徐氏海棠巢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山颠

见“ 山巔 ”。

醉眸

醉眼。 宋 陈师道 《九日无酒书呈漕使韩伯修大夫》诗:“倦笔懒从都市出,醉眸刚为麴车回。” 元 徐再思 《人月圆·兰亭》曲:“壮怀感慨,醉眸俯仰,世事浮沉。”

栏杆

由扶手和支柱构成的栅杆护围(如用于篱笆、护栏杆、楼梯扶拦)

花头

(1).花纹。《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到了 南京 之后,住了两个月,寄过两件织现成花头的缎子送给 小红 作衣服穿。”

(2).花朵。《全唐诗》卷八九九载《撷芳》:“风摇荡,雨蒙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宋 苏辙 《次迟韵千叶牡丹》之一:“ 潩 上名园似 洛 滨,花头种种鬪尖新。” 宋 刘蒙 《菊谱·夏金铃》:“夏金铃出 西京 ,开以六月,深黄,千叶……而花头瘦小,不甚鲜茂。”

(3).指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花头蛮髻司香女,能作笼鸚呜咽语。”

(4).花招。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谓人狡獪弄术曰起花头。”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这个情形只能作这样的解释,是反动派为着自己的利益时常玩弄花头。”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我以为应该请适当的人向他疏通;疏通不是低头服小,是叫他不要在这桩事上出花头,阻挠我们的新发展。”参见“ 花招 ”。

(5).新奇的主意或办法。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 海婴 很好,每日上学,不大赖学了,但新添了一样花头,是礼拜天要看电影。”

(6).奥妙的地方。如:这种游戏看起来简单,里面的花头还真不少。

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子规

杜鹃鸟

蜀国

泛指 蜀 地。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 华阳 曾子 ,鼓篋来游; 蜀国 颜生 ,抠衣请学。” 唐 刘得仁 《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诗:“ 蜀国 烟霞开,灵山水月澄。”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何处游女, 蜀国 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綉罗金缕。”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他时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钓舟

犹渔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涉 《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元 刘秉忠 《溪上》诗:“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詹初,朝代: 宋代
    雨过窗前树,天然生意新。枝条枯昨日,萌蘖长今晨。根本原无改,濡滋自有神。静看微物理,应识养心真。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东漾昆明界接西,闸军牵缆力胥齐。

    湖中治镜阁经过,思义循名自凛兮。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生求媚于人,死求媚于鬼。媚人幸富贵,媚鬼免罪戾。生死虽殊途,人鬼岂异理。哀哉过用心,妄意何时已。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一年十二月,遇闰增其一。

    有月必栖崖,对崖则斯室。

    是乃恒惯经,无得亦无失。

    而我来香山,岁中曾几日。

    从未斯室宿,昼游偶一即。

    然则为此名,乃由想像出。

    因思邃古来,岂不富撰述。

    恐如此者多,吁嗟果谁实。

  • 作者: 韩维,朝代: 宋代
    气昏聊止酒,讼简时闭阁。池红落花委,岸绿新蒲合。厌暄解重衣,息倦偃清榻。永日林下风,山禽响相答。
  • 作者: 胡曾,朝代: 唐代
    楚国城池飒已空,阳台云雨过无踪。何人更有襄王梦,寂寂巫山十二重。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曲峡盈科就下行,泠泠落落若琴鸣。

    勖哉负笈来游者,宜味沧浪之水清。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老去唯耽酒,春来不著家。去年来校晚,不见洛阳花。
  • 作者: 袁说友,朝代: 宋代
    飞锡真游戏,论诗解往还。一声狮子吼,十里道场山。绿竹静无语,白云长自閒。赵州应路滑,无复叹间关。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青青叶衬夏花黄,尽足风流祗少香。

    我是先忧天下者,便教树背那能忘。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