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闭居五咏其二坐忘原文 诗词名句

闭居五咏其二坐忘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闭居五咏其二坐忘原文

少年常病肺,纳息肺自敛。
灵液洗昏烦,百药无此验。
尔来观坐忘,一语顿非渐。
道妙有至力,端能破诸暗。
跏趺百无营,纯白乃受染。
至人不妄言,此说岂吾僭。

诗词问答

问:闭居五咏其二坐忘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闭居五咏其二坐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灵液

(1).滋润万物的雨露。《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液,海水羣飞。” 刘良 注:“天地神祇,以 秦 无道之甚,故歇其灵润滋液,不降福祥。”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 唐 武元衡 《贺甘露表》:“圣德至而和风应,元气滋而灵液降。”

(2).仙液。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文选·郭璞<游仙诗>》:“圆丘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灵液,谓玉膏之属也。”喻指美酒。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盌。”

(3).对水的美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浴日餘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明 周梅墟 《步步娇·带雨鸣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径,湿淋漓灵液澄江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美胜悬黎。”

(4).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唐 顾云 《苔歌》:“琼苏玉盐烂漫煮,嚥入丹田续灵液。”《云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满口则嚥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嚥灵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昏烦

昏沉烦闷。 唐 白居易 《官舍内新凿小池》诗:“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百药

各种药物。《逸周书·大聚》:“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吕氏春秋·孟夏》:“﹝孟夏之月﹞聚蓄百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百药》:“ 炎帝 尝百药以治病,尝药之时,百死百生。”

尔来

自那时以来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坐忘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妙有

(1).道家指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妙有谓一也。言大道运彼自然之妙一,而生万物也……《老子》曰:‘道生一。’ 王弼 曰:‘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谓之为妙有者,欲言有,不见其形,则非有,故谓之妙;欲言其无,物由之以生,则非无,故谓之有也。斯乃无中之有,谓之妙有也。” 唐 李白 《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2).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法身义》:“寄以名相,故説妙有,理絶名相,何妙何有。”《景德传灯录·荷泽大师<显宗纪>》:“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

跏趺

“结跏趺坐”的略称。1.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 * 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

(2).泛指静坐,端坐。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香奩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无营

无所谋求。 汉 蔡邕 《释诲》:“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二:“堂堂处子,无营无欲。” 宋 苏轼 《韩干画马赞》:“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乍可无营坐晦迹,不説有学行求知。四时活计看壚鏊,八节欢情对酒卮。”

纯白

完全白色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2).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机 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夫 郑 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妄言

(1).谬说。《管子·山至数》:“不通於轻重,谓之妄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皇家撰《晋史》,多取此书。遂採 康王 之妄言,违 孝标 之正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

(2).指谎言,假话。《史记·东越列传》:“ 餘善 刻‘武帝’璽自立。诈其民,为妄言。”《北齐书·孝昭帝纪》:“陛下昔见 文宣 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耶?” 宋 苏轼 《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从来白髮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3).胡说;随便说说。《史记·项羽本纪》:“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 郝孟节 ﹞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红楼梦》第八六回:“那小廝道:‘这个没听见大爷説,小的不敢妄言。’” 鲁迅 《准风月谈·偶成》:“那边妄言,这边妄听。”

(4).指诅咒,漫骂。《史记·五宗世家》:“而又信巫祝,使人祷祠妄言。”《史记·大宛列传》:“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駡詈。”

(5).佛教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妄言綺语。”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侵晨盥栉起,爽气随凉飚。曳杖踏露草,不觉路已遥。水清出沙嘴,烟白横山腰。致爽列群岫,不待西山招。
  • 作者: 真宗,朝代: 宋代
    玉瓒黄流,有飶其香。来假来享,降福穰穰。我应受之,汤孙之将。有百斯男,福禄无疆。
  • 作者: 韩元吉,朝代: 宋代
    金貂七叶谁能必,石椁三年计自愚。得鹿覆樵真一梦,求鱼缘木信狂图。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环抱行宫溪水澄,石桥过处入门仍。

    店称半壁名真副,馆憩数间景绝胜。

    亦有图书为暇伴,底须桃李供春凭。

    大房山在直北望,阿那云标题句曾。

  • 作者: 李孙宸,朝代: 明代

    共逐春风赋远游,怜君归思忽沧洲。

    黄花驿路迎行色,白雁江声送去舟。

    不那客中还别客,转令秋尽更悲秋。

    承家天禄缣缃在,矫道藜光待校雠。

  • 作者: 李孙宸,朝代: 明代

    冥鸿天外渺难攀,天上初悬曳履班。

    张翰岂缘莼菜去,留侯原为赤松还。

    丹心五夜长情阙,紫气三秋复度关。

    别墅围棋人好在,横山应复比东山。

  • 作者: 宋宁宗,朝代: 宋代
    薮泽趁虚人,崇朝宿雨晴。苍崖林影动,老木日华明。野店收烟湿,溪桥流水声。青帘何处是,彷佛听鸡鸣。
  • 作者: 李錞,朝代: 宋代

    雍丘西风鼓战尘,令狐抵死挠张巡。

    面当六矢无降色,惊讶雷公是木人。

  • 作者: 宋祁,朝代: 宋代
    中园稍萧槭,日脚净空埃。寒蝶飞还下,饥鸥去又回。林高风搅叶,垣暗雨留苔。颇赋高秋兴,人非骑省才。
  • 作者: 叶巽斋,朝代: 宋代
    维此十月,岁聿云暮。惟月之良,是谓盈数。阴极于坎,阳比于子。阴阳消长,否泰攸寓。亶生哲人,盛世基柱。文章机略,册府武库。承明厌居,雄藩外护。吏畏民爱,颂声载路。维此十月,稼穑孔实。黍稷稻梁,糜芑秠秬。取陈食农,遗秉伊妇。室家胥庆,小大餍饫。我公之德,穑宝是似。为国珍粱,馨香荐祀。维此十月,可爱其日。光华朝升,融温晏布。熙熙小春,物态和豫。清明在中,靡翳靡雾。我公之政,莫不休燠。衣服其和,悦我黎庶。维此十月,新霜始降。寒不折胶,冻不凝冱。凛然严师,少而慈父。戎示坚冰,衣裘蚤具。我公之威,伊教匪怒。不竞不絿,无怨无恶。维此十月,物宝全富。雪梅在岭,霜菊盈圃。梧竹之高,椿松之固。賸馥郁芬,古根盘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