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淀神祠瞻礼再叠庚寅韵原文 诗词名句

淀神祠瞻礼再叠庚寅韵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淀神祠瞻礼再叠庚寅韵原文

地有灵胥神有司,洋洋如在以临之。

本来今古即斯淀,却自庚寅乃立祠。

利物恒期东西晏,赞天永冀稔丰绥。

瓣香三拜抒诚处,不为已躬乞受釐。

诗词问答

问:淀神祠瞻礼再叠庚寅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淀神祠瞻礼再叠庚寅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淀神祠瞻礼再叠庚寅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七

2. 此淀神向无专祠庚寅春巡至命于此地建祠以昭飨祀

参考注释

灵胥

(1).指 春秋 吴 伍子胥 。相传 伍子胥 死后为涛神,故称。 宋 文天祥 《送行中斋》诗之三:“ 鲁仲 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 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2).借指波浪,浪涛。《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 灵胥 , 伍子胥 神也。”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灵胥 八月涛。” 清 曹溶 《满江红·钱塘观潮》词:“谁盪激, 灵胥 一怒,惹冠衝髮。”

有司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三国演义》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授之于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如在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滎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

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利物

(1).益于万物。《易·乾》:“利物足以和义。” 孔颖达 疏:“言君子利益万物,使物各得其宜。”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利物之至,宜乎得政。”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浪跡江湖,济人利物。”

(2).竞赛的奖品、彩头。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明晃晃摆着利物,齐臻臻列着这士卒。”《水浒传》第九回:“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红楼梦》第七五回:“必须立了罚约,赌个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

(3).钱财。《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某非为口腹利物,不过游戏试技耳。”《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那布商因为稽迟了 吕玉 的归期,加倍酬谢。 吕玉 得了些利物,等不得布商收货完备,自己贩了些粗细绒褐,相别先回。”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瓣香

(1).佛教语。犹言一瓣香。 宋 陈若水 《沁园春·寿游侍郎》词:“丹心在,尚瓣香岁岁,遥祝 尧 龄。” 清 计东 《再与宋牧仲书》:“乃於郡署旁废圃中,西向设瓣香,流涕再拜而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二《庚子送灶即事》诗:“隻鷄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参见“ 一瓣香 ”。

(2).师承;敬仰。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一:“近来 浙中 诗人,皆瓣香 厉鶚 《樊榭山房集》。”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3).喻崇敬的心意。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五洲万国佳儿女,海角天涯献瓣香。”

三拜

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 宣政 元年九月﹞詔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 赵翼 《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 郑玄 注:“三拜,示徧也。” 贾公彦 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曾陪参画从橐鞬,文雅当时最盛传。玉挂好风横饮簟,翠漪明月漾吟船。石渠金马余何者,绿水红莲子尚然。好养江边鸿渐翼,诏书非久不菑川。
  • 作者: 晁冲之,朝代: 宋代
    标签: 古诗三百首写景惜春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骥子堕地追风日,未试千里谁能识。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虽然一哄有奇偶,博悬于投不在德。君看巨浸朝百川,此岂有意潢潦前。愿为雾豹怀文隐,莫爱风蝉蜕骨仙。
  • 作者: 高似孙,朝代: 宋代
    相次西风吹蟹老,眼前且作鱠残图。
  • 作者: 邢宥,朝代: 明代

    枉尺何劳计直寻,一官尝抱旧儒巾。

    时当岁晏芳心歇,风入高秋病骨侵。

    圣主独怜章累上,列卿同赆酒频斟。

    投簪莫讶归来早,倦鸟惟应恋故林。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少时慕才华,研精味辞藻。

    微言探月窟,逸兴横云表。

    措思每废餐,兀兀忘昏晓。

    虽云俗虑无,却被诗魔扰。

    至理在目前,弃而求深窈。

    旷荡无所归,怅怅盈怀抱。

    近读文公书,习气从兹扫。

    因知九仞山,一篑功不少。

    作此聊自讼,讵足云见道。

  • 作者: 刘子翚,朝代: 宋代
    数丛修竹拥斋居,兴味翛然乐有余。午枕睡酣窗寂寂,清风来去自翻书。
  • 作者: 虞堪,朝代: 元代

    龙山宛若龙,飞舞出群峰。

    霖雨终须作,闲云或可从。

    萧条何处寺,隐约数声钟。

    倏幻听经去,天花雨九重。

  • 作者: 俞桂,朝代: 宋代
    无言情脉脉,美人久相隔。道阻修且长,春草几番碧。凤钗冷鬓云,鸾镜轻云羃。昔为比翼鸟,今作孤飞翮。愁绝寄郎衣,腰瘦裁宜窄。
  • 作者: 李寄,朝代: 明代

    荒径寒林信步来,影同鸿雁共徘徊。

    麦苗细雨偏能长,冰腹东风不易开。

    万里归来犹是客,一身衣食亦无才。

    却嫌多事林和靖,有鹤为儿又妻梅。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