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东亭原文 诗词名句

东亭

作者: 苏过朝代: 宋代

东亭原文

闭眼黄庭万想归,此心久已息纷驰。

幽居正喜门罗雀,晨起何妨笏拄颐。

自信丹田足梨枣,不忧瘴雨滞茅茨。

三山咫尺承明远,世路榛芜谁与披。

诗词问答

问:东亭的作者是谁?答:苏过
问:东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东亭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苏过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过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闭眼

(1) 合上双眼

(2) 死

黄庭

(1).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幽居

(1) 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宁静的住所

罗雀

(1).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宾客》诗:“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安用羡伊结駟,叹儂罗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月餘,试毕贾归,地可罗雀矣。”参见“ 门可罗雀 ”。

(2).喻用尽办法搜刮财物。 梁启超 《岁暮感怀》诗:“近闻诛歛空罗雀,儻肯哀鸣念泽鸿。”参见“罗雀掘鼠”。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拄颐

(1).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战国策·齐策六》:“ 齐 婴儿謡曰:‘大冠若箕,脩剑拄颐,攻 狄 不能,下垒枯丘。’”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君不见 凌烟 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二:“长剑忽拄颐,掉舌谭天雄。”

(2).悠闲自得貌。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 西山 空拄颐。”参见“ 拄笏看山 ”。

自信

(1) 相信自己

他自信能把它做好

(2) 相信自己的

看起来他体格结实,而且自信

丹田

重要穴位;指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

梨枣

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

付之梨枣

瘴雨

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宋 陈师道 《南乡子》词:“唤取佳人听旧曲,休休,瘴雨无花孰与愁。” 清 孙枝蔚 《张虞山文学游海南》诗:“ 海南 为客少,瘴雨尔初霑。”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明远

(1).透彻而深刻。《晋书·贾充传》:“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

(2).清朗而旷远。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 江 ,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世路

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榛芜

(1).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后汉书·荀彧传》:“今鑾驾旋軫, 东京 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叹 洛阳 倾圮榛芜,痛圣驾蒙尘骄虏。”

(2).指丛杂的草木。 唐 元季川 《山中晚兴》诗:“华叶随风扬,珍条杂榛芜。”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更用园丁数人,辟治当道的榛芜,及清洁林中道路,保护林中树木。”

(3).烦琐累赘。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於榛芜,言有闕书,伤於简略,斯则可以。”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观 子长 此言,实有深鉴。其自撰《史记》,榛芜若此,岂所谓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乎?”

(4).梗塞,阻碍。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仇兆鳌 注:“榛芜,言道路梗塞。” 清 顾炎武 《将有远行作时犹全越(月)》诗:“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

(5).荒废,衰微。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芜矣。” 清 侯方域 《书彭西园集后》:“其负盛名时,诗道榛芜,无人足以共切磨者。”

(6).自谦之词。比喻微贱,草味。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 南唐 常侍六书学,凌轢 斯 邈 开榛芜。”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常建,朝代: 唐代
    标签: 写景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权舆甲胄作轩辕,铜头铁额人惊看。

    函人慎术精五属,合甲寿至三百年。

    然惟犀兕察革空,视里视朕要取坚。

    后世乃有锁子甲,铁环金练蛇鳞翻。

    我闻其名未睹物,偃武日久工失传。

    底定伊犁尽肉袒,台吉宰桑来后先。

    取其重器藏武库,铁章蕃甲驿致骈。

    当时噶尔丹策凌,恃远抗大数扰边。

    其人狡谲习攻战,颇能怜下人称贤。

    备器致用慑邻服,哈萨克无能为患。

    以武得之守讵可,逆天内溃宗弗延。

    廿一昂吉皆入化,四图什墨为我臣。

    组铠虎皮包弗用,或异得四白鹿旋。

  • 作者: 刘辰翁,朝代: 宋代

    感节庵此意,复不能自己,傥见中斋及之
    海枯泣尽天吴泪。又涨经天河水。万古鱼龙,雷收电卷,宇宙刹那间戏。沈兰坠芷。想重整荷衣,顿惊腰细。尚有干将,冲牛射斗定何似。
    成都桥动万里。叹何时重见,鹃啼人起。孤竹双清,紫荆半落,到此吟枯神瘁。对床永已。但梦绕青神,尘昏白帝。重反离骚,众醒吾独醉。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客路晴为最,舟行稳似车。天形环泽国,秋色画田家。未用怜霜草,犹时见水花。雁过知已近,鹊语故微哗。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深闭重门谢簿书,日长添得睡工夫。水纹竹簟凉如洗,云碧纱幮薄欲无。半吐山榴看著子,新来梁燕见将雏。梦回茗碗聊须把,自扫桐阴置瓦炉。
  • 作者: 陈文蔚,朝代: 宋代
    自从天地开辟来,溪水清驶山崔嵬。山高水清亦奇观,怪问胡不生人材。人材本作世间用,朴仆支倾作梁栋。不然空冒一时名,过眼空花已如梦。人生出处不可期,伊周亦偶遭明时。颜闵何尝有科目,德尊百代帝王师。自古相传惟此道,一派源流端可考。道存不係穷与通,经济业穷耕钓老。风埃鼎鼎百年中,世事兴废何终穷。只有诗书传圣学,尧舜授受同高风。唤醒此原山与水,孕秀发祥从此始。立朝有道佐明君,抱璞山林亦奇伟。吾家家此不计上,未知起者谁其先。丈夫才业贵自负,不必美恶归山川。久欲题诗磨翠壁,要使后来闻义激。乾坤造化岂无人,细与摩挲观此石。
  • 作者: 叶绍翁,朝代: 宋代
    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
  • 作者: 王柏,朝代: 宋代
    谁念筼簹一饭贫,蛰龙头角正森森。殷勤惠我清贞节,减却君家几亩阴。
  • 作者: 楼钥,朝代: 宋代
    灵澈清诗千载传,始闻林下有斯贤。傍人只道休官早,见一名堂已十年。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九日不能饮,呦呦觉胃寒。妻孥劝把盏,萸菊正堆盘。懒极久成病,年高终鲜欢。道人嫌服药,心息自相安。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