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谒李忠简公祠原文 诗词名句

谒李忠简公祠

作者: 杜渐朝代: 明代

谒李忠简公祠原文

前哲高风播海浔,祠堂瞻拜惬遐心。

东南秀气干星象,文武才名振古今。

万顷春潮回砥柱,九重时祀到诃林。

文溪千载清流在,不共珠江较浅深。

诗词问答

问:谒李忠简公祠的作者是谁?答:杜渐
问:谒李忠简公祠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谒李忠简公祠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杜渐的名句有哪些?答:杜渐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2. 以上明郭棐、清陈兰芝《岭海名胜记》卷三

参考注释

前哲

亦作“ 前喆 ”。前代的贤哲。《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力。”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 三原 ,粤有前喆,奏牘流播,炳若丹青。”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祠堂

旧时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

瞻拜

瞻仰参拜

遐心

(1).与人疏远之心。《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朱熹 集传:“毋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 明 汤显祖 《答门人桂仲雅书》:“我所思兮在 桂林 ,乃三年不通一问,而有遐心耶?” 清 陈确 《哭长翁叔父文》:“徒以山川辽越,音问久疏,二十年来,窅如隔世。叔父遽疑其有遐心。”

(2).避世隐居之心。 南朝 齐高帝 《塞客吟》:“悟樊笼之或累,悵遐心以栖远。” 宋 陈师道 《寄答王直方》诗:“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之八:“忽忽生遐心,终朝閟金玉。”

(3).放逸不羁之心。 汉 张衡 《思玄赋》:“收畴昔之逸豫兮,卷淫放不遐心。”《晋书·元帝纪论》:“或高旌未拂,而遐心斯偃,迴首朝阳,仰希乾栋,帝犹六让不居,七辞而不免也。”

(4).广阔的胸襟。 清 黄宗羲 《蒋万为墓志铭》:“ 万为 之文,御以遐心,主以理骨,儼然大家体裁也。”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秀气

(1) 清秀

这孩子长得越来越秀气了

(2) 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3) 小巧灵便

这把小刀做得真秀气

星象

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后汉书·律历志中》:“愿请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课,与待詔星象考校。”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诗:“星象衔新宠,风霜带旧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梁山舟 侍讲调以诗云:‘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咱们 闯王 当然不会挂彩。人家是大命人,犯星象!”

文武才

文武兼备的才能。《隋书·李雄传》:“以卿兼文武才,今推诚相委,吾无北顾之忧矣。” 唐 袁暉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欲识恩华盛,平生文武才。”

振古

远古;往昔。《诗·周颂·载芟》:“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朱熹 集传:“振,极也……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歷览振古,多同此疾。” 宋 司马光 《请迎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惟陛下天性纯孝,振古无伦。”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先生自振古以来有数之人,负当今天下之望。”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虚怀宏奬,振古罕有。”

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春潮

春季的潮汐,形容其势之猛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砥柱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时祀

四时的祭祀。《周礼·地官·牧人》:“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 郑玄 注:“时祀,四时所常祀,谓山川以下,至四方百物。”《吕氏春秋·诚廉》:“昔者 神农氏 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福。”《宋史·乐志七》:“钦若高穹,吉蠲时祀。”

诃林

地名。 清 王士禛 《广州游览小志》:“ 光孝寺 ,又名 法性寺 ,在 粤城 西北, 越王 建德 故宅也。 孙吴 、 虞翻 居此,手植訶子,因名 虞苑 ,又名 訶林 。” 陶牧 《广州光孝寺为虞仲翔谪居时旧宅有诃子树一株丙午十月重至广州此树犹存怅然有作》诗:“迢递 訶林 百尺枝,簸钱此下忆儿时。”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汉书·补乐志》:“ 郑 卫 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 晋 左思 《吴都赋》:“树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宋 苏轼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内江石壁鱼》:“后破之,乃有一鱼跃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环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 陈羣 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宋 欧阳修 《朋党论》:“ 唐 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 昭宗 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 黄河 ,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李大钊 《混充牌号》:“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3).晚 清 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 中 法 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 李鸿藻 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 翁同龢 为支柱。 光绪帝 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不共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

(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

(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鬦争鬦合。”

(2).不同。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珠江

中国南方大河。水系支流众多,流域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主流西江全长2129公里。水量丰富,仅次于长江

浅深

(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 郭沫若 《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 燕 赵 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

(2).深厚。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过雨麦苗芃大田,轻舆绿野霭朝烟。

    以言农景心差慰,祗望军邮眼欲穿。

    散闷聊因驻五宿,惜阴顿已向三年。

    园成趣固非日涉,却对山光觉憪然。

  • 作者: 洪咨夔,朝代: 宋代
    槿花朝发夕而萎,得失兴亡总一机。古往今来磨不尽,人间公是与公非。
  • 作者: 释崇岳,朝代: 宋代
    百花香处鹧鸪啼,百岁光阴七十稀。翻忆世间多少事,落便宜是得便宜。
  • 作者: 陈起,朝代: 宋代
    寂寥谁作侣,耿耿一寒釭。薄暮西风急,呼童掩却窗。
  • 作者: 何吾驺,朝代: 明代

    满天流火揽行旌,江上逢君把袂情。

    为扫海岐松涧石,试弹孤剑雨中听。

  • 作者: 江源,朝代: 明代

    草木先秋渐变衰,小河端的是边陲。

    四郊漠漠惭多垒,两鬓萧萧剩有丝。

    落日断桥人过尽,悲风远道马行迟。

    粤南桑梓知何处,地角天涯一夜思。

  • 作者: 李流谦,朝代: 宋代
    多病相如故倦游,归逢清润麦天秋。回头渐远将军幕,飞梦先登帝子楼。磊落声称元古郡,醉吟家世自诗流。此身只拟春中老,莫问君平住益州。
  • 作者: 徐玑,朝代: 宋代
    不识张颠面,画成钗股艰。长年昔年宅,独塑醉时颜。笔与身同葬,池荒墨似斑。才清人必重,潇岸野云间。
  • 作者: 释宗演,朝代: 宋代
    今朝季冬朔旦,岁月不可把玩。各请打办精神,了却未了公案。有我即病生,无我即病灭。我病两俱非,万里一条铁。
  • 作者: 郑衮,朝代: 唐代
    养翮非无待,迁乔信自卑。影高迟日度,声远好风随。云拂千寻直,花催百啭奇。惊人时向晚,求友听应知。委质经三岁,先鸣在一枝。上林如可托,弱羽愿差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