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赠诗僧保暹师原文 诗词名句

赠诗僧保暹师

作者: 释智圆朝代: 宋代

赠诗僧保暹师原文

天文悬日月,地文丽山川。
人文粲六经,四术诗其先。
仲尼既云删,炳然列风雅。
厥旨幽且微,受之唯子夏。
邈矣千百年,时有知诗者。
卓尔保暹师,生于宋天下。
内明卜商道,外减骚人价。
凿彼淳粹源,清辞竞流泻。
放意尚幽远,立言忌妖虫。
旨哉天目集,四海争传寫。
上以裨王化,下以正人伦,驱邪俾归正,躯浇使还淳。
天未丧斯文,清风千古振。

诗词问答

问:赠诗僧保暹师的作者是谁?答:释智圆
问:赠诗僧保暹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智圆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智圆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文

(1)

(2) 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现象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3) 天文学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地文

(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北齐 刘昼 《新论·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天文失则有謫蚀之变,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灾,人文失必有伤身之患。” 宋 范成大 《有会而作》诗:“念动即时漂鬼国,心空随处走魔军。室中已自空诸有,休负天机与地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无一幅自製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

(2).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急就篇》卷四。

丽山

(1).谓附着于山。《文选·宋玉<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 李善 注:“风吹水势,浪文如孤陇之附山。”

(2).山名。即 骊山 。《吕氏春秋·疑似》:“ 幽王 之身,乃死於 丽山 之下,为天下笑。”

(3).复姓。《归藏》:“ 丽山 氏之子 鼓 。”

人文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四术

(1).诗、书、礼、乐四种经术。《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

(2).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治道·四术》。

(3).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李善 注引《广雅》:“术,道也。”

其先

在某时之前;早先

他其先很不用功,后来才发愤读书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庄子·人间世》:“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史记·孔子世家》:“ 紇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於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

炳然

(1).明显貌;明白貌。《汉书·刘向传》:“﹝陛下﹞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 唐 孙樵 《与友人论文书》:“焕然如日月之经天,炳然如虎豹之异犬羊也。” 明 张居正 《跋<叶母还金传>》:“还金至小节,非 叶母 母仪妇训之炳然者,而士大夫咸极称之。”

(2).光明貌。 宋 苏轼 《谢孙舍人启》:“穆如清风,草木皆靡;炳然白日,霰雪自消。”

列风

暴风。列,通“ 烈 ”。《汉书·王莽传上》:“《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按,《书·舜典》作“烈风雷雨弗迷。”《汉书·王莽传下》:“乃壬午餔时,有列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有知

有知觉;有知识。《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卓尔

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

功效卓尔。——《薛宣传》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内明

(1).内心光明正大。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王公 束脩励节而受谗佞之患…… 王公 沉静内明,若有他变,朝廷获害忠良之名。”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苏 松 兵备签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无一岁不在兵间,忠实练事,沉毅内明,出入海潮,艰危不避。”

(2).佛教语。 印度 佛教称佛学为“内明”。明,意为学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参见“ 五明 ”。

商道

通商的道路。 左齐 《南泥湾屯垦·安营扎寨》:“这条山沟,从前有通往 临镇 、 宜川 的商道。”

骚人

(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淳粹

淳厚精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畼有似於圣人者,纯仁淳粹,而有知之贵也。”《后汉书·张衡传》:“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票轻。” 李贤 注:“不浇曰淳,不杂曰粹。”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閫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唯吾 崔君 一人。”

清辞

清雅的文辞。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清辞妙句,焱絶焕炳。” 唐 岑参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诗:“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羣。”

流泻

迅速地流出、射出

放意

(1).纵情;恣意。《文子·自然》:“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变,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传之道也。” 晋 陶潜 《咏二疏》:“放意乐餘年,遑恤身后虑。” 宋 曾巩 《南源庄》诗:“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一:“荷锄久不厌,放意栖林表。”

(2).放心,不牵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若到了家乡,倘有便人,託他捎个书信到 薛婆 处,也教奴家放意。”《再生缘》第六二回:“堪放意,可宽心,眼见良缘有得成。”

幽远

(1).深远。《庄子·山木》:“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后汉书·张衡传》:“神明幽远,冥鉴在兹。”《明史·胡深传》:“师已至此,庸可缓乎?且天道幽远,山泽之气变态无常,何足徵也。”

(2).指幽居草野之士。《后汉书·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芻蕘以言得罪;既显巖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善有可旌,无间於幽远;言有可采,不弃於微陋。”

立言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裨王

汉 时称 匈奴 的小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 轻骑校尉 郭成 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餘人,众男女万五千餘人,畜数千百万,於是引兵而还。”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裨王,小王也,若裨将然。’”

人伦

(1) 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 各类人

人伦并处。——《荀子·富国》

驱邪

驱逐所谓 * 作祟的东西,是一种迷信行为

归正

(1).回到正道。《后汉书·儒林传论》:“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晋书·孔坦传》:“诚反族归正之秋,图义建功之日也。”《水浒传》第七九回:“ 宋江 道:‘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沪剧《罗汉钱》第一幕第一场:“任凭她行为怎样坏,有了丈夫管教就归正。”

(2). 宋 代称陷于外邦者返回本朝为归正。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归正,谓元係本朝州军人,因陷蕃,后来归本朝。” 宋 岳珂 《桯史·沙世坚》:“ 乾道 间,有归正官曰 沙世坚 。”

还淳

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南齐书·明帝纪》:“永览玄风,兢言集愧,思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平勃安刘呼吸际,设非左袒事难谌。

    廷争后不复视事,少戆终为不负心。

  • 作者: 李白,朝代: 唐代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 全知巧。娇歌半欲羞。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 作者: 高似孙,朝代: 宋代
    夏蟹新中食,初菘脆入虀。
  • 作者: 陈陶,朝代: 唐代

    竹斋睡馀柘浆清,麟凤诱我劳此生。
    勿忆天台掩书坐,涧云起尽红峥嵘。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事成时节藉因缘,宗子加官此日全。

    四代未行或有待,一时爰举乃无愆。

    仁皇宪帝恩垂鉴,近派远支禄永延。

    式咏绵瓜胥祖泽,遂歌行苇列宾筵。

    六朝庆衍叶百亿,十世居滋人二千。

    起沈前勋宁忘尔,例元后嗣合同然。

    簪缨被矣礼义勖,家室肫乎孝弟先。

    醉酒莫言兹饱德,笃亲匪曰慢兴贤。

    已欣设席长幼序,复有承筐次第宣。

    共沐天庥示海宇,大清国祚万斯年。

  •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朝朝粗粝腐儒餐,清坐焚香篆印盘。早计何尝为温饱,倦游谁复念羁单。瓮头社酒欣方熟,篱下秋英渐可看。更寄拈鱼君有味,鼎烹曾覆晋之栾。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逃生何处可茅庵,城市山林总不堪。人莫我知姑用六,今非昔比更缄三。擘麟行酒海深浅,系雁传书天北南。数月儿曹尽饥瘦,无能衰叟但怀惭。
  •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声在树间元未是,秋声只在竹林间。
  • 作者: 释义青,朝代: 宋代
    标签:冀州

    禁幄重闱苔藓深,金铃不动侍无人。

    谁携班杖来相问,报说东园麦拢青。

  • 作者: 张抡,朝代: 宋代
    还元返本。作用难明须细论。神气□□。窈窕之中复混成。勤修不倦。直到无为功始见。此是天机。不遇真仙莫强知。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