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改教(谓改教职也)原文 诗词名句

改教(谓改教职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改教(谓改教职也)原文

弗胜民社任,正途例改教。

内卿外方伯,课吏率同调。

予亦不能违,舍此无他道。

然予更思之,颇觉殊缓要。

道德齐以礼,圣训如日照。

政刑民苟免,安能致熙皞。

德礼在明经,王道无近效。

则今之所为,重吏轻学校。

然其龙钟辈,难免虐无告。

彼方隐其岁,自以为年少。

设彼更致问,观人戒取貌。

何知我不能,亦乏语而报。

诗识用人难,兼因以自诮。

诗词问答

问:改教(谓改教职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改教(谓改教职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九

2. 谓改教职也

参考注释

胜民

犹言前朝遗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今者古国胜民,素为吾志士所鄙夷不屑道者,则咸入自觉之境矣。”参见“ 胜朝 ”。

正途

(1) 正道;正路

走上正途

(2) 科举时代以通过科举考试选择而做官为正途

正途出身

改教

改任教官。旧时教官简称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他此刻随便出个考语,説我‘心地糊涂’……我还到那里同他辩去呢。这个还是改教的局面。”

内卿

指光禄勋或光禄寺卿。因其所掌乃宫内事务,故称“内卿”。《汉书·儒林传·房凤》:“时光禄勋 王龚 以外属内卿,与奉车都尉 刘歆 共校书,三人皆侍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内卿光禄勋治宫中。”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説内卿 许公 属其门生直指使者纵之,后还故居。”

外方

(1).山名。即 嵩高 。五岳之一。《书·禹贡》:“ 熊耳 外方 桐柏 ,至于 陪尾 。” 孔颖达 疏:“ 嵩高 山在 颖川 嵩高县 ,古文以为 外方山 。”

(2).外地;远方。《南齐书·王琨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二:“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三国演义》第五回:“ 沛国 譙 人 夏侯惇 ,字 元让 ,乃 夏侯婴 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駡其师, 惇 杀之,逃于外方。”

(3).指向门外。《云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课吏

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京房传》:“ 房 奏考功课吏法。” 唐 元稹 《授萧祐兵部郎中制》:“课吏陟明,诞若攸职。”《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话説 湖南 抚臺本想借着这回课吏,振作一番,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

同调

(1) 音调相同

(2) 比喻志趣或主张相同的人

引为同调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奴 吉 从西方还,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见 吉 ,欲问 伯春 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儻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3).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无他。’”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宋 苏轼 《徐州谢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非悯其才,非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

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圣训

(1) 旧指圣人的训诫告谕或皇帝的诏令等

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中国 * 教徒指 * 教奠基者 * 的思想和行为记录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政刑

政令和刑罚。《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 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新唐书·王缙传》:“ 大历 政刑,日以堙陵,由 縉 与 元载 、 杜鸿渐 倡之也。” 清 恽敬 《春秋说上》:“然而失政刑者,天下之共主也,天下不得不奉其所失之政刑。”

苟免

苟且免于损害。《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孔颖达 疏:“若君父有难,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鬭,则陷君父於危亡;故云毋苟免。”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四:“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明史·张逵传》:“一不蒙谴,则交相庆贺,以苟免为幸。” 聂绀弩 《关于知识分子》:“不过临难苟免卖友求荣之辈,往往被故意地做了夸大的宣传,使有心人像 曹先生 之流摇头浩叹。”

熙皞

亦作“熙皡”。和乐;怡然自得。 明 李东阳 《送仲维馨院使还淮南》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喜朝廷清平再逢,臣工相庆熙皥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自丁归地,而赋额不亏,吏民不扰,熙皥之盛,皆 康熙 五十年圣恩之所留。” 严复 《主客平议》:“熙皥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德礼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 孔子 曰:‘道之以政, 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2).德泽与礼仪。《左传·僖公七年》:“ 管仲 言於 齐侯 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明经

(1).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 更生 年少於 望之 、 堪 ,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 秦 坑儒士, 伏生 隐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

(2). 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 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科,以畅达教恉,阐发大义,能以今日新政,证合古经者为及格。”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一》、《文献通考·选举四》、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明经》。

(3). 明 清 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 陆氏 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石门 隋岑庵 先生,是老明经。”

王道

(1) 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严厉

近效

谓近时可见的功效。 宋 苏轼 《既醉备五福论》:“视民如视其身,待其至愚者如其至贤者,是谓至诚,至诚无近效,要在于自信而不惑。是谓不欲速,不欲速则能久,久则功成。” 明 文徵明 《明故湖广右参议东阳卢君墓碑》:“一则假夷而近效可收,一则助夷攻夷,而祸本斯拔矣。”

所为

所作,作为。《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 宋江 倈!这是甚所为!甚道理?” 叶圣陶 《穷愁》:“案上金钱,亦无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为。”

(1).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公羊传·隐公三年》:“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二:“﹝所为﹞言‘所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 晋 陆机 《豪士赋》序:“且夫政由 宁氏 ,忠臣所为慷慨。”参见“ 所以 ”。

(2).所谓。为,通“ 谓 ”。《墨子·公输》:“ 荆 有 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 江 汉 之鱼鳖黿鼉,为天下富; 宋 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战国策·宋卫策》作“所谓”。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不谓数十年来,所为长板桥者,徒与荒野蔓草为邻而已。”参见“ 所谓 ”。

学校

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龙钟

(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薛戴》

老态龙钟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难免

不容易避免,免不了

他年纪还小,难免幼稚一点

无告

(1) 有疾苦而无处诉说

受欺压无告的社会

(2) 有疾苦而无处诉说的人

疾苦无告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年少

1、:年轻 

例子:青春年少 | 年少有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开美(袁赋正)、与参(袁赋诚)年少力学,好观古人成败之迹,开美固著书名山,而与参则乘时建树,所在藉藉。” 

2、:青少年(多指男子) 

例子:翩翩年少| 英俊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识用

(1).识见与才能。《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肱 才技庸劣,不涉文史,识用尤在 士开 之下。”《隋书·循吏传·梁彦光》:“ 彦光 操履平直,识用凝远。”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从善》:“卿识用欲逮 伏伽 远矣。”

(2).赏识重用。《新唐书·酷吏传·毛若虚》:“ 肃宗 还京师,擢监察御史,以国用大竭,数请掊天下财,巧傅於法,日月有献,渐见识用。”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洪,朝代:宋代
    寂寞吹香野水滨,霜蜚月坠倍精神。横陈故作临窗影,妙韵谁云画逼真。
  • 作者:崔敦诗,朝代:宋代
    帝坐中天,流泽演迤。厥蒙伊民,歌舞以喜。泽流普矣,民喜偕矣。驾言徂归,福禄同矣。
  • 作者:马钰,朝代:元代
    迷迷苦海游,缘甚尘抛摆。深谢本师钩,钓向关西界。心无喜与忧,化道崇真快。未敢上丹霄,且结金莲会。
  • 作者:秦观,朝代:宋代
    睡起东轩下,悠悠春绪长。爬搔失幽啭,款欠堕危芳。蛛网留晴絮,蜂房受晚香。欲寻初断梦,云雾已冥茫。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昔闻信都侯,尝作画舫斋。空户两向辟,樽席长对排。左顾树若岸,右盼堵成崖。既无风波虞,但与物景谐。一从信都去,来者趣意乖。屋室改库厩,花木为薪柴。君当访甚迹,更葺安旧牌。记石傥尚在,尘土加洗揩。然后酿井泉,吟醉前人偕。寄言灵河守,高此别乘怀。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策府还山白尽头,一廛随分葺菟裘。看灯虽幸新春健,无食犹怀卒岁忧。稚子与翁俱襏襫,大儿出塞习兜鍪。它时别作谋生计,卖药惟当学伯体。
  • 作者:叶适,朝代:宋代
    乃翁掩亲醵州里,自云先世曾如此。汝今谋葬无置锥,况有满族丧累累。春风未回万山赤,秋霜忽至凋寸碧。鸱鸢利觜魄凛然,闻者应垂最后怜。
  • 作者:崔敦诗,朝代:宋代
    万木折冰雪,千葩谢华穠。谁约金童仙,冲寒下严风。恼人风味深,缕衣立隆冬。旁有玉京子,含香笑相逢。夜水吐玉龙,月窗影相重。诗情太牢落,聊以二友供。清标体黄裳,素姿掩凡容。东君着意先,群英绝追踪。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次谦终以巽,九卦至三陈。圣人有忧患,何况是凡人。
  • 作者:徐铉,朝代:唐代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