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忆旧游(越调)原文 诗词名句

忆旧游(越调)

作者: 周邦彦朝代: 宋代

忆旧游(越调)原文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
坠叶惊离思,听寒螀夜泣,乱雨萧萧。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花摇。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
但满眼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诗词问答

问:忆旧游(越调)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忆旧游(越调)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忆旧游(越调)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
心上人已离她远去,欲探寻离人的消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荫下,去仔细辨听来往奔走的骑马人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骏马的嘶鸣。也曾想过亲自登上高大的朱门去与心上人相会,但可叹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却又羞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旧年的燕巢里也会飞进新燕,远去的薄幸人是否又觅新欢?垂柳有意流水无情,不见那千丝万缕的柳丝轻柔地吻着桥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但见满眼飘自京都的飞尘,被东风卷裹着从早到晚地吹弄着带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注释
愁横浅黛:眉宇间充满了忧愁。黛,青黑色的画眉颜料。代指女子的眉毛。
红铅:指脸上的脂粉。“红”谓胭脂,“铅”指 * 。
门掩秋宵:即“秋宵掩门”的倒装。
坠叶:地上的落叶。离思:离别的愁思。
寒螿(jiāng):即寒蝉。螿:似蝉而小,赤青色,鸣声凄切。王充《论衡》:“寒螿啼,感阴气也。”
潇潇:风雨声。
凤钗:凤形的发钗。云鬓:如云的鬓发,鬓发的美称。
暗竹敲凉:秋夜竹枝在冷风中摇摆相撞。着是化用唐郑谷《池上》诗:“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
疏萤照晚:稀稀疏疏的几个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亮光。这是用杜甫《倦夜》诗:“暗飞萤自照。”
魂消:即销魂,极度悲伤愁苦的样子。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迢迢:遥远的样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鸣镳(biāo):马口勒上的响铃声。
拟:打算。朱户:红漆的门窗。“叹因郎”二句:可叹她因思念情郎而瘦损,又因为容颜憔悴,而怕见情郎的到来。这是化用元稹《会真记》中莺莺与张生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旧巢新燕:语本晏殊《连理枝》词:“送旧巢归燕拂高帘,见梧桐叶坠。”
河桥:值汴京城里汴河上的市桥。
京尘:语本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作缁。”这里指汴京的尘土。
竟日:整日,整天。露桃:带露的桃花。唐顾况《瑶草春歌》:“露桃秾李自成蹊。”又,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

诗文赏析


此乃怀人之作。上片前八句回忆故地秋宵临别情景,回忆是虚,情景为实,虚中有实。歇拍三句为京华相思现境 ,是实 ,但遥想至两地消魂,则实中有虚。换头七句由已及彼,从音书相问道出女子的相思情景,其非眼前是虚,其情其境则实。结笔四句翻回京华现境,又由虚返实。全词将往夕与现实,彼地与此地,实写与虚写,融为一体,浑化无迹,造成盘旋错综的意脉结构和深沉幽远的意境。全词用典浃髓沦肌而不著痕迹,声情与词情妙合为一体,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 。”劈头一个“ 记 ”字 ,起笔便突出了词人记忆常新之深情,从而领出临行前与情人话别的那番情景。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 ,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坠叶惊离思,听寒夜泣 ,乱雨潇潇。”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 。“离思”之“思,名词 ,念去声。寒,即寒蝉。“凤钗半脱去鬓,窗影烛光摇 。”鬓边凤钗已半脱,则情人临歧抱泣之状可以想见。烛光摇动窗影,也刺激着词人锐感的心灵。在古诗词中,剪烛西窗乃团圆之传统象征。可是眼前这窗影烛光 ,却成为远别长离的见证 ,此情此景,叫人如何忘得了 。“渐暗竹敲凉 ,疏萤照晚 ,两地魂消 。”歇拍这三句,将词境从深沉的回忆之中轻轻收回现在 。渐,宋时口语,犹言正、正是,“渐”字领此四言三句。两地魂消,化用江淹《别赋》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此时,正夜色沉沉,凉风敲竹铿然有声,一点流萤划破夜色。静极暗极之夜。正是凄寂之极,深重之极的词人之心 。多情锐感的词人,遥想远方之情人,此时此刻必正是相思入骨,两人异地,一样魂消。末句虽代用《别赋》语,却以虚摹而挽合两地人我双方,词境顿时远意无限。
“迢迢 。”换头短韵二字,而意境遥深。它紧承“两地魂消”而来,又引起下边的音信相问,遂将歇拍之想象化为具体 ,把两地相思情景融为一境。“问音信 ,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两地相思既深,自会音书相问 。情人音书如何 ?却只好时时来到小径里 、花阴下 ,辨认门外过路的马嘶声。底,宋人口语,犹言里。镳,马勒,指马,鸣镳即马嘶。马嘶不言听而言认 ,即辨认声音。以视觉之字代听觉,妙。此一细节见得女子对情郎行踪声息之熟悉。富于生活气息和情趣 。下边继续诉说。“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 ,羞见郎招。”也想到朱门边去候望,可是又自伤憔悴,怕被郎招。这分明是怨其不归的气话。怨之至极 ,正见得相思之入骨 。此二句借用无稹《会真记》里莺莺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怨然女子口吻。“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又从女子一面写回自己一面。此二句暗用韩偓《香奁集·春昼》诗 :“藤垂戟户,柳拂河桥。帘幕燕子,池塘伯劳。”旧巢更来新燕,杨柳又拂河桥 ,则从彼秋宵至此春天,别离久矣。显然此词之借用韩诗,是融摄其整个诗意 ,非一般挦扯古人辞句者可比。“但满目京尘 ,东风竟日吹露桃”,上句显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下句,暗用李义山《嘲桃》诗 :“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 ,却拟笑春风。”原来,结笔二句是向女子报以衷情:京华风尘满目,夭桃秾李成天招展,但我心有专属,终不为京尘所染,且不为夭桃所动也。
王国维云 ,对于清真词,“之字之外,而兼味其音律 。“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 ,曼声促节 ,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 。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这说是说,清志词虽已不能歌唱,但其文字间所具有的音乐美,在宋词中也是很突出的。本词即体出了这一艺术特色。全词韵脚共九字,声皆高亮。去声由低而高,为高音,尤其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非去则激不起。同时,句脚颇多连用平声字,声调又有趋向低沉之一负面。全调韵脚,领字与句脚之声律,组合成一部以亮亮之音调为主,以低沉之音为辅的乐章,与整首词中所发抒的高情与离悲妙合一体,相得益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胜事壶觞里,韶华杖履中。歌情千里月,花信几番风。取友须三益,论文笑五穷。含含歌麦秀,庑下老梁鸿。
  • 作者: 释道潜,朝代: 宋代

    脱略今山简,能吟旧子春。

    偶因寻胜出,不为采芳人。

    红紫千葩尽,甘酸万颗新。

    江云浮翠壁,霭霭散鱼鳞。

  • 作者: 晏殊,朝代: 宋代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 作者: 沈约,朝代: 南北朝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 作者: 蒋之奇,朝代: 宋代

    昧旦求衣向晓鸡,蓬莱仗下日将西。

    花添漏鼓三声远,柳映春旗一色齐。

  • 作者: 范云,朝代: 南北朝
    五杂组。会涂山。往复还。两崤关。不得已。孀与鳏。
  • 作者: 杜辂,朝代: 明代

    云横雨黑强归时,筑室何如治任悲。

    肠断思亲吾已病,不堪为尔更题诗。

  • 作者: 邓肃,朝代: 宋代
    神仙醉歌天上曲,暖春肯念人间欲。谩将郊岛继韩豪,五出那配天葩六。
  • 作者: 岳珂,朝代: 宋代
    帖中月字用武后书体,因其时也。魏字纷如葩叶之当风,转而奇也。遡晋千年,如极如驰也。既宜于今,而于古亦师也。既变于己,而于人亦资也。米芾有言,功名不如翰墨,抗少保而跻之,谓五王其卑也。予固从而贵其帖,而亦未暇辨其是非也。
  • 作者: 王思诚,朝代: 元代

    昆崙雄誇东海□,盘桓百里相属连。

    嵯峨不知几万仞,七十二峰青磨天。

    关西神师旧修炼,烟霞洞启犹宛然。

    古来 * 亦隐此,三见沧海变桑田。

    渺茫有无果可信,父老至今相留传。

    秦皇汉武信方士,东游几度求神仙。

    世间那有不死药,海中谁独长生年。

    翘首东望鸡鸣岛,石桥龙口横苍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