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读刘昆传原文 诗词名句

读刘昆传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读刘昆传原文

刘昆列儒林,善政人称美。

因致虎渡河,斯事吾疑矣。

所谓儒者何,守正弗奇诡。

虎负子避去,奇诡失正轨。

而况人与物,各有其类耳。

相感必以类,虎岂人类比。

尹不能格桀,比干谏纣死。

然犹臣与君,其势为难尔。

尧之于丹朱,舜则商均是。

二岂非父乎,并不能格子。

桀纣丹朱均,恶较虎差已。

而圣父贤臣,犹不能格彼。

顾谓一县令,善政方百里。

格恶兽之虎,应必无是理。

诗词问答

问:读刘昆传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读刘昆传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六

参考注释

儒林

儒家学者之群

政人

执政的人。《书·康诰》:“惟弔兹,不于我政人得罪。” 孔 传:“惟人至此,不孝不慈,弗友不恭,不於我执政之人得罪乎?”

称美

(1).称述美德。《礼记·祭统》:“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

(2).称赞,赞美。《北史·曹世表传》:“侍中 崔光 ,乡里贵达,每称美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称美宰辅,必曰 伊 周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秀才》:“ 正伦 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渡河

通过江河

所谓

(1) 所说的

它就是几十年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所谓“死光”。——《奇特的激光》

(2) 某人所说的,包含不承认的意思

现代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对这些尊贵字眼的讽刺。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一件小事》

儒者

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安君 ,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一到圆形的地球,却什么也不知道。”

守正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奇诡

奇特,诡异。《新唐书·陆贽传》:“权以紓难,暂以应机,事有便宜,谋有奇诡。” 宋 叶适 《漳浦县圣祖殿记》:“近人而奇诡不常如此,非止以禽兽草木为广大也。”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诗亦荒怪奇诡,无襞积之痕。”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南方学校现象,较此间似尤奇诡。”

负子

(1).谓背弃子民。《史记·鲁周公世家》:“史策祝曰:‘唯尔元孙 王发 ,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以 旦 代 王发 之身。’”《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 李贤 注:“百姓襁负流亡,责在君上。既安其业,则无责也。” 段玉裁 《古文尚书撰异·金縢》:“ 隗嚣 告州牧部监等曰‘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盖谓民安其所,乃无背弃子民之咎。负者,背也。”

(2).诸侯有病的自谦之词。 汉 班固 《 * 通·杂录》:“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復豫政也。诸侯曰负子,诸侯子民也,言忧民不復子之也。”参见“ 负兹 ”。

(3).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负子,水虫也,有子多负之。”

避去

避开;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讼》:“逐兔驱狼,避去不祥。”《宋史·王旦传》:“其廨旧传有物怪凭戾,居多不寧。 旦 将至前夕,守吏闻羣鬼啸呼云:‘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是遂絶。” 明 袁宏道 《灵岩》:“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釵釧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

正轨

正常的发展途径

步步走在人生的正轨上

而况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相感

相互感应。《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楚辞·九章·悲回风》:“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汉书·蒯通传》:“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说郛》卷十三引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人心动时言语相感。”

类比

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用这种推理方法推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比干

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为难

(1) 难以应付

为难的事

(2) 使人难应付

丹朱

(1).朱砂。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烧铅锡成胡粉,犹类也。烧丹朱成水银,则不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履脱及地,化为石燕,色红于丹朱,内外莹澈,若水精然。”

(2).赤色,或指赤色颜料。《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孔颖达 疏:“丹朱,赤色。”《后汉书·东夷传·倭》:“并以丹朱坋身,如中国之用粉也。” 清 《秋怀》诗:“恶少数羣丸赤白,好官平日轂丹朱。” 老舍 《骆驼祥子》九:“金碧的牌坊,丹朱的城门……都静悄悄的。”

(3). 尧 子名。《史记·五帝本纪》:“ 尧 知子 丹朱 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 舜 。”

(4).传说中的齿神名。 明 孙瑴 《龙鱼河图》:“齿神名 丹朱 。”

商均

舜 之子。相传 舜 以 商均 不肖,乃使伯 禹 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 尧 子 丹朱 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 尧 有 丹朱 ,而 舜 有 商均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格子

(1)

(2) 方形的空栏或框子

铁格子

(3) 方格图案

格子图案的花布

(4) 为了规整田地而用横竖线划成的方格

桀纣

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

圣父

(1).对太上皇的尊称。《宋史·乐志十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

(2).“上帝圣父”(GodtheFather)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贤臣

贤明的臣子。《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

县令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会县令摄篆。——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善政

(1).妥善的法则。《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后汉书·臧宫传》:“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南史·垣护之传》:“木连理,上有光如烛,咸以善政所致。” 明 唐顺之 《廷试策》:“要之,官得其人,则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顺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这些,在当时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绩。《新五代史·杂传·史圭》:“﹝ 史圭 ﹞为 寧晋 、 乐寿 县令,有善政,县人立碑以颂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先生﹞学问富而德行脩,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他们说,自从 马老爷 入阁拜相,善政流传,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红楼梦》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见 周瑞 家等媳妇在傍边称扬 凤姐 素日许多善政。”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李之仪,朝代: 宋代
    标签: 思乡宋词精选写景抒怀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长安草尽人已空,宫馆园林迹如扫。东都西洛暗兵尘,昼引狐狸上黄道。长淮水浅吴山低,戍边时巡无已时。无已时,萋萋草绿胡马肥。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
  • 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代
    玉壶冰彩莹寒光,避暑宸游乐未央。采艾不须禳毒沴,涂椒自已馥清香。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寒暄一岭隔犁然,绿意红情早耐烟。

    西望已抛清明节,东来原值杏花天。

    胜他柳色还争态,让却梅香祗斗妍。

    无不在斯原在彼,润含阡陌起耕田。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火里开花幻岂真,轮中转法佛兮人。

    乍从上苑观梅柳,叶叶枝枝有脚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夷齐庙别廿馀载,门前偃松苍不改。

    行以苏法写其形,是一是二呼之在。

    松乎松乎两弗知,苏与夷齐都合诗。

    含三乾端与坤倪,历万劫此寒涛吹。

  • 作者: 刘长卿,朝代: 唐代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 作者: 彭汝砺,朝代: 宋代

    高山人唤作南楼,便作篇章说事由。

    却得村翁亲说破,南劳即不是南楼。

  • 作者: 王迈,朝代: 宋代
    殿陛程文被十行,要搜鲠论献朝堂。点头只欠饶三好,强项须教受一章。耿耿古心憎肮脏。茫茫俗眼笑荒唐。大官羊肉非吾羡,一筹藜羹劣可尝。
  • 作者: 洪咨夔,朝代: 宋代
    郁郁年来亦欲东,穷魔挥斥欠天蓬。得甜自喜皆花蜜,与苦相忘独蓼虫。张望红粳新作业,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