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平津一首原文 诗词名句

平津一首

作者: 苏籀朝代: 宋代

平津一首原文

布衣海上看群豕,金门晚跻作三吏。
汉主功名气薄云,柄用儒术亲且贵。
晓通当世博前闻,自得春秋有余地。
臣节俭约君道广,烜赫颙昂仍布被。
苍海西南罢远征,恳弃朔方违诏旨。
发策不如朱长史,庭论依违何委靡。
议诛郭解沮卜式,山东鄙人殊不鄙。
流辈纷纷称职难,黄发鬖髿保终始。

诗词问答

问:平津一首的作者是谁?答:苏籀
问:平津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籀的名句有哪些?答:苏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三吏

(1).即三公。《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 杜预 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 北齐 杜弼 《檄梁文》:“位此三吏,邑啟千社。”参见“ 三公 ”。

(2).指三卿。《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孔晁 注:“三吏,三卿也。”

(3).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汉主

汉朝君主

汉主不以为疑。——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柄用

(1).谓被信任而掌权。亦谓被任用。《汉书·谷永传》:“是时,上初即位,谦让委政元舅大将军 王凤 ,议者多归咎焉。 永 知 凤 方见柄用,阴欲自託。”《宋史·王旦传》:“ 旦 为天书史,每有大礼,輒奉天书以行,恒邑邑不乐。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三章:“而巡警道 贺国昌 ,高等审判厅丞 朱兴汾 皆游学 日本 ……党员柄用,两人推轂之力为多。”

(2).指受信任而掌权的人。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武皇 一朝之柄用,皆 钦义 所致也。”

(3).指权要职位。 宋 欧阳修 《论王举正范仲淹等札子》:“况今参知政事 王举正 最号不才,久居柄用,柔懦不能晓事,缄默无所建明,且可罢之以避贤路。”

儒术

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

当世

(1) 当代

(2) 指地位显要的人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节俭

生活俭省,有节制

节俭持家

君道

为君之道。《易·复》:“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汉 蔡邕 《独断》:“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师道与君道并重,教泽与治泽齐长。”

烜赫

(1).昭著;显赫。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以言事为罪,无烜赫之恶。”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夜间配了公主,怎生烜赫!却今日来弄这个买卖,伴这个众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有 文觉禪师 者出都,声势烜赫,骑从如云。”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海军统领 萨镇冰 展舲西指,声势烜赫。”

(2).辉耀。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五:“梦自旧居见城中红光烛天,如万炬烜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彗星》:“彗见东方柳宿,光芒烜赫,昭示天变。”

颙昂

见“ 顒卬 ”。

布被

布制的被子。多以状生活清苦。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 曾子 弔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緼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后汉书·祭遵传》:“家无私财,身衣韦絝,布被。”《晋书·杨轲传》:“常卧土床,覆以布被,倮寝其中,下无茵褥。”

海西

(1).古 大秦国 ,即 罗马帝国 。《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 。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 ,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 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 * , * ,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远征

(1) 征伐远方国家与地区

(2) 行走远路

朔方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书·尧典》

诏旨

诏书、圣旨。《后汉书·周举传》:“羣臣议者多谓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虽法令昭昭,视如不见;詔旨切切,听如不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吾愧此名甚,无厌,是辜詔旨也。”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陈平 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发策

(1).发出策问。古 * 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策。《汉书·公孙弘传》:“上乃使 朱买臣 等难 弘 置 朔方 之便。发十策, 弘 不得一。” 颜师古 注:“言其利害十条, 弘 无以应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主文者侍中 刘霄 ,故 辽 官,降於 金 ,愤 宋 助伐 金 ,发策,问 宋上皇 无道, 少帝 失信,举人承风旨,极口詆毁。”

(2).指所发出的策问。《宋史·道学传二·尹焞》:“尝应举,发策有诛 元祐 诸臣议……不对而出。”

(3).发动策划。《后汉书·郅恽传》:“方今镇、岁、荧惑并在 汉 分翼、軫之域,去而復来, 汉 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

(4).拨动占卦用的蓍草。指占卜。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故太卜、太祝,共居宫府之中,铸言必坚,发策尤秘,敷陈古往之训,调剂穷变之局,世説有本,取信自徵。”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长史

官名。秦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设长史,后历代相沿

尚书长史。——诸葛亮《出师表》

孙权长史。——《资治通鉴》

长史张昭

庭论

在朝廷上当众评议。庭,通“ 廷 ”。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一日, 太宗 以 王珪 善人物,使之庭论诸公之才。”

依违

(1).迟疑。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

(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繆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繆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

(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异於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

(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

委靡

困顿不振;意志消沉

神志委靡

解沮

犹瓦解。 汉 王充 《论衡·非韩》:“ 齐 有高节之士,曰 狂譎 、 华生 ,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 太公 封于 齐 ,以此二子解沮 齐 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 术 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山东

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万(1990),省会济南。山东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居 全国前列,烟台苹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胜利油田及由此发展的石油化工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黄金产地

鄙人

(1)

(2) 对自己的谦称

(3) 边鄙的人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流辈

同一辈份或同一类人

评论时文,高出流辈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称职

才能与职位相称

黄发

指老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

黄发垂髫。——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鬖髿

(1).毛发下垂貌。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白帝盛羽衞,鬖髿振裳衣。” 王伯大 音释:“鬖髿,髮垂貌。”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潮嘉风月·程江雏女》:“ 程江 蛋船中,有雏女年纔十一岁,髦髮鬖髿垂肩际若松麈。”

(2).比喻草木枝叶下垂貌。 清 宋照 《雾淞》诗:“风寒雾下成银沙,徧糝林木垂鬖髿。”

(3).毛发散乱貌。 宋 陆游 《初到荣州》诗:“一杯径醉幘自堕,灯下髮影看鬖髿。”《剪灯新话·联芳楼记》:“罗袜生尘魂荡样,瑶釵坠枕鬢鬖髿。” 清 唐孙华 《英孙》诗:“独嗟牢落少詒谋,两髩鬖髿髮垂蒜。”

(4).比喻草木枝叶散乱貌。《文选·郭璞<江赋>》:“紫菜荧曄以丛被,緑苔鬖髿乎研上。” 李善 注引《通俗文》:“髮乱曰鬖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细草﹞出宫墙,纔数步,即鬖髿滋蔓矣。”

(5).头发美。亦比喻花草茂盛佳美。《集韵·平戈》:“髿,鬖髿,髮美也。”《剪灯馀话·凤尾草记》:“鬖髿絶似凤凰翎,号以佳名同凤称。”

终始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免役之法》:“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纳兰性德 《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

(2).引申为有始有终。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马贞 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余欲远之深,抽琴去其轸。寄寂喧哄间,此道有汲引。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大小穷鹏鷃,短长见椿槿。欲闻寂时声,黄锺在龙筍。
  •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舜德日辉光,正初冬盛期。东朝喜、诞生时。向彤闱、清净均化有,自然和气。长生久视,金殿熙熙。宴瑶池。褘衣俱侍、玳筵启。花如锦、耀朝晖。太平际天子,天下养、共瞻诚意。南山虔祝,亿万同岁。
  • 作者: 胡寅,朝代: 宋代
    殊方令节也堪怜,可咏江涵雁影篇。买得紫萸虚市里,种成 * 小池边。相逢便是华胥国,一醉宁惭玳瑁筵。何必登临追旧俗,南山秋气自超然。
  • 作者: 白玉蟾,朝代: 宋代
    一点秋光寄画图,秋来吟鬓似枫疎。晴烟染树看何足,缺月梳云状不如。暑退凉生蝉有语,水长天远雁无书。此心直欲鹏南举,不学蜘蛛结网居。
  • 作者: 陈傅良,朝代: 宋代
    百舌喜太甚,杜鹃恨何深。睍睆斯黄鹂,律中宫之音。物情自不齐,天运初无心。道人独领会,杖藜立芳阴。
  • 作者: 张舜民,朝代: 宋代
    奉常别后青衫窄,刺部归来白发多。眼看汤孙宜黍{左禾右余},愧无才力继猗那。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新水初生涨野隈,拍浮春艇向虚开。

    高人目送飞鸿处,知自衡阳始到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芸斋枕崿嵁,飒景称吟探。

    晴牖峰远近,风林叶两三。

    秋惟佳塞北,潦陡忆江南。

    我自忧劳者,清娱讵可耽。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仍步层阶致敬寅,夜霖晓霁飒风披。

    诚申佑感真云幸,祈慎谢疏讵是宜。

    万顷回苏望甫野,两朝蠲洁缅丰碑。

    旸台爽气在襟袖,便可乘凉游辇移。

  • 作者: 齐希谦,朝代: 宋代

    亿劫梦中誇识解,一生纸上作风波。

    到今不敢抽身去,毕竟城南有甚么。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