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和友人鸳鸯之什原文 诗词名句

和友人鸳鸯之什

作者:崔珏 朝代:唐代

和友人鸳鸯之什原文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映雾乍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
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
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
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琴上只闻交颈语,窗前空展共飞诗。
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诗词问答

问:和友人鸳鸯之什的作者是谁?答:崔珏
问:和友人鸳鸯之什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和友人鸳鸯之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崔珏的名句有哪些?答:崔珏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91-6

参考注释

翠鬣

(1).鸟头上的绿毛。《文选·枚乘<七发>》:“鵷鶵鵁鶄,翠鬣紫缨。” 李善 注:“鬣,首毛也。缨,颈毛也。” 南朝 梁 沉约 《天渊水鸟应诏赋》:“翠鬣紫缨之饰,丹冕緑襟之状。” 唐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之一:“翠鬣红衣舞夕暉,水禽情似此禽稀。”

(2).青绿色松针。 清 吴伟业 《吾谷行》:“雷劈烧痕翠鬣焦,雨垂漏滴苍皮缩。”

红衣

(1).红色衣裳。 唐 李远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游人縹緲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

(2).喻指红色羽毛。 唐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宋 祖可 《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3).荷花瓣的别称。 唐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诗:“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宋 姜夔 《惜红衣·荷花》词:“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

夕晖

日暮前余辉映照;夕阳的光辉。 唐 韦应物 《送别河南李功曹》诗:“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暉。” 前蜀 韦庄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诗:“故国饶芳草,他山掛夕暉。” 宋 秦观 《晚出左掖》诗:“金爵觚稜转夕暉,翩翩宫叶堕秋衣。” 陈毅 《淮河晚眺》诗:“柳岸沙明对夕暉,长天 淮 水鶩争飞。”

水禽

生活在水中或近水处禽类的总称

烟岛

烟波中的岛屿。 唐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诗:“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 唐 崔珏 《和友人鸳鸯之什》:“暂分烟岛犹廻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冷梦 汉皋 怀鹿隐,静怜烟岛觉鸿离。”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寒塘

寒冷的池塘。 唐 王维 《奉寄韦太守陟》诗:“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唐 韦应物 《三台》诗之二:“冰泮寒塘始緑,雨餘百草皆生。” 宋 朱熹 《苧溪道中》诗:“更有寒塘水,应将此处同。”

珠殿

饰以珠玉的宫殿。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三:“璧门凉月举,珠殿秋风迴。”《旧五代史·僭伪传二·刘陟》:“﹝ 刘陟 ﹞厚自奉养,广务华靡,末年起玉堂珠殿,饰以金碧翠羽。”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银臺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北史·隐逸传·崔赜》:“ 蓝田 令 王曇 於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幘。”

(3).容貌美丽的人。《晋书·卫玠传》:“﹝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楷 ﹞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元稹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谢逸 《南歌子》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睹卿半面,长繫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鈿箜篌。”

(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张先 《菩萨蛮》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

(5).仙女。 唐 贾岛 《登田中丞高亭》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

采莲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兰桡

小舟的美称。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飞盖去芳园,兰橈游翠渚。”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诗:“木落 淮南 秋,兰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贻瓶中海棠》诗:“ 吴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兰橈到酒边。”

流羡

充溢。 唐 吴筠 《思还淳赋》:“始涓涓於滥觴,终浩瀚以流羡。”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两心

(1).异心;二心。《荀子·解蔽》:“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上怒,召 嘉 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尽忠,外附诸侯,操持两心,倍人臣之义。”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时歌·秋歌》:“镜中两入髻,分明无两心。”

(2).彼此之心;双方的思想。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小过》:“两心相悦,共其柔筋。”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再经 邓九公 年高有德,出来作这个大媒,姑娘纵然不便一诺千金,一定是两心相印。”

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溪头

犹溪边。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吴伟业 《过诸乾一细林山馆》诗:“桥痕穿谷口,亭影压溪头。”

谿頭:犹溪中。 清 徐恪 《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口风

(1) 谈话中流露出自己的意思

(2) 口气,口吻

俏皮口风

翡翠

(1) 一种单斜晶系的硅酸钠铝组成的矿物,加工后即成为有价值的玉器

(2) 动物名。又名赤翡翠。属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

彩饰

建筑物的彩色装饰

门廊彩饰一新

鸊鹈

亦作“鷿鵜”。见“ 鸊鷉 ”。

毛衣

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翔鸾

飞鸾。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玄云荫其上,翔鸞集其巔。”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可怜生

(1).生,词尾,无义。可爱。 宋 赵彦端 《虞美人·刘帅生日》词:“风流桩树可怜生,长与柳枝桃叶、共青青。” 清 赵执信 《女冠子·赠金仙》词:“可怜生,风里纤纤柳,花前恰恰鶯。” 古直 《送人之闽》诗:“江山如此可怜生,若箇中宵仗剑行。”

(2).生,词尾,无义。可悯。 清 黄景仁 《雨中花慢·不寐》词:“梦都抛我,忒可怜生。”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红丝

(1).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婿。 元振 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仓卒,更待忖之。’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 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綫,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又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后因以“红丝”为婚姻或媒妁的代称。《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自古姻缘皆分定,红丝岂是有心牵。”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这罗帕呵,就倩你做红丝繫足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两处红丝千里繫,一条黑路六人忙。”

(2).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丝。 茅盾 《子夜》:“他们那些失眠的脸上都罩着一层青色,眼珠上是红丝,有兴奋的光彩。” 林建征 《莺歌海》:“ 老孙头 经常来去匆忙的在草原上奔跑,眼睛熬满了红丝。”

(3).一种名贵的石砚。亦作砚的别名。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红丝点漆浓,闲将倦笔写秋容。” 清 姚鼐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

雪花

空中飘落的雪,多呈六角形,象花

蹙浪

谓波浪涌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石臼湖螭龙》:“忽有巨物浮 宣江 而下,蹙浪蔽川,昂首游其间,如蛟螭之类。”

交颈

(1).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诗:“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其间交颈呢喃的鸟儿就是他和她。”

(2).比喻夫妻恩爱;男女亲昵。 唐 王氏妇 《与李章武赠答诗》:“鸳鸯綺,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 明 袁宏道 《青骢马》诗:“交颈復同心,白石青松在。”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成衣匠》:“一对野鸳鸯终朝交颈,丑不堪言。”

(3).错落于颈上。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又因哭泣,泣下交颈。”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悲其生离,泣下交颈。”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相见

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诗文赏析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崔珏
  翠鬣红毛舞夕晖, 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 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 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 笑指中流羡尔归。
  崔珏这首诗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誉为“崔鸳鸯”。
  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他以“翠鬣红毛”这样艳丽鲜明的字眼来形容鸳鸯,又着意把它放在夕晖斜照的背景下来写,以夕晖的璀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这就把鸳鸯写得更加美丽可爱了。“舞”字下得尤妙。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鸳鸯浮波弄影、振羽欢鸣的种种姿态,云锦、波光交融闪烁的绮丽景象。只此一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然而,鸳鸯之逗人喜爱,并非仅仅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为它们习惯于双飞并栖,雌雄偶居不离。这种习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们正是取其这一点,用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所以,诗的第二句直接点明多情这一最重要的特征。“水禽情似此禽稀”,一语破的,切中肯綮,以下各联就紧紧抓住这一“情”字,从各方面去加以表现。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第二联正面描写鸳鸯之多情、重情。鸳鸯栖息在内陆湖泊溪流中,其活动范围并不大,回旋余地亦较小,但它们无时无刻不相依相守。你看,当它们飞向烟云萦绕的小岛时,难免一前一后,稍稍拉下了距离;然而,即使是这样短暂的分离,鸳鸯也是难舍难分,前者频频回顾,后者紧紧相随,表现出依依眷恋的深情。深秋水枯,池塘显得更加狭小,但哪怕只是渡过这样狭小的寒塘,它们也不愿须臾离开,一定要相逐相呼,双双接翼齐飞。“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这两个最能表现其多情的细节,淡笔轻描,就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这一联对偶工整而又自然流利。“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两呼应,顿挫传神,造成一种纡徐舒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更加细腻 * 、深挚感人。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成为传颂不衰的名句。
  正因为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因此人们的衣饰什物常以鸳鸯命名,如鸳鸯枕、鸳鸯衾、鸳鸯盏、鸳鸯机等等。第三联就是从人和鸳鸯的这种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它们覆盖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映雾尽迷珠殿瓦”,诗人想象鸳鸯在淡淡的晨雾中飞翔,透过五彩烟霞看见了鸳鸯瓦相依相并,不禁为之动情而迷恋不已。“逐梭齐上玉人机”,织有鸳鸯图案的锦锻叫鸳鸯锦,是人们根据鸳鸯双飞并栖的情状精心织出来的,而诗人却幻想是鸳鸯双双追逐着梭子,飞上了织机。构思奇特,处处突出一个“情”字。与上联对照起来看,一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一则运实入虚,从侧面烘托,前后映衬,虚实兼到,从而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以上六句直咏本题,尾联则别开一境,宕出远神。“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诗人由想象回到实景。此刻,晚风初起,暮色渐浓,采莲姑娘打桨归来,阵阵笑声掠过水面,惊起一对对鸳鸯,扑剌剌比翼而飞。此情此景,唤起姑娘们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幸福的憧憬!正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笑指”二字,十分传神,使女伴们互相戏谑、互相祝愿、娇羞可爱的神态,呼之欲出,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这里不似写鸳鸯,却胜似写鸳鸯,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就全诗布局看,这尾既与开篇紧相呼应,有如神龙掉首,又使“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青春的欢笑声,不绝如缕,把读者带入了优美隽永的意境之中。
  (徐定祥)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林宗放,朝代:宋代
    云师怒挟风伯狂,排山立海恣披猖。期须委雪一丈强,杀气蚕日埋扶桑。平时身热号炎荒,冰山亦复连穹苍。翔风健儿材武良,堕指十一半在亡。岩谷不问殓虎狼,冻合瀛海蛟龙僵。苍生似落冰蚕乡,一气如缕何可长。翻思蹈火勇赴汤,谁能排云挈太阳。稍与万物回精光。客来徵此疑荒唐,乌有先生投予方。端居炎赫汗反浆,试想幻境生清凉。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汉唐科目各招延,中者端如拾芥然。明水赋曾拘八韵,大廷策亦限三篇。窃窥古调谐轩律,留取高吟和舜弦。圣代作人添舍法,祝君走马止三年。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白雪堆穠李,红蓝染靓桃。晨妆须蚕看,莫待日华高。
  • 作者:李吕,朝代:宋代
    乞糴民宵征,出糶官夙驾。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东作已无粮,贪赇宁论价。负逋罄产傥,求售忘早夜。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
  • 作者:韩元吉,朝代:宋代
    读饼堂前饼霜月明,读饼堂后霜风声。主人读饼已万卷,足踏省户还专城。朅来掩关卧不出,左拥韦编右瑶瑟。似闻天女亦爱静,便喜兰房长英物。我舍应门才一儿,赵子尤作仙果迟。白头相看辄浩叹,玉树独满君家墀。我歌声长君且听,不特交游幸同姓。极知玉盎有新醅,每恨金觞乃无柄。从君泥饮不作难,景物过清天复寒。犀钱汤饼未免俗,琵琶与筝当合弹。
  • 作者:秦观,朝代:宋代
    於赫龙飞后,中区八月秋。合严天地祀,远继祖宗休。熙事将兴举,彝章预讲诹。纷然典台议,断自太任谋。宗伯方承命,元龟遂告猷。三钱封内帑,五瑞辑诸侯。路寝前斋玉,清宫复射牛。长迎南至日,圆即自然丘。扈跸三千剑,干霄十二楼。钩陈严御座,太一奉宸游。好雨虚闻毕,生阳不待邹。浮云依斗散,华月宣天流。霄被黄裀却,霜空曲盖收。堪舆同顾飨,河岳尽怀柔。麾日初鸣仗,旗风不满旒。回銮龙入驭,传诏鹤为邮。崇庆天虽老,华胥圣不忧。衣冠千玉简,宇宙一金瓯。可但丰年屡,当知世德求。惭无班马手,作颂配商周。
  • 作者:李江,朝代:明代

    原始要终岂足怜,委诸理数为能全。

    福该所有皆该分,寿不相应自不天。

    借语发挥泉壤德,遗言留与子孙传。

    脩身俟死夫何义,原始要终岂足怜。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中书退食日萧萧,帘捲西山爽气饶。

    茶臼笔床相对好,一林花放胆瓶蕉。

  • 作者:释印肃,朝代:宋代
    堪嗟去日颜如玉,常和白云空裹宿。千回万匝只如然,寥寥独唱无生曲。
  • 作者:释斯植,朝代:宋代
    江林烟树已纷纷,溪上猿声不共闻。唯有青山半庭月,夜深应与故人分。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