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原文 诗词名句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原文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夸。

诗词问答

问:《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七品茶

(1).七个等级的茶。 宋 梅尧臣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诗:“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絶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一日尝一甌,六腑无昏邪。”

(2). 金 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花浮小盏三投酒,乳拨深炉七品茶。’人疑‘七品’当是‘七椀’之误。余曰:非也。 金 人七品官才许饮茶,事见《金史》。”

末品

(1).犹言卑官。 唐 郭湜 《高力士传》:“ 辅国 趋驰末品,小了纤人,一承攀附之恩,致位云霄之上。”

(2).用作谦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谢子竣封建城侯表》:“闔宗革听,尽室改观,诚惭末品,误参其泰。”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遂令末品,亦荷殊恩。”

(3).谓低下的等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水晕

(1).指水面泛出的昏重的色泽。 宋 梅尧臣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诗:“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2).指水面上细微的圆圏形的水纹。 宋 蔡襄 《四月池上》诗:“风下平池水晕开,池边露坐水风来。” 许杰 《吉顺》:“这正如一粒微细的石砾,落在浩渺的潭水中,仅仅漾成一个小小的水晕。”

五品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孔 传:“五品谓五常。”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云脚

云彩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品

(1).三种,三类。《易·巽》:“ * :悔亡,田获三品。” 高亨 注:“田,猎也。品,种也。筮遇此爻,其悔将亡,行猎将得三种猎物。”《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 孔 传:“金、银、铜也。”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铜三色也。”《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张彦》:“ 巴巫 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胁之。”《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隋书·经籍志序》:“ 煬帝 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紺琉璃轴,下品漆轴。” 清 王夫之 《知性论》:“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三品者非无所自成。”

琼乳

(1).犹玉液,仙浆。 宋 梅尧臣 《红鹦鹉赋》:“虽使饮琼乳,啄雕胡,以充飢渴……又奚得於乌鳶之与鸡雏?” 宋 苏辙 《巫山庙》诗:“泊然冲虚渺无营,朝餐屑玉嚥琼乳。”

(2).溶洞中水滴的美称。 宋 林景熙 《大涤洞天》诗:“褰衣下侧逕,层嵐结琼乳。”

(3).指泉水。 元 迺贤 《孔林瑞槐歌》:“密树幡空拥翠云,深根贯石流琼乳。”

(4).喻茶水上的浮沫。 宋 谢逸 《谒金门》词:“沉水烟,横香雾,茗椀浮琼乳。”

绝品

极品,最好的物品(多指艺术品)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甘香

香甜。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经月餘,忽有人送食於女,甘香殊异。”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董氏东园》:“入门有栝可十围,实小如松实,而甘香过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文官果》:“﹝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

等差

(1) 等级差别

(2) 差数相等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

昏邪

昏庸 * 。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卜》:“尔后之昏邪者神之,恒用而徵信焉,反以阻大事。” 唐 柳宗元 《酬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诗:“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月树

月中桂树。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栽松蒔柏,与月树而交轮;刻角雕甍,共星楼而接翼。” 唐 李峤 《乌》诗:“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

齿牙

(1).牙齿。《汉书·东方朔传》:“ 朔 对曰:‘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臣 朔 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葡卜冰》:“啟竇摘食,齿牙淅淅作声。”

(2).口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3).称誉,说好话。 宋 苏轼 《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动摇

(1) 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2) 不坚定,不稳固

(3) 使不坚定

三四

(1).犹言再三再四。《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

左车

(1).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齿。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 宋 杨万里 《谢陈希颜惠兔羓》诗:“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戞戞。” 清 陈维崧 《宣清·或以鹅炙啖我饱而填词》:“ 东郭 长贫,左车渐脱,仰天直视。”

(2).虚左以待的车。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左车公自迎,右券吾敢责!”

疏疏

亦作“疎疏”。1.犹楚楚。服装鲜明整齐貌。《韩诗外传》卷三:“ 子路 盛服以见 孔子 。 孔子 曰:‘ 由 疏疏者何也?’” 许维遹 集释:“‘疏疏’,读为‘楚楚’。《诗·曹风·蜉蝣》篇‘衣裳楚楚’; 毛 传:‘楚楚,鲜明貌。’”

(2).稀疏貌。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 宋 张道洽 《咏梅》:“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明 张煌言 《夏日过鼓浪屿饮程璵嘉将军署中》诗:“入林偏爱晚凉生,灌木疏疏坠月明。”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

(3).朦胧貌。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疎疎。”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霎时间车尘儿隐隐,马足儿腾腾,旂影儿疎疎,依旧是清秋远树,旷野平芜。” 刘大白 《记得》诗:“淡淡的月痕,疏疏的花影。”

霜华

见“ 霜花 ”。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江路

(1).江河航道或航程。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 江 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騖。”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宋 苏辙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诗:“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騖。” 清 朱彝尊 《送林佳玑还莆田》诗:“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

(2).江边道路。 唐 杜甫 《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诗文赏析


【原题】: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白玉蟾,朝代: 宋代
    山居剩得静乾坤,竹鼎时将柏子温。会似赵州参得透,等闲莫与俗夫论。
  • 作者: 佚名,朝代: 唐代

    烝烝我后,享献惟夤。躬酌郁鬯,跪奠明神。
    孝莫孝乎,配上帝亲。敬莫敬乎,教天下臣。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所立未如温太真,讵宜跬步暂忘亲。乃知峻坂驱车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王侯气迈往,青春颇干禄。

    任侠似朱家,窜身脱冤狱。

    甘随支遁游,不作子公牍。

    着鞭投前地,嗜山性尤酷。

    遗民卧江汉,无心谋半菽。

    数面遂成亲,开怀注醽醁。

    新闻倒青箱,谠论尊黄屋。

    禅参灵运前,庭列山阴竹。

    好乖当语离,作恶徒满腹。

    西风挂席归,清谈渴心足。

    汉庭今侧席,公道追黄鹄。

    莫作稻梁谋,营营辈鸡鹜。

    我自宴山川,坐啸临长谷。

  • 作者: 郭印,朝代: 宋代
    把酒论文处,操觚草奏时。清宵仍梦到,白日更心驰。北阙山川邈,西风岁月移。归期今已缓,两地一相思。
  • 作者: 李昂,朝代: 唐代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齐何事欲祈年。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 作者: 舒岳祥,朝代: 宋代
    岁穷终有别,人老得无愁。眼看书先废,材衰句懒酬。计年知晚易,论学愧东丘。欲就宁川志,开春与子谋。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三更梦回觉轻寒,问知微雨霏阑干。

    欲披衣已报徐止,揽衾恐自馀长叹。

  • 作者: 佘翔,朝代: 明代

    吾爱朱公社,壶邱水石凉。

    寿齐椿树永,春满橘花香。

    宝箓凭云护,灵旗薄日扬。

    斋心求服食,隐隐见中黄。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祝釐官吏有同志,路便因之谒净筵。

    讵为精蓝资揽结,所嘉众意总虔然。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