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冬日瀛台即事·其二原文 诗词名句

冬日瀛台即事·其二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冬日瀛台即事·其二原文

馺娑青骢踏玉华,镜中轩阁列仙家。

步来梅圃疑新画,坐久冰床当小艖。

屈戌祥风浮篆细,毾晴霭入帘斜。

天心来复谁知觉,有脚阳春已动葭。

诗词问答

问:冬日瀛台即事·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冬日瀛台即事·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冬日瀛台即事·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一

参考注释

馺娑

(1). 汉 宫殿名。《汉书·扬雄传上》:“穿 昆明池 象 滇河 ,营 建章 、 凤闕 、 神明 、 馺娑 。” 颜师古 注:“殿名也。”《三辅黄图·建章宫》:“ 馺娑宫 。馺娑,马行疾貌。马行迅疾,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明 沉梦麟 《和邵山人》:“白头却忆观光日,曾赋 神明 与 馺娑 。”

(2).迅疾貌。 清 王夫之 《南岳赋》:“翩馺娑其归翰,盘容与而整翮。”

(3).众盛貌。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 刘梦得 ,而后宏放出于天然,於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

青骢

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诗:“ 安西 都护胡青驄,声价歘然来向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趁斜阳南山雨收,控青驄烟驛水邮。”

玉华

(1).最精美的玉。《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王逸 注:“言己修善弥固,手乃杖执美玉之华,带明月之珠。” 隋 卢思道 《劳生论》:“艳姬美女,委如脱屣;金铣玉华,弃同遗跡。”

(2).指最美的玉佩。《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嘉之,赐以左佩玉华。” 郭璞 注:“玉华之佩,佩之精也。”

(3).指纯洁如玉的白花,多指菊、梅等。 三国 魏 曹植 《辩道论》:“琼蕊玉华,不若玉圭之洁也。” 唐 张贲 《和鲁望白菊》:“雪彩冰姿号玉华,寄身多是地仙家。” 宋 方岳 《梦寻梅》诗:“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4).指道家谓服之可以长生的玉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 鹿皮公 吞玉华而流虫出尸。” 清 周亮工 《今夕歌宿郎山吕正始天咫楼作》:“吞玉华兮舞翠翘,服霜散兮上云霄。”

(5).仙女名。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紫阳仙子 名 玉华 ,珠盘承露饵丹砂。”《云笈七籤》卷四六:“玉童侍卫, 玉华 扶生。”

(6).比喻才德。 隋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六宫眷属,诸王昆弟,皆智慧庄严,玉华松茂。”

(7).比喻秀出的子弟。 宋 张孝祥 《丑奴儿·张仲钦生日》词:“ 伯鸞 德耀 贤夫妇,见説宜家。见説宜家,庭砌森森长玉华。” 清 金农 《人日寄小侄》诗:“千里归情觉晏眠,何时接手玉华前。”

(8).道教语。称鬓发。《黄庭内景经·若得章》:“云仪玉华侠耳门。” 梁丘子 注:“云仪、玉华、鬢髮之号。”

中轩

轩中。轩,有窗槛的长廊。 南朝 齐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景落中轩坐,悠悠望城闕。”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列仙

见“ 列仙 ”。

亦作“ 列僊 ”。1.诸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奏《大人赋》。” 唐 苏颋 《景龙观送裴士曹》诗:“昔日尝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勋业尽抛青琐客,形容尚类列仙癯。”

(2).谓位高的仙人。 明 刘基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他日道成为列仙,无相忘也。”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其神气闲定如列僊之流,莫能名其术也。”

梅圃

种植梅树的园地。 唐 李绅 《过吴门二十四韵》:“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

冰床

一种状如雪橇的冰上滑行工具,用竿子撑或人畜力推拉前进

屈戌

门窗、屏风、橱柜等的环纽、搭扣。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凝走弄香奩,拔脱金屈戌。”戌,一本作“ 戍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其称甚古。”

祥风

(1).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古代所指八风之一。《文选·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即景风也。其来长养万物。” 南朝 梁 江淹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鬱。”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二:“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高旭 《爱祖国歌》:“我愿为祥风兮,恣披拂扫荡而莫我遮。”

(2).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卷五:“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汉 班固 《 * 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鐘律调,音度施,四夷化, 越裳 贡。”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上僊公主 灵座有祥风瑞虹之应。” 明 刘基 《步虚词》之一:“太微啟灵宇,紫殿含祥风。”《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近有祥风庆云之瑞。”

晴霭

清朗的云气。 唐 李咸用 《富贵曲》:“画藻雕山金碧彩,鸳鸯叠翠眠晴靄。”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瓦弄寒暉鸳卧月,楼生晴靄凤盘云。”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瑞华 的表情就好像雨后的秋山一样,是很静穆的,而她的是玫瑰色的春郊的晴霭。”

入帘

(1).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李东阳 ﹞为太常少卿时,典 弘治 癸丑会试,时 耿文恪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

(2).指担任科举阅卷官。 清 李渔 《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汤父母 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 清 恽敬 《与邓过庭》:“今年秋闈, 敬 不料能整齐如此,方悔前之力辞入帘为过于避事。”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阳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时代指君主的意愿

(4) 摆轴

来复

(1).往还,去而复来。语见《易·复》,谓阳气经七日已由剥尽而开始复生。后因以称阳气始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復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欣一阳之来復,遂万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又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3).回复,回来。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苏州客》:“客曰:‘吾携过岭,方敢来復。’”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

(4).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 萧红 《生死场》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纸片,丢在脚下来复的乱踏。”

(5).英语rifle的译音。指炮筒、枪管中的来复线。即膛线。 严复 《救亡决论》:“不知曲綫力学之理,则无以尽炮準来復之用。”

知觉

(1) 感觉

恢复知觉

(2) 感性认识

知觉异常

(3) 知觉;觉察

我不出手,敌不知觉

(4) 领会;会意

初不知觉

有脚阳春

亦作“ 有脚阳春 ”。对官吏施行德政的颂词。典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宋璟 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 璟 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宋 李昴英 《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词:“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脚,一本作“ 脚 ”。 明 张景 《飞丸记·全家配远》:“有脚阳春司讞听,谩説道官清民靖。”

见“ 有脚阳春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李之世,朝代: 明代

    浴罢更昂藏,溅珠满地凉。

    归朝添渥泽,散步有辉光。

    鼻划荷筒捲,牙垂藕笋长。

    遥看真可讶,修影出城墙。

  • 作者: 王义山,朝代: 宋代
    渥漥生出此骅骝,父子当今第一流。争道老泉生二秀,最难锦水又三刘。悫亡明道碑东洛,塾死文公哭婺州。留得一家书脉在,郎君见说突烟楼。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松下溪边三架宜,奎章四字揭檐楣。

    每从弄月吟风际,常切望云就日思。

    陶冶性灵非独乐,推迁岁月有馀悲。

    升堂未易窥神旨,道筦天倪蕴莫遗。

  • 作者: 汪元量,朝代: 宋代
    十年牢落走穷荒,万里归来行路长。坐上佳宾能鼓瑟,窗前细雨好烧香。武淹某泽常思汉,甫寓鄜州只念唐。秉烛相看真梦寐,夜阑无语意茫茫。
  • 作者: 李峤,朝代: 唐代
    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 作者: 华岳,朝代: 宋代
    红雨随风散落霞,行人几误武陵家。牧童若向青帘见,应认枝头作杏花。
  • 作者: 侯善渊,朝代: 元代
    锐出玄精终宵末。阳焰瑛华祛妖恶。宝梵晶空通照过。丹风秀,万灵无不可。自然妙用无为作。结角罗纹勿差错。朋俦那里全无个。说与呵。
  • 作者: 董嗣杲,朝代: 宋代
    雨压云低雪气浑,风帆未午过梅根。港头惊见官舟泊,野老争先掩荻门。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法海东头西海西,湖山佳致似苏堤。

    云中古寺红遮树,雨后新 * 满蹊。

    爱看黍畴牛拨垄,尽教松栋燕衔泥。

    倦游得句鸣归棹,一带横塘烟水迷。

  • 作者: 吴势卿,朝代: 宋代
    此去京师一握天,太平官府似神仙。九重明圣无疆寿,千里封圻大有年。政已知平春缓缓,民无愁叹鼓渊渊。三呼三祝情何已,稽首君恩雨露边。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