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原文 诗词名句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作者: 罗隐朝代: 唐代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原文

凤鸾势逸九霄宽,北去南来任羽翰。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
应笑张纲谩生事,埋轮不得在长安。

诗词问答

问:淮南送卢端公归台的作者是谁?答:罗隐
问:淮南送卢端公归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淮南送卢端公归台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罗隐的名句有哪些?答:罗隐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57-33

参考注释

凤鸾

(1).泛指凤凰之类的神鸟。 唐 令狐楚 《游义兴寺上李逢吉相公》诗:“凤鸞飞去仙巢在,龙象潜来讲席空。” 唐 宋若华 《嘲陆畅》诗:“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鸞相对立梧桐。”

(2).比喻佳偶。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主婚作伐两凭谁,如何擅把凤鸞缔。”

(3).指笙箫等乐器。《云笈七籤》卷二十:“建紫毛之节,驾飞云丹舆,前吹凤鸞,后奏天钧。”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之一:“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明 张景 《飞丸记·月下伤怀》:“思痴无羽翰,想极梦魂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飞翔;飞升。 唐 李绅 《华顶》诗:“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东昌三日》诗:“舟前花鸭凭游戏,天上飞鸿自羽翰。”

(3).指书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宁郡丞王石丈运饷入蜀》诗:“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 郭沫若 《纪念孙中山》诗之三:“天高风净雁声还,寄语 臺 澎 托羽翰。”

朱绂

(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程颐 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 唐 杜牧 《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

(2).指做官。 唐 陈子昂 《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 保安 子 天祐 ,食藿悬鶉,臣窃愧之。”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文选·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紱。” 李善 注:“《礼记》曰:‘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苍頡篇》曰:‘紱,綬也。’”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特颁朱紱,俾耀铜章。”

两参

封建时代某些官员在初一、十五两日朝参,称为“两参”。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寺监丞大理评事已上为为两参官。”

俭府

南朝 齐 王俭 的府第。 俭 于 高帝 时为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俭府”为幕府的美称,谓其主客皆才俊。 五代 齐己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诗之二:“社莲渐与幕莲同,岳寺萧条 俭 府雄。”参见“ 俭莲 ”。

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道从

道旁;路侧。《庄子·至乐》:“ 列子 行食於道从,见百岁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从,道旁也。”

前导后卫。 晋 葛洪 《神仙传· * 》:“宴毕, 方平 、 * 命驾升天而去,簫鼓道从如初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梦》:“遂擐以金锁甲,令骑道从千餘人,马蹀虚南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元振》:“将军失声而走。道从之吏,一时惊散。”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匡济

“匡时济世”的略语。即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

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三国演义》

牢盆

(1).煮盐器具。《史记·平準书》:“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汉书·食货志下》:“官与牢盆。” 王先谦 补注:“此是官与以煮盐器作,而定其价直,故曰牢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 苏颂 曰:“煮盐之器, 汉 谓之牢盆。”

(2).借指盐政或盐业。 唐 孙樵 《康公墓志铭》:“芸阁清秩,牢盆美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及 粤 寇之乱,受祸最深,牢盆至今衰落。” 清 龚自珍 《咏史》:“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重难

(1).繁重而艰难。 唐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诗:“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 宋 范仲淹 《奏杜曾张沔》:“钱穀重难,实所諳练。”《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偶然见了﹝字纸﹞,便轻轻拾将起来,付之水火,有何重难的事?”

(2).严重困难。《汉书·五行志上》:“ 董仲舒 对曰……陛下正当大敝之后,又遭重难之时,甚可忧也。”

(3).见“ 重难钱 ”。

生事

(1) 制造麻烦;惹事非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水浒》第十四回

造谣生事

(2) 指生计;境遇

生事若何?

埋轮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曹操 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埋轮拗鏃 周 千亩,蔓草枯杨 汉 二京。”

(2). 东汉 顺帝 时,大将军 梁冀 专权,朝 * 败。 汉安 元年(公元142年)选派 张纲 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 纲 独埋其车轮于 洛阳 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 梁冀 ,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亦作“ 埋车 ”。《旧唐书·毕构传》:“载驰原隰,徒烦出使之名;安问狐狸,未见埋车之节。”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分歧》:“恩沾九霄,荣齐六曹,埋轮自有 张纲 操。”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念臣等啊,埋轮亲矢,愿从君侧除奸宄。”

(3).比喻月落。轮,喻月。 唐 唐彦谦 《七夕》诗:“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珮月埋轮。”

(4).比喻停留。 明 高启 《<独庵集>序》:“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县南堤破户全逃,县北堤存尚可苗。春野纵耕无吠犬,秋场一笑足迎猫。解牛巨手烹甑水,戏彩深情化哺枭。时唤云洲沦小篆,少于韩蔡老于潮。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小径曲通村,秋壶挂短垣。

    熙熙皇古世,欲咏已忘言。

  • 作者: 马戴,朝代: 唐代
    标签: 怀古唐诗三百首写景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 作者: 吴琏,朝代: 明代

    南极祥光入夜清,瑶池仙品献华庭。

    堂前丹桂参天秀,腰上黄金耀日明。

    老鹤万年翎濯濯,南山千古色青青。

    鲰生拜舞还深祝,坐睹云仍列帝城。

  • 作者: 贾仲名,朝代: 元代
    标签:石榴

    諕的我意慌张心乔怯战都速。无了魂魄。

    软了身躯。则见他恶哏哏嗔忿忿气扑扑。

    净扭旦认科:正旦云:放手。净云:走的好。今日见你也。正旦唱:猛见了他面目。事在当初。

    不合将他千般数落十分怒。料应来命在须臾。

    净云:既然见了你。好歹要成合。不肯便杀了你。正旦唱:这厮待强风情打家截道着做。那讨护身符。

  • 作者: 释正觉,朝代: 宋代
    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海波斯鼻孔大。锆獠舌头会者难,直下而今照得破。照得破,没功过。知你被底穿,曾与同床卧。廉纤脱尽旧时疑,杯影蛇弦留再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 桃花

    昨日雪霏今日晴,积崖落瀑映晶明。

    是真是幻是谁涌,搁笔于斯难置评。

  • 作者: 许桢,朝代: 元代
    叠嶂浮岚。澄江拖练,远浦归帆。橙蟹分甘,莼鲈专美,露酒霜柑。登高聊憩禅庵。采菊蕊、茱萸满篮。丹桂飘香,芙蓉弄色,好个江南。
  • 作者: 潘玙,朝代: 宋代
    三月莺花烂熳春,寻芳谁不趁清明。要为终日看山计,只买扁舟载酒行。老柳半枯存古意,浮云多变类人情。何时结屋西湖上,雨笠烟蓑寄此生。
  • 作者: 晁公溯,朝代: 宋代
    乾坤五十策,巧历莫能算。有如钩其深,坐见太极判。文王所以王,此道乃一贯。即成灵台附,岂畏羑里难。自从商瞿传,讫至子云赞。孰知幽明故,但乐文辞玩。遂令圣人情,亦同春秋散。堂堂张汉州,始屈诸侯泮。于时抱韦编,迨老识象象。盖将通昼夜,而况谈治乱。昨初与我言,惊喜每窃叹。响应真无穷,图画皆可按。归看所著书,略已思过半。属今招弓旌,盍往执圭瓒。冰霜待春融,风雨催岁换。宜乘涛濑平,快下赤泽岸。朝廷须君来,天下疑以断。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