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念奴娇 连日雪意凄迷,云未解驳,仆与勉夫原文 诗词名句

念奴娇 连日雪意凄迷,云未解驳,仆与勉夫

作者: 袁易朝代: 元代

原文

暮云楼阁,送悠悠今古,飞鸿明灭。
欹到黄芦洲乱吐,点缀微茫残雪。
浅水湾*,疏篱门径,淡抹墙腰月。
灞桥清思,向人一片愁绝。
堪笑滕六羞慵,三年刻楮,悭放玲珑叶。
争得并刀双练带,裁出春风千*。
重按瑶华,新翻白*,舞趁金钗节。
玉龙擎重,为予飞动鳞鬣。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 连日雪意凄迷,云未解驳,仆与勉夫》的作者是谁?答:袁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袁易的名句有哪些?答:袁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楼阁

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鸿明

(1).昌盛清明。《汉书·礼乐志》:“皇皇鸿明,荡侯休德,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诚宜玉版温润,鏤鸿明之德;神宝焜燿,荐万斯之年。”

(2).盛德;明德。 唐 颜师古 《明堂议》:“绍列辟之鸿明,成天下之壮观。”

黄芦

芦苇的一种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微茫

迷漫而模糊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色微茫

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浅水

(1) 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响表面波的水体

(2) 深度较小的水或浅滩上的水

篱门

竹篱的门。常借指隐居的茅舍。《南史·萧眎素传》:“独居屏事,非亲戚不得至其篱门。”《宋史·隐逸传中·杜生》:“所居去县三十里,有屋两间,与其子并居,前有空地丈餘,即为篱门,生不出门者三十年。” 清 顾炎武 《摄山》诗:“一入篱门人世别,几人能不拜 萧公 。”

墙腰

墙的中部。 宋 姜夔 《一萼红》词:“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 元 欧阳玄 《所贵侄梅》诗:“老树纵横出几条,一枝还又亚墙腰。”

灞桥

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

清思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汉书·礼乐志》:“勿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杜亮 ﹞有时或烹甌茶儿,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儿,接他辛苦。”

一片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愁绝

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堪笑

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滕六

(1).传说中雪神名。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萧志忠》:“黄冠曰:‘ 萧使君 每役人,必恤其饥寒,若祈 滕六 降雪, 巽二 起风,即不復游猎矣。’” 宋 范成大 《正月六日风雪大作》诗:“ 滕六 无端 巽二 痴,翻天作恶破春迟。” 清 钱谦益 《苦雨叹》诗:“玉女忽随 滕六 笑,雪师兼把雷车掉。”

(2).用以指雪。 宋 杨万里 《再和罗武冈钦若酴醿长句》:“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送炭》:“疎林隐隐,怪西风扑面吹人,无情滕六更纷纷。”

刻楮

语本《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之一:“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铅未至,刻楮非工。”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鼓吹续音》:“仍自为八句题其后云:……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争得

经过努力而获得

正在设法从政府那里争得一份养老金

并刀

亦称“ 并州刀 ”。即并州剪。 宋 陆游 《秋思》诗:“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与任青际饮》词:“沥尽并刀悲壮血,看有何人怜惜。” 朱锡梁 《白门怀古》诗:“销铸并州刀,剪尽尾形辫。”

练带

白色熟绢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士练带,率下辟。” 孔颖达 疏:“士用孰帛练为带。” 孙希旦 集解:“愚谓练,白色熟绢也。”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王琦 汇解:“诗人用‘练带’字,皆谓带之白者。”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瑶华

亦作“瑶花”。1.玉白色的花。有时借指仙花。《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瑶华,玉华也。” 洪兴祖 补注:“説者云:瑶华,麻花也,其色白,故比於瑶。此花香,服食可致长寿,故以为美。” 唐 陈子昂 《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洞里瑶华自高韵,八千春,裊烟已报长生信。”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

(2).喻指霜、雪。 唐 张九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 明 高棅 《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诗:“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鐘……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

(3).指美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鍔不淬,则纯鉤之劲不就。”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载以瑶华之车,饰以五色之玉,驾以赤象,至於京师。” 唐 元稹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4).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唐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诗:“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唐 岑参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诗:“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唐 许浑 《酬李当》诗:“知有瑶华手自开,《巴人》虚唱懒封回。”

(5).“ 瑶华圃 ”的省称。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巧探》:“一自残雪飞画栋,蚤罢瑶华梦。”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边思》:“流照 伏波 营,飞入瑶华境。”参见“ 瑶华圃 ”。

新翻

新改编。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 昭阳殿 里新翻曲,未有人知。”《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黄任 《虎丘竹枝》之四:“画鼓红牙节拍繁, 崑山 法部鬭新翻。”

金钗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玉龙

(1).龙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杨光欣 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乔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2).传说中的神龙。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歷歷天青海碧。” 金 高庭玉 《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永安寺 壁上有 梅田女史 题诗云:‘ 灵妃 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緑苔。’”

(3).指龙形的漏壶。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残雪。” 元 萨都剌 《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

(4).喻剑。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臺上意,提擕玉龙为君死。” 王琦 汇解:“玉龙,剑也。” 唐 吕岩 《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鋩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嘷。”

(5).喻笛。 宋 林逋 《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元 张翥 《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图》词:“閒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闋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

(6).喻雪。 唐 吕岩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峴山 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宋 张元 《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 毛 * 《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7).喻泉水、瀑布。 宋 梅尧臣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天门泉》诗:“静若僊鑑开,寒疑玉龙蛰。” 清 黄鷟来 《赋得匡庐篇寿韩霍岳观察》诗:“冰车转轴玉龙走,蒲牢出海鏗华鐘。”

(8).喻桥。 元 盍西村 《小桃红·市桥月色》曲:“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

飞动

(1).飘逸生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公车三千牘,字字岌飞动。”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宝而藏之。”

(2).犹振奋。 唐 杜甫 《赠高式颜》诗:“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孟子书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开闔变化,使人之意飞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愈觉飞动,亹亹不輟。”

(3).飞扬飘动。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巖谷爽朗,烟霞飞动。”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等到万树长林震荡 * 泛滥的风暴,才能群起蜂涌,摇展飞动。”

鳞鬣

(1).指龙的鳞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鳞鬣中怒张,风雨昼晦昧。”亦指鱼的鳞片和背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黄雀鱼》:“海人譟而惊之,化者十五,鳞鬣不开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圆,大口大目,细鳞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鳞鬣皆圆,黄质黑章。”

(2).代称龙。 宋 欧阳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

(3).代称鱼。 五代 齐己 《池上感兴》诗:“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艺语·诸家画品》:“有 * 者, 香山 千户小旗,生有巧思,欲与 林良 抗衡,所画鳞鬣亦精絶。”

(4).代称松树。鳞喻松树皮,鬣喻松针。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鳞鬣如有声,飢蛟对相语。”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姬翼,朝代: 元代
    山鸟唤人归意重,佳处有林泉。茅屋经营三两椽。据分不拈钱。万壑风鸣千嶂月,小有洞中天。石上松间坐与眠。何处觅神仙。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幽梦鸡呼觉,孤愁雨滴成。天高那可问,年往若为情?孱虏犹遗育,神州未削平。登高西北望,衰涕对谁倾?
  • 作者: 姚燧,朝代: 元代
    有北先寒,来时鸿雁,记经何地初霜。问渠鹅鹳,何苦上颜行。浩荡烟波万顷,怕谁去、争许三湘。聊容与,谁求系帛,传语寄炎荒。丹山如凤鸟,相逢定是,问我行藏。说于今华发,为汝增伤。晚笑巢阿览德,莫贪快、千仞翱翔。和鸣拟,从吹管,终不似朝阳。
  • 作者: 汪元量,朝代: 宋代
    害马劳人事已灰,长安无复使臣来。满园蓊蔚千千树,尽是杨妃死后栽。
  • 作者: 何吾驺,朝代: 明代

    闻汝为园小,编篱定几层。

    白云开瓮牖,明月缀檐灯。

    径竹疏堪数,池鱼钓未能。

    时看道心长,一倍到壶冰。

  • 作者: 张玉孃,朝代: 宋代
    秋水秋空一样明,柳阴不声小舟轻。玉堂金马非吾梦,月色度花同醉醒。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清和时节绿阴滋,便是松风也觉怡。

    那似常年方望泽,聒听谡谡蹙双眉。

  • 作者: 殷文圭,朝代: 唐代
    战国从今却尚文,品流才子作将军。画船清宴蛮溪雨,粉阁闲吟瘴峤云。暴客卸戈归惠政,史官调笔待儒勋。汉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 作者: 张元干,朝代: 宋代
    醉泛吴松,小舟谁怕东风大。旧时经过。曾向垂虹卧。月淡霜天,今夜空清坐。还知麽。满斟高和。只有君知我。
  • 作者: 彭汝砺,朝代: 宋代

    沉碑万山脚,骑马习池头。

    元凯亦过虑,山公聊自谋。

    青烟鹿门净,黄竹凤林秋。

    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