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秋雨·其三原文 诗词名句

秋雨·其三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秋雨·其三原文

披襟庭院凉萧瑟,纵目溪山景静嘉。

最喜黄云遍禾黍,更教膏泽逮蔬瓜。

閒鸥眠里烟波阔,乾鹊鸣中夕照斜。

却为年来勤望岁,较晴量雨略无差。

诗词问答

问:秋雨·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秋雨·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秋雨·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

参考注释

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纵目

极目远望,尽目力

纵目四望

静嘉

洁净美好。《诗·大雅·既醉》:“其告维何,籩豆静嘉。” 郑玄 笺:“籩豆之物,絜清而美,政平气和所致故也。” 朱熹 集传:“静嘉,清洁而美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黄云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沉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膏泽

(1) 滋润土壤的雨水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曹植《赠徐干》

(2) 比喻恩惠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乾鹊

即喜鹊。其性好晴,其声清亮,故名。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狌狌知往,乾鹊知来。”《西京杂记》卷三:“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鹊,古所谓乾鹊是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 马瑞辰 通释:“鹊即乾鹊,今之喜鹊也……鹊性喜晴,故名乾鹊。”一说,“乾”音“虔”(qián)。鹊为阳鸟,先事物而动应,故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前辈多以‘乾鹊’为‘乾’音‘干’,或以对‘湿萤’者有之。唯 王荆公 以为‘虔’字,意见于‘鹊之彊彊’,此甚为得理。余尝广之曰,乾,阳物也。乾有刚健之意。而《易》统卦有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子》曰,‘乾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以是知音‘干’为无义。”

夕照

傍晚的阳光

望岁

(1).盼望丰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杨伯峻 注:“岁谓丰收。” 晋 潘岳 《藉田赋》:“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舒和》诗:“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清 钱谦益 《父宗翘先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加赠中宪大夫》:“然而本仁祖义,尔之底法既勤;而读书纘言,尔之望岁良苦矣。” 胡蕴 《杂诗》之十四:“万事多空惟望岁,无聊意绪入诗筒。”

(2).满一岁。即周岁。 晋 潘岳 《皇女诔》:“迎时夙智,望岁能言。”

略无

全无,毫无。《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 云 为翊军将军” 裴松之 注引《赵云别传》:“ 赵云 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襍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张真 《谈京剧<猎虎记>》:“ * ,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冒险,而这一些人,却都挺身而出,略无难色。”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佘翔,朝代: 明代

    君家台馆似濠梁,几度论诗到草堂。

    春社酒醒双燕语,墨池雨过百花香。

    桐阴满地吟秋色,竹影留人醉夕阳。

    可是名园幽兴熟,九华无日不相望。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溶㵝望无极,连云涌赤轮。

    槫桑定何处,少海果称神。

    浩浩迷观览,浟浟泯际滨。

    墁墙不获赏,端拱岂知人。

  • 作者: 黄彦平,朝代: 宋代
    去国扊扅非往事,还乡笳鼓愧前修。十年过计千章木,一寸离心万斛愁。
  • 作者: 许尚,朝代: 宋代
    令威仙去后,遗迹叹成非。华表成乌有,何年见鹤归。
  • 作者: 王建,朝代: 唐代
    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江村水落平地出,溪畔渔船青草中。
  • 作者: 佘翔,朝代: 明代

    溪头新水到柴关,白鸟忘机自往还。

    日暮怀人高卧处,数椽苑屋九华山。

  • 作者: 孙应时,朝代: 宋代
    舴艋填芳渚,秋千闹粉墙。人争桃李节,吾忆藕花凉。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闽人尤惜荔,鲁史首书灾。秽德非常臭,鲜装若自媒。今年暂枵腹,来世勿投胎。安得清风扫,何忧绛实隤。
  •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久雨无所适,新晴步山园。西风满高林,败叶惊已翻。时节急如此,世事安可论。夜归灯下吟,寒虫伴幽喧。
  • 作者: 赵湘,朝代: 唐代
    忆昔床初投刺,秋风八咏边。偶参知好日,一见自多年。吏散公堂雨,床垂馆树烟。共吟曾试茗,同坐或闻蝉。渡水寻支遁,登山学地仙。献酬多奥妙,谈笑屢迁延。夜月侵诗卷,寒灯落床船。醉容舝床去,卧许石床连。池馆今何远,汀洲思倍牵。庾楼知有约,颜巷奈多缘。病眼随蓬断,愁心逐旆悬。高台聊一望,芳草夕阳天。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