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张宣公书简帖赞原文 诗词名句

张宣公书简帖赞

作者: 岳珂朝代: 宋代

张宣公书简帖赞原文

紫岩之传,原委一忠。
遡而伊濂,根本一中。
事君致身,其用则同。
自我淑人,派于五峰。
力久积真,至公而充,淳熙之间,天下为公。
守道彬彬,洙泗之风。
公于是时,不下禹功。
据德游艺,言立志家。
故其遗书,笔意俱工。
我得而藏,敢忘所宗。
渊渊其心,皜皜其容。
学冠穹壤,名侪岱嵩。
万世仰之,曰人中龙。

诗词问答

问:张宣公书简帖赞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问:张宣公书简帖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岳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岳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紫岩

紫色山崖。多指隐者所居。 唐 王绩 《古意》诗:“幽人在何所?紫巖有仙躅。” 明 杨慎 《谢杨肃庵都谏惠笔》诗:“彤管分青琐,琼缄到紫巖。”

原委

(1) 事情的始末

你且说个原委,教我得知。——《蜃楼志全传》

(2) 与一情况有关的事实的整个陈述,整个阐明一个情况或事情的背景知识

根本

(1) 完全

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2) 简直;从来

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

这种事我根本没干过

(3) 彻底

必须根本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致身

《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七:“ 长安 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自我

(1) 自己

自我吹嘘

(2) 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

淑人

(1).善人。《诗·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郑玄 笺:“淑,善。” 汉 张衡 《思玄赋》:“感鸞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 金 王若虚 《议论辨惑》:“虽然,此自 汉 以来,学者之所共蔽, 曄 ( 范曄 )也淑人,何足以知之!”

(2).古命妇封号。 宋 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 明 为三品官员祖母、母、妻封号。 清 因 明 制,又增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 政和 中﹞改郡、县君号为七等:郡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为室人、安人、孺人。”《说郛》卷三四引 宋 无名氏《趋朝事类·外命妇品》:“尚书以上封淑人。”《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引《国朝诸司职掌》:“凡文官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奉国将军正室称淑人。”

(3).犹淑女。《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有淑人兮邦之媛,珮明月兮纫兰荃。”参见“ 淑女 ”。

五峰

指五个手指。《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至公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月能多少,又著 * 待至公。”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某向以孤危之迹,当羣论汹涌之时,犹赖至公遏以清议,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淳熙

亦作“湻熙”。淳正熙洽。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宋 范仲淹 《体仁足以长人赋》:“君非仁,则曷享於推戴;人非长,则寧致於淳熙?”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大臣身任封疆,不能使地方日有起色、风俗日见湻熙,何以膺节鉞而无愧乎?”

天下为公

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孙希旦 集解:“天下为公者,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南史·宋纪上》:“夫树君宰世,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 明 李贽 《答耿中丞》:“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谓之道。” 孙中山 《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

守道

(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彬彬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

于是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禹功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 清 戴名世 《杨维岳传》:“践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游艺

玩游戏或从事娱乐活动

立志

立下志愿,树定志向

立志改革

遗书

(1)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2) 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

生前没有留下遗书

笔意

书画、诗文中表现的作者的风格、意趣

笔意幽闲

渊渊

(1).深广;深邃。《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 唐 柳宗元 《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 清 秦道然 《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 瞿曇 説如如。” 梁启超 《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 ,若 谭瀏阳 ,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

(2).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沉沉夜看流,渊渊朝听鼓。” 清 曹寅 《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鱼作》诗:“潮声渊渊震曙鼓,巨絙一网千吴舠。” 郭沫若 《<人民中国>日文版创刊二十周年》诗:“大车滚滚循新辙,和乐渊渊易旧弦。”

穹壤

指天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思所以克播遗尘,敝之穹壤。” 张铣 注:“言使遗尘之声,与天地同敝。”《周书·晋荡公护传论》:“若斯人者,固以功与山岳争其高,名与穹壤齐其久矣。” 宋 陆游 《北望》诗:“岂无豪杰士,愤气塞穹壤。” 元 萨都剌 《为姑苏陈子平题黄公望<山居图>》诗:“人生穹壤贵自攄,布韦轩冕奚錙銖。”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人中龙

誉人之词。 晋 宋纤 隐居不仕,太守 马岌 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后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宋 苏轼 《孔北海赞》:“ 文举 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滩头遇 秋侠 , 秋侠 识为人中龙。”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张达,朝代: 元代

    解组适閒身,萧条丘中赏。

    故山跨梁宋,秋色多榛莽。

    回车恋桑梓,父 * 来往。

    伏腊倒樽盆,高歌递清响。

    孤云眇嵩少,一苇叹河广。

    何所见相思,长淮沙月朗。

  • 作者: 沈榛,朝代: 明代
    标签:立春

    雪馆絮飞初散,冰池澌澌旋开。

    东君芳讯喜才回。

    双胜好,春色上鸾钗。

    堤畔和风报柳,溪头淑景催梅。

    宜春小字贴幽斋。

    盘供饼、且与醉深杯。

  • 作者: 释可湘,朝代: 宋代
    撞入柴门扣有麽,赵州用打不防家。依前只把拳头竖,未必蒿汤当得茶。
  • 作者: 释怀深,朝代: 宋代

    空王殿子几经秋,日晒风吹古路头。

    莫怪今朝聊点破,恐人一向外边修。

  • 作者: 皎然,朝代: 唐代
    至道无机但杳冥,孤灯寒竹自青荧。不知何处小乘客,一夜风来闻诵经。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受宜在斯室,四时皆帖妥。

    受宜义甚富,宜莫切乎我。

    成室木从绳,一语尽之可。

    岂谓松石间,把笔搜吟坐。

  • 作者: 薛嵎,朝代: 宋代
    铁砚几磨研,依然萤雪边。薄才遗圣世,无禄尽亲年。多病唯谙药,当寒不识绵。素心期淡泊,冰蘖誓能坚。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风前似折舞腰斜,应曲之言无乃誇。

    荣辱世间有何定,帐中人作陌头花。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去年已事不堪思,隔岁依然冰牖披。

    此际了当忘结习,洗心甘雨一为怡。

  • 作者: 孔武仲,朝代: 宋代
    清晨戒童仆,匹马出皇州。欲探逍遥趣,因成烂漫游。藤萝回书暝,云雨送春愁。傍近绯桃坞,寻春亦少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