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原文 诗词名句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原文

晦庵论文感兴诗,论文本非得意论文作。
近人辄效尤,以诗言理学。
志南写柳吹,曼卿咏禽乐。
我翁盛称之,岂不物象托。
小巷旗夸论文,大贾褐怀璧。
喝咄野狐禅,未必实有得。
欧公不论文,孟子不言易。
平生守所见,弱冠至七十。

诗词问答

问: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书法欣赏

方回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书法作品欣赏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论文

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学术论文

感兴

感物寄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 鲍魴 有《感兴》诗十五首。”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太白 长於感兴,远於寄衷,本於十五《国风》为近。” 朱自清 《我所见的叶圣陶》:“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

文本

同一文件的不同语言或不同措词的本子

这个文件有中、英文两个文本

非得

表示必须——一般跟“不”呼应

我非得走吗?

近人

(1) 近代的或现代的人

(2) 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

近人不说远话

效尤

仿效坏的行为

恐此子效尤,干那结交权党,势压班僚,丧失名节的事,岂不辱我一门清白?——《二度梅全传》

理学

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

盛称

极力称赞

盛称太湖风光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夸论

犹空论。谓说空话。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彼岂虚谈夸论,誑曜世俗哉!”

大贾

大商人。《管子·国蓄》:“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史记·平準书》:“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苏 扬 各地之烟花,亦都图 上海 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

怀璧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李华 《咏史诗》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野狐禅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 百丈禅师 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则 续灯 之意不虚, 张南湖 诸公之意亦不虚矣。” 清 钱谦益 《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犹有六时喧瀑布,诸方惊倒野狐禪。”

(2).指外道;异端。《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自己想要说的话,仅仅是由搜索枯肠而来的一些支离灭裂的野狐禅,那能够和那严整的理论系统‘相对论’相对?”亦省作“ 野狐 ”。 梁启超 《新民说》九:“当晚 明 时,举国言心学,全学界皆野狐矣!”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张载 《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脚走, 上海县 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不论

(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孟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所见

(1).看到的。《晋书·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入门无所见,冠屨同蜕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目习於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2).犹见解;意见。《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乐 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蒙陛下厚恩,苟有所见,不敢不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请午朝》:“惜乎当时外间诸公所见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江总,朝代: 隋代
    窈窕怀贞室。风流挟琴妇。唯将角枕卧。自影啼妆久。羞开翡翠帷。懒对蒲萄酒。深悲在缣素。托意忘箕箒。夫壻府中趋。谁能大垂手。
  • 作者: 陈槩,朝代: 宋代
    雨后方池碧涨秋,玩鸥亭槛俯清流。时看雪翅轻披縠,忽见霜毫细滚球。来往细随苹岸戏,浮沉争逐晚潮游。吾心久欲同斯乐,早已忘机共倡酬。
  • 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代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 作者: 刘镇,朝代: 宋代
    和风乍扇,又还是去年,清明重到。喜见燕子,巧说千般如人道。墙头陌上青梅小。是处有、闲花芳草。偶然思想,前欢醉赏,牡丹时候。当此三春媚景,好连宵恣乐,情怀歌酒。纵有珠珍,难买红颜长年少。从他乌兔茫茫走。更莫待、花残莺老。恁时欢笑,休把万金换了。
  •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石镜溪边树,金轮峰上云。

    贪看鱼弄影,不觉鸟迷曛。

    山态迤迤好,泉声细细分。

    银钩怀柱史,谁复振斯文。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侵晓洒雨丝,时落时复止。

    已牌至行宫,过午仍如此。

    未末申之初,乃觉势密矣。

    滴树响声繁,润土香味起。

    方幸雨真成,傍晚云散绮。

    嗟乎何其难,益增惭悚耳。

  • 作者: 释德洪,朝代: 宋代

    道林烟雨久不到,忽见橘州芦雁行。

    笑里笔端三昧力,坐中移我过潇湘。

  • 作者: 大圭,朝代: 元代

    帆挂东风十幅蒲,西行五日指匡肤。

    柳垂湖口知彭泽,山落船头见小姑。

    白雨乱峰皆瀑布,紫烟高处是香炉。

    兹行安得王摩诘,为扫莲花社客图。

  • 作者: 李遹,朝代: 宋代

    昔年曾作送穷诗,结柳赍粮拟退之。

    送去还来还复语,君家犹有读书儿。

  • 作者: 叶茵,朝代: 宋代
    支藤乘兴入春郊,梅奈疏篱亚竹梢。剩喜此行诗有科,吟来浑不费推敲。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