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禹穴原文 诗词名句

禹穴

作者: 周弼朝代: 宋代

禹穴原文

若有藏瘗空山中,谁人反闭玉笥峰。
虎潨不得不启封,立石缭之应万重。
不知灵变从何发,爆然夜半横分裂。
但留一线与人窥,未放白云全漏泄。
古木苍藤闭莫开,穴中惟听走风雷。
神仙必有便门出,得见飚轮自往来。

诗词问答

问:禹穴的作者是谁?答:周弼
问:禹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弼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谁人

何人;哪一个。《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唐 王建 《簇蚕辞》:“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川剧《五台会兄》:“ 杨延德 :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 五台山 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反闭

(1).在背后合襟的短衣。《释名·释衣服》:“反闭,襦之小者也,却向着之,领含于项,反于背后,闭其襟也。”

(2).在门外闭门。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下:“道士命侍者出,反闭金扉,以葳蕤钥锁之。”

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 * 》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不得不

(1)

作为义务或必要做的

他们不得不去参加一次葬礼

(2)

必须

要取得学位,你就不得不通过一定的考试

启封

(1).开拆封闭物。《列子·汤问》:“此三寳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

(2).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拆去。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它(未名社)被封闭过一次……后来没有事,启封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五:“今天区里决定启封仓库。”

(3).古代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宗亲或有功的大臣。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君臣相遇,播於乐章;山河启封,载在盟府。” 唐 白居易 《薛从可右清道率府仓曹制》:“惟汝父 平 ,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启封,延赏亦宜及嗣。”

立石

树立碑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 唐 杜甫 《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新唐书·张仲武传》:“ 仲武 表请立石以纪圣功,帝詔 德裕 为铭,揭碑 卢龙 ,以告后世。”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灵变

(1).神奇莫测的变化。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灵变神化者,非局器所能察矣!” 明 刘基 《蛟溪》诗:“蛟乃龙之徒,隐显异凡质。屈蟠深弯环,灵变不可悉。”

(2).形容变化迅速。《文选·木华<海赋>》:“廓如灵变,惚怳幽暮。” 李善 注:“言廓然暂开,如神之变,惚怳之顷,而又幽暮也。”

(3).灵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况且娼家行径,机巧灵变,一些不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他人还生得乾浄,做事也还灵变。” 蔡元培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譬如人是何等灵变的东西?照单纯的科学家眼光,解剖起来,不过几根骨头,几堆筋肉。”

(4).谓变为灵芝。《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山云备卿靄,池卉具灵变。” 李善 注:“ 陈思王 《灵芝篇》曰:‘灵芝生玉池。’”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横分

谓身首分离,斩首。《汉书·梅福传》:“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 颜师古 注:“伏质,斩刑也。横分,谓身首分离也。”《周书·宇文护传论》:“终於身首横分,妻孥为戮。”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诛佞》:“附从邪逆,已犯不赦之条;残害忠良,允伏横分之典。”

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漏泄

(1) 流出或透出

汽缸漏泄

(2) 泄漏;走漏

漏泄试题

走风

(1).透气。 明 冯梦龙 《山歌·蒸笼》:“你人门前捉我团团搦搦,我并弗曾恨穷;弄得我肚里有酿,我也只弗走风。”

(2).通风;透风。 张一弓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十三:“望着黑魆魆的走风口, 李铜钟 想起了 卧龙坡 车站。”

(3).顺风。 沉从文 《边城》:“上水走风时,张起个大篷。”

(4).走漏风声;泄露消息。《西游记》第二四回:“老师父叫我们,小道童胡厮駡,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 姚雪垠 《长夜》三二:“那个伙计打算跑,我怕他走风,也让他吃了一颗洋点心。”

(5).信使;传信的人。 清 洪占铨 《闽中花会》诗:“走风徧乡村,门卜勤妇女。”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便门

(1) 建筑物的旁门或主要大门的副门

(2) 指装在大门上成为大门的一部分或设于大门旁边的小门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孙蕙兰,朝代: 元代

    绣被寒多未欲眠,梨花枝上听春鹃。

    明朝又是清明节,愁见人家买纸钱。

  • 作者: 宋伯仁,朝代: 宋代
    穷通岂在苦劳神,且作安居懒散人。买地种花多种竹,煮茶邀客也邀邻。求名岂识书三上,得兴无过醉一巡。喜得满{上竹下差}收芋栗,杜陵应未笑全贫。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细雨落还止,油云断复行。

    当秋著物冷,洒迥织丝明。

    溪口添新涨,檐牙续旧鸣。

    来朝直北望,天净五云城。

  • 作者: 刘黻,朝代: 宋代
    默观羲圣书,先天著复坤。画画妙理具,森立河图文。宇宙斡生意,日月棕辞奔。乘承著不息,反穷性存存。透彼名利关,沿此道义门。用功不精密,频复何由敦。
  • 作者: 韩疁,朝代: 宋代
    标签: 宋词三百首怀念
    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四垂罗幕护朝寒。燕子不知人去也,飞认阑干。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就渺瀰。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
  • 作者: 曾丰,朝代: 宋代
    中州梅较晚,大庾合先之。已似得南气,不应留北枝。天工新坐懒,春事故教迟。蜂蝶若知道,恬然不怨时。
  • 作者: 顾况,朝代: 唐代
    不爇香炉烟, * 坐如铁。尝想同夜禅,风堕松顶雪。
  • 作者: 许景迂,朝代: 宋代
    王业根本在豳岐,郡国千万分柯枝。使君驷马列一马驰三台瑞应天为之。视吏舆台民如子,不烦颐指而气使。铃斋宴坐扬仁风,披拂东湖花十里。六月为霖报政成,山光水容翰暮新。春王淘珠登早穑,比邻果是华胥国。采莲游艇献骈芳,蜀客作歌纪其祥。转而上闻君相喜,儜待来归政事堂。
  • 作者: 释正觉,朝代: 宋代
    无言而言,默彻其源。无用而用,虚含其动。理窟之穷通,智机之变弄。夕阳洲渚白鸥盟,韶昼园林蝴蝶梦。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