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赠袁州仰山简长老原文 诗词名句

赠袁州仰山简长老

作者: 许景衡朝代: 宋代

赠袁州仰山简长老原文

简师本吾儒,学佛见阃奥。

开心涤尘滓,回首弃巾帽。

飘飘秋云意,凛凛霜柏操。

鱼鼓屡陪众,林壑常寄傲。

十年栖仰山,终日勤劝导。

欲酌清泠泉,为尔沃炎燥。

欲挥智慧剑,戒尔逞贪暴。

迷途自多梗,法岸岂易到。

惟知务引拔,仰不愧覆帱。

幽明虽难诘,善否疑有报。

岩间涌宝塔,兹事谁为造。

琢削宁须班,挽拽谁困奡。

一方竞奔走,万口尽諠噪。

守臣献异状,天子锡嘉号。

镇压等衡岳,扶持壮大宝。

师乎良有得,叟也无复道。

诗词问答

问:赠袁州仰山简长老的作者是谁?答:许景衡
问:赠袁州仰山简长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许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景衡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参考注释

简师

简易师范学校的简称

学佛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阃奥

(1).深邃的内室。 唐 柳宗元 《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閫奥。”

(2).指地域的中心。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宋 都中 豫 ,澶漫九州,閫奥中夏,水陆都会也。”

(3).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 黄 老 ,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閫奥。”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閫奥。” 清 王韬 《洋务在用其所长》:“苟能师各国之所长,兼收并蓄,悉心致志,务在探其閫奥,而勿徒袭其皮毛,安见其遽出西人下哉!”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张嵲 《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训诂精确,洞见阃奥。”

(4).内宫。 宋 叶适 《祭林大卿淑人文》:“蚤与大农,久参内署,遂亲閫奥,且接话语。”

开心

(1) 心情愉快舒畅

(2) 戏弄别人,使自己高兴

别拿这小孩开心了

尘滓

(1) 细小的尘灰渣滓

她又不杂一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朱自清《绿》

(2) 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

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颜氏家训·勉学》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巾帽

指头巾或帽子。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诗:“高人著屐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宋 陈师道 《送赵承议》诗:“林湖更觉追随尽,巾帽犹堪语笑倾。” 清 方以智 《通雅》卷三六二:“常服之巾随人取名,巾帽为古之通称。”

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凛凛

(1) 寒冷

水气凛凛

(2) 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

凛凛如生

柏操

亦作“栢操”。谓夫死不嫁的节操。 清 钱谦益 《母旌表节妇常氏赠安人制》:“兰仪永谢,栢操有闻。”参见“ 柏舟 ”。

鱼鼓

亦作“ 鱼皷 ”。1.鱼形木鼓。寺院中击之以报时。 唐 真觉 《咏鱼鼓》之一:“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喫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清 朱彝尊 《兜率院》诗:“六时响鱼皷,四面围筠杉。” 清 蒋景祁 《瑞鹤仙·慈仁寺松》词:“叹支离相伴,一篝佛火,沸彻僧寮鱼鼓。”

(2).一种竹制打击乐器。详“ 鱼鼓简子 ”。

林壑

树林和山谷

寄傲

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图 《连珠》:“苟惭白首而待聘,不若 沧洲 而寄傲。” 宋 陆游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幽栖处,喜二客从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鱼归网,怎不向江头遐眺!”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仰山

山名。在今 江西 宜春 南。 唐 属 袁州 。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 唐 高僧 慧寂 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 袁州 刺史 韩愈 ,谨以少牢之奠,祭於 仰山 之神。”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勤劝

谓以身之勤劳劝勉别人。《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昶 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 唐 于邵 《剑南东川节度使鲜于公经武颂》:“拉彼群逋,辑我游闕,躬之先之,不日不月,七载勤劝,三军克振, 龙安 之役,伐 原 示信。”

清泠

(1) 清澈凉爽貌

(2) 指清凉的溪水

或降而临清泠。——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为尔

犹言如此。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传》:“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

智慧剑

佛教语。比喻能断除烦恼的智慧。《维摩经·菩萨行品》:“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亦省作“ 智剑 ”。《最胜王经》卷二:“生死羂网坚牢缚,愿以智剑为断除。”

贪暴

贪婪暴虐。《墨子·所染》:“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旧唐书·薛登传》:“故名胜於利,则小人之道消;利胜於名,则贪暴之风扇。”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郁达夫游记·感伤的行旅》:“所以那些卑污贪暴的军阀委员要人们,大约总已经把人性灭尽了的缘故罢,他们只知道要打仗。”

迷途

错误的道路;邪路。借指不知如何行事

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晦,指点迷途。——《三国演义》

迷涂知返(涂通“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多

(1).自满;自夸。《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寔式灵之。”《韩非子·说难》:“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后汉书·仲长统传》:“ 干 雅自多,不纳其言, 统 遂去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2).犹言原来就多。 明 吴梦旸 《送胡孟弢邑博之沅江》诗:“畏路身难定,骚人怨自多。”

法岸

佛教谓超脱生死的入道境界。 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解讲疏》:“若非积毫成仞,累爝为明,无以方轨慧门,维舟法岸。”

知务

懂得实际事务。《管子·五辅》:“民知礼矣,而未知务。”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中书左司郎中》:“郎位之选,必择贤才,非廉勤而有为,开敏而知务,不足以称其选也。”

引拔

引用提拔。《梁书·张缵传》:“ 纘 居选,其后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故沉顿贱仕,未为位上者所引拔。” 清 侯方域 《书<吴延仲集>后》:“夫当世贵要,岂无操衡量文章、引拔人材之权者?”

不愧

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覆帱

亦作“ 覆燾 ”。犹覆被。谓施恩,加惠。《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悠然一望,覆幬虽广,嗟不容乎此生。” 明 宋濂 《先大父碑阴记》:“惟我显考府君 宋公 ,树善深长,不自食其报,持以覆燾后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化民成俗,迁善改过,亦难为治,非覆幬羣生之意也。”

幽明

(1).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韩康伯 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 宋 苏轼 《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

(2).指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郑玄 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 张守节 正义:“幽,阴;明,阳也。” 鲁迅 《<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4).人与鬼神。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 唐 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5).指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宋 曾巩 《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难诘

诘问辩难;质询。《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羣臣能説经者更相难詰,义有不通,輒夺其席以益通者。”《北史·张普惠传》:“书奏, 孝明 、 灵太后 引 普惠 於 宣光殿 ,随事难詰。”

善否

(1).善恶;好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三国 魏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

(2).犹褒贬。《国语·晋语一》:“今子内固而外宠,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殫善而内辱之,无不迁矣。” 韦昭 注:“所善恶无不见信。”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唐观察使》:“毁誉善否,随其意好。”

宝塔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装饰有佛教七宝,故称宝塔。现泛指一种类似多层塔楼的远东建筑,常具有华丽的装饰,典型地在分层处挑出翘曲的屋檐,屋角有向上的翘角

琢削

(1).雕刻,刻削。 宋 何薳 《春渚记闻·吴兴许採五研》:“ 莫养正 为之(圆研)铭曰:‘圆如月,洼如尊,勿谓其琢削不巧,见谓椎鲁无文,即而视之,其中甚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有石突起,窟其中为龕,如琢削而就者。”

(2).雕琢,修饰、锻炼文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吾尝作诗题其编后,略曰:‘端求古人遗,琢削手不停,方其得璣羽,往往失鹏鲸。’”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少陵 《哀江头》、《哀王孙》作法最古,然琢削磨礱,力尽此矣。”

一方

(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郑玄 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司马贞 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

(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 郑玄 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观音 在 南海 , 普贤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齐 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 宋 欧阳修 《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 陈沂 《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宋 曾巩 《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高诱 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

(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 高诱 注:“方,道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 悰 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

(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贺 《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 冰合鱼龙死。”

(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 焦 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

(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

(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 唐 李端 《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

(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

(15).一万的隐语。详“ 一干一方 ”。

奔走

(1) 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

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永之人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很快地走;急行

守臣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唐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异状

(1) 奇特的外形

(2) 反常的情形

天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嘉号

美名;好名声。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孝行成於内而嘉号布於外。”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於天辰。”

镇压

(1) 用强力压制

刚出现的起义已被彻底镇压下去了

(2) 处死

那个 * 犯已经被镇压了

(3) 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

扶持

(1) 扶着

(2) 帮助,支撑照料

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壮大

(1) 长大成人

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王安石《上执政书》

(2) 变得强大;使强大

壮大队伍

(3) 庞大;宏伟

其体壮大,不辨其面。——《北齐书》

(4) 粗大;粗壮结实

生得壮大高粗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张载 《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脚走, 上海县 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杜鹃声断日曈昽。过雨湿残红。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叶香中。
    柳梢飞絮,桃梢结子,断送春风莫恨春无觅处,明年还在芳丛。

  • 作者: 吴默斋,朝代: 宋代
    闲凭栏干立,诗牵望眼迷。水穿城内外,楼接市东西。江阔云常湿,天宽山尽低。燕莺春寂寂,只有雨鸠啼。
  • 作者: 释元肇,朝代: 宋代

    泽国春深绿暗天,来时已不见君船。

    十年湖海飘零恨,一夜空山听杜鹃。

  • 作者: 邓深,朝代: 宋代
    城市有深远,为兴远如近。冒暑一来游,政使俗者哂。萧然清净界,软语接支遁。小童敬杖屦,添香拨馀烬。煮饼撷园蔬,徐以茗碗进。窗外得上坡,野意颇无尽。胡床移最宜,清风来有信。静暑荷送气,敲凉竹成韵。夕阳归鸟疾,参差不作阵。古寺忽横烟,巧与画张本。会心忻有得,贪坐苦易晚。酒固无献酬,言亦忘答问。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均调大化,险惊下民。骏功有赫,诞举明社。嘉觞中贰,执事惟寅。清明同矣,福禄攸臻。
  • 作者: 李正民,朝代: 宋代

    列戟排鎗几百竿,森森直节逼人寒。

    从初一击心方悟,筛月吟风尽可观。

  • 作者: 真山民,朝代: 宋代
    * 一榻上,坐到夜将分。窗月灯昏见,岩泉雨歇闻。茶葡胜饮酒,禅语当论文。只恐红尘迹,涴师松下云。
  • 作者: 彭汝砺,朝代: 宋代

    强鞭驽蹇逐尘踪,百驾方成跬步功。

    天地有心成草木,蚊蝇无力负衡嵩。

    纷然又见瓜期及,晚矣犹思吾道东。

    一寸古心长自歉,依依馀恨满西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冥濛斜掠风丝急,岩关有路难拾级。

    望去不知天地宽,坐来犹恐衣衫湿。

  • 作者: 王遂,朝代: 宋代
    犹怜膝下竞儿嬉,岁月光阴去若驰。闲倚阑干思旧事,却如故老话淳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