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和陶桃花源原文 诗词名句

和陶桃花源

作者: 吴芾朝代: 宋代

和陶桃花源原文

我闻桃花源,其先是秦世。
当时避地人,岁久俱已逝。
其后长子孙,生理还不废。
种桃以自营,结茅以自憇。
有儿但发蒙,初不工六艺。
有田但收禾,了不输二税。
有鸡只晨号,有犬不夜吠。
渊明爱其真,为此成新制。
我久闻其风,褰裳思一诣。
所虑路难通,仍恐水难厉。
梦寐不能忘,抱恨知几岁。
所恨天见私,于此施嘉惠。
贻我万株桃,漫山迷眼界。
却胜开陵溪,草树相蒙蔽。
相去复不远,只在吾庐外。
人号小桃源,景物适相契。

诗词问答

问:和陶桃花源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和陶桃花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桃花源

(1) 在湖南省桃源县境,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天然公园,传说陶渊明因此地而作《桃花源记》,故而得名

(2) 又称“桃花浔”,“桃花洞”。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其先

在某时之前;早先

他其先很不用功,后来才发愤读书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避地

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2).犹言避世隐居。《后汉书·郅恽传》:“﹝ 郅惲 ﹞后坐事左转 芒 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李贤 注:“避地,谓隐遁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香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师游越》诗:“此行非避地,乘兴独相求。”

其后

在某时之后

其后,事情仍无起色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生理

(1) 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个器官的机能

生理特征

(2) 生存的希望

此去万无生理

(3) 生计

长大成人,各务生理

(4) 活计;职业

你会做些什么生理

(5) 生意;买卖

生理比前日盛

自营

生产者直接经营自己的产品

结茅

亦作“ 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 苏轼 《新居》诗:“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表胜庵》:“ 炉峯 石屋,为一 金和尚 结茆守土之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亦随地营宅。”

发蒙

启发蒙昧,后也指教儿童、少年开始识字读书

六艺

(1) 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2) 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

(3) 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了不

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二税

夏秋两季完纳的赋税。征二税始于 唐 ,后世因之。《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毕输……造夏税籍以正月一日,秋税籍以四月一日,并限四十五日毕。”《明史·食货志二》:“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餘万,今少二百五十餘万。”参见“ 两税法 ”。

犬不夜吠

吠:狗叫。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没有盗贼。

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为此

因为这个;有鉴于此

我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新制

新制度

褰裳

(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 , 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 ,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设坛於 河 ,依 尧 故事。”《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圣, 成王 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水难

水害。《韩非子·喻老》:“ 白圭 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 白圭 无水难,丈人无火患。”

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抱恨

心中怀有恨事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陶潜《停云》

抱恨终天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嘉惠

敬辞,称别人所给予的恩惠

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也。——《左传·昭公七年》

承蒙嘉惠,不胜感激

漫山

满山,遍山。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迷眼

由于飞扬的尘土或强烈的光线,使得眼睛睁不开。 峻青 《黎明的河边·潍河上的春天》:“忽然一阵风吹来,随着迷眼的黄沙,送来了一声孩子的尖叫声。”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队伍在落日中插进了一道大山沟,两千来双脚板和骡马们的蹄子扬起了迷眼的沙土。”《南京民间故事·紫金山》:“到处金闪闪,紫光迷眼。”

陵溪

山陵与溪涧。《管子·侈靡》:“制之陵谿,立鬼神而谨祭。” 尹知章 注:“每大陵深谿皆有灵焉,立鬼神之祠使人祭之。”

相蒙

(1).互相欺骗;互相隐瞒。《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唐 杜甫 《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2).相关联;相符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神仙·王子龙》:“ 孙 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只在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 * 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景物

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相契

相合;相交深厚。 唐 南卓 《羯鼓录》:“﹝ 王皋 ﹞命取食柈,自选其极平者,遂置二棬於柈心,以油注之棬中,棬满而油不浸漏,盖相契无际也。” 宋 陈灌 《满庭芳》词:“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希。”《老残游记》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马叙伦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三机正当三止三观,其意亦与 南岳智者 所説相契。”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晁说之,朝代: 宋代
    关深羇思满,风断绿阴单。一遇空门侣,那知行路难。
  • 作者: 晏几道,朝代: 宋代
    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鬓边青。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凤楼争见路旁情。
  • 作者: 彭汝砺,朝代: 宋代

    扁舟暮宿水声中,梦入沧浪狎钓翁。

    柳叶系船留夜月,芦花吹笛倚秋风。

  • 作者: 薛嵎,朝代: 宋代
    无忮复无求,山林终自由。雪飞犹欠积,云住欲相留。朋友疏因数,功名喜亦忧。休休亭记在,此是死前休。
  • 作者: 陈与义,朝代: 宋代
    待到天公放月时,东家乔柏两虯枝。悬知满地疏阴处,不及遥看突兀奇。
  • 作者: 释正觉,朝代: 宋代
    妙传乎真,转侧而神。赤脚劫空归去路,白头借伴却来人。无心分物我,何处著根尘。烟柳莺华闹浩浩,太平时节大家春。
  • 作者: 王士禄,朝代: 清代

    蹙惯双蛾翠损长。

    犀帘静暮堂。

    新梦断,乱蝉凉。

    慵续午馀香。

    宛转簟纹光。

    似回肠。

    清宵好更梦横塘。

    学鸳鸯。

  • 作者: 孟郊,朝代: 唐代
    松山云缭绕,萍路水分离。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 作者: 许景衡,朝代: 宋代

    钓濑沉沉月一钩,鱼龙夜夜尽回头。

    狂奴活计非公意,乞与江湖万里秋。

  • 作者: 敦煌曲子,朝代: 唐代

    九经皓汗论今古。

    书契文字发殷汤。

    孔子曾参说五孝,讲出开宗第一章。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