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王太学入京原文 诗词名句

送王太学入京

作者: 叶太叔朝代: 明代

送王太学入京原文

酒暖西陵白日下,平荒晚饮骄嘶马。

愁云湿柳别长河,一水茫茫风倒泻。

绿萝隐隐牵行色,肠依古树春丝直。

好向天门卸短衣,赠君宝剑光斜逼。

梦县马首青烟小,莎鸡号寒秋乍老。

霜高金马映铜龙,提出宫中漏声早。

诗词问答

问:送王太学入京的作者是谁?答:叶太叔
问:送王太学入京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叶太叔的名句有哪些?答:叶太叔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参考注释

西陵

(1).古国名。《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居 轩辕 之丘,而娶於 西陵 之女,是为 嫘祖 。” 张守节 正义:“ 西陵 ,国名也。”

(2).陵墓名。 三国 魏武帝 陵寝。在 河南省 临漳县 西。《彰德府志·地理志二》:“ 操 且死,令施繐帐於上,朝晡,上酒及糗粮,使宫人歌吹帐中,望吾 西陵 。 西陵 即 高平陵 也,在县西南三十里,周回一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 南朝 齐 谢朓 《铜雀台》诗:“鬱鬱 西陵 树,詎闻歌吹声。”

(3).陵墓名。 清 代帝王陵寝。在 河北省 易县 西 永宁山 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 雍正 泰陵 、 嘉庆 昌陵 、 道光 慕陵 和 光绪 崇陵 。因地在 北京 之西,总称“西陵”。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九八:“朝晡望断 西陵 路, 漳水 园林好墓田。”

(4).陵墓名。 南朝 齐 钱塘 名妓 苏小小 的墓。 唐 李贺 《苏小小墓》诗:“ 西陵 下,风吹雨。” 唐 罗隐 《江南行》:“ 西陵 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 苏小小 。”

(5).峡名。 长江 三峡 之一。 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江 出 西陵 ,始得平地。”参见“ 西陵峡 ”。

(6). 浙江省 萧山市 西兴镇 的古称。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 东海 横 秦望 , 西陵 遶 越臺 。”

(7).复姓。 春秋 有 西陵高 。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愁云

云气阴霾暗淡,比喻忧虑郁闷的神情或凄凉的情景

愁云满面

长河

(1) 大河。特指黄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银河

(3) 比喻漫长的历程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相对真理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倒泻

谓从上向下倾泻。 郭沫若 《羽书集·写在菜油灯下》:“这呼声象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有时在深处潜行,有时忽然暴怒成银河倒泻的瀑布。”

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色

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

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

春丝

(1).指春日的柳条。 唐 皎然 《拟长安春词》:“春絮愁偏满,春丝闷更繁。” 宋 欧阳修 《柳》诗:“緑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

(2).指春日的钓丝。 闽 徐夤 《钓车》诗:“轴磨騂角冰光滑,轮卷春丝水面平。”

天门

(1) 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2) 帝王宫殿大门

(3) 指人额头的中间

(4) 人的心(道士用语)

短衣

指带短下摆或短后摆的紧身上衣

赠君

犹赠公。 清 钮琇 《觚賸·自怡编序》:“先赠君 芥葊公 ,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读书。”

宝剑

原来指罕见而贵重的剑,后泛指普通剑

县马

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县主者为县马,不知何义也?”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駙马者,天子之壻也,以副马给之,故称駙马。不知所谓郡马、县马者何义?”

莎鸡

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冽冽寒螿啼。” 唐 李贺 《房中思》诗:“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清 吴烺 《雨中花》词:“任屋角莎鸡促织,吟遍朝昏。” 闻一多 《死水·我要回来》:“我回来了,乘流萤打灯笼照着你,乘你的耳边啼着莎鸡,乘你睡着了含一口沙泥,我回来了。”

寒秋

深秋

霜高

指秋空高爽。 宋 陆游 《子龙求烟雨轩诗口占绝句》:“霜高木落应尤好,长挂西窗更怕寒。”

金马

(1).金制的马匹。《汉书·张骞传》:“天子既好 宛 马,闻之甘心,使壮士 车令 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 宛王 贰师城 善马……﹝ 宛王 ﹞遂不肯予 汉 使。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2).指 金马门 。《文选·扬雄<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驃骑发跡於 祁连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孙弘 对策於 金马门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郤辞 金马 直,归卧 锡山 峯。”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若復使之待詔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好文,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臺 、 东观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自此威行金马。”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愴泣铜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铉 《柳枝》词:“ 金马 词臣赋小诗,梨园弟子唱新词。”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珂。”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又七载低颜软尘红,向 金马 词场,讯他荣悴。”参见“ 金马玉堂 ”。

(6).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铜龙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 龙楼门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 晋 陆翽 《邺中记》:“ 华林园 中, 千金堤 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 梁 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明 李东阳 《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璿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4)受水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晋文王 欲修九龙堰, 阮步兵 举 陈协 , 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 王生 之璧。”(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2).见“ 铜龙门 ”。

提出

(1) 揭示;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

(2) 提取

他从银行存款中提出一千元

漏声

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黄南卿,朝代: 元代

    水边篱落旧精神,烟雨园林急荐新。

    对酒摘尝金弹客,绕林簪戏玉钗人。

    一根清苦千丸雪,四月红黄隔岁春。

    待得馀花都结子,东风流转便生仁。

  • 作者: 李山甫,朝代: 唐代
    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绝更无过。溪风满袖吹骚雅,岩瀑无时滴薜萝。云外山高寒色重,雪中松苦夜声多。静酬嘉唱对幽景,苍鹤羸栖古木柯。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春仲雨二寸,月除雪亦如。

    近疆均望彼,远省此欣予。

    四五西安被,参差各属胥。

    慰哉愁未解,捷报愤其徐。

  • 作者: 朱翌,朝代: 宋代
    茸茸风草弄春柔,密密桑阴向绿稠。江上星居多草阁,波间斗转一渔舟。吾行适此心无事,客去何妨刺漫留。尚戒奚奴休叱驭,不辞小住看潮头。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白兔捣药亦何疗,常娥孤栖欲嫁谁。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风雨相乖离。常愿晴明对以饮,耳边流水胜鸣丝。
  • 作者: 释行海,朝代: 宋代
    竹友当年已化龙,松朋久亦受秦封。此花有味调无鼎,且吐芳心过一冬。
  • 作者: 洪迈,朝代: 宋代
    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 作者: 白玉蟾,朝代: 宋代
    满月世界琉璃光,通宵不寐据胡床。语言玉润篇篇锦,心胆冰清字字香。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人达人情,无寡无广。天下之事,如指诸掌。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逐步改观随处憩,因之时复有诗酬。

    不如书屋抱其素,恒此千春与万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