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古陵原文 诗词名句

古陵

作者: 王廷相朝代: 明代

古陵原文

古陵在蒿下,啼乌在蒿上。
陵中人不闻,行客自惆怅。

诗词问答

问:古陵的作者是谁?答:王廷相
问:古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参考注释

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客

(1).行旅;客居。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於野鄙。”《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举孝廉,稍迁, 中平 末,拜 九江 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

(2).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高诱 注:“行客,犹行路过客。”《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齎粮。”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诗:“ 巴 东秋气早,行客已悽悽。”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行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跑到街上去不成?”《天雨花》第二七回:“行客每先看坐客,徧望乡中亲友们。”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诗文赏析

  王廷相主要作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著称于世。但是,他的《与郭价大学士论诗书》,乃是明代诗文批评中如同晨星一现的审美意象的专论。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言征实则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明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将化“直”为“曲”,虚实相同,透莹圆融,远神余味等,视为审美意象的重要特征,可谓觉得诗家三昧。然而,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意象理论相互矛盾,如钱谦益指出:“子衡五七言研讨,才情可观,而摹拟失真,与其论诗颇相反。今体诗殊无解会,七言尤为策浊,于以骖乘何(景明)、李(梦阳)、为之后劲,斯无愧矣。”(《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王宫保廷相》)钱氏的批评,未免过分苛刻。其实,王廷相的诗歌中,即使在被人称为多粗漫之作的七言古诗中,也可以披沙见金,间有意象和谐的篇章。令人有:“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三)之感。尤其是他的五言绝句颇有摩诘(王维)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裴迪),崔五员外(崔宗之)(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一引宋辕文语。)《古陵》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首。

  《古陵》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位独自惆怅的“行客”。行富的抒情并非是直说,而是以古今交错,虚实相间的手法曲曲道出。前两句以“蒿”为中心视点,上下流动,俯视古陵,仰视啼乌,这就构成了两个意象:蒿下之古陵,蒿上之啼乌。且说中心视点中“蒿”。蒿,野草。古代歌辞中言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蒿”同于“槁”,人死则枯槁,所以说死人的居里名蒿里。相传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流传《薤露》、《蒿里》谣讴。两曲都是挽歌,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汉代以《薤露曲》送王公贵族出殡,以《蒿里行》送士大夫、平民出殡。显然,王廷相的“蒿下之古陵”中融入了《蒿里行》中某些传统的意象,哀悼的对象是“蒿下古陵”中的士大夫和平民。因为古陵深埋在蒿里,可望可不可即,所以诗人只以“古陵在蒿下”作粗线条的勾勒。如果说“古陵在蒿下”是俯视,是视觉形象,那么,“啼乌在蒿上”则是仰视,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兼而有之。由“啼乌”,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所见(月落、霜满天),所闻(乌啼)中呈现出一片幽寂清冷的景象。由“乌啼”,又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李白《乌夜啼》中的诗句:“黄云破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感物应心,由乌鸦回巢引发起行客思归的愁绪。

  然而,诗中没有由“啼乌欲栖”直接引出行客思归,而是突然插入一句“陵中人不闻”,由古陵之中的人(实际上指魂魄)“不闻”,反弹出行客闻声而动情。“不闻”,固然是由于“陵中人”丧失了“闻”的功能,也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反衬出体察人生、饱尝辛酸的“行富”感物应心的敏感。对于诗人王廷想来说,“啼乌”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注着威信人生之感的丰富的意象。所以,他闻乌啼之声而惊心动魄,而独自惆怅。而行客独自惆怅,固然有思归愁绪的侵袭,又融注了《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的某些意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感叹人生短促,犹如远行作客,匆匆走过。作者怀古伤今,感叹人生,凄婉之情油然而生。此种引发,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这首五言绝句以“行客自惆怅”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这首诗故作旷达而情倍凄婉,纯用白描而虚实相间,短小精悍而跌宕起伏,意象透莹而远神余味 ,是王廷想将自己的有关意象理论付诸创作实践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水落洲争出,天寒日易昏。倦游来异县,小隐住荒村。鹤骨缘诗瘦,鸡肤借酒温。长须烦洒扫,吾欲叩柴门。
  • 作者: 王弘诲,朝代: 明代

    金吾胜赏几经过,文采风流意若何。

    家有新声传乐谱,人操彩笔当雕戈。

    三千珠履迎仙客,十二瑶环学翠娥。

    霓羽差池翻燕子,云璈宛转调莺歌。

    兰阶香蔼浮银蜡,梅坞春深寂玉珂。

    璀璨珠旒垂月丽,飘飖绣带舞风和。

    六街霞绕欢犹聚,五漏声残醉尽酡。

    乡里祇今羡韦杜,华阳宁用说高轲。

    最怜唱罢骊驹后,从此花前忆绮罗。

  • 作者: 袁说友,朝代: 宋代
    彦聚有英伦,公余无杂宾。一樽云送液,寸玉雪先春。浮蚁酒中圣,团龙天上珍。遣之陪幕府,聊以款车巾。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西峪连朝因热置,晓凉偶作问山来。

    高斋恰是新秋到,万嶂欣看过雨才。

    润溽之中含飒爽,云霄以上与徘徊。

    鸣林鹿报金□喜,不识人间宋玉才。

  •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平叔曾过魏秀才,何如老子致元台。苍松翠竹青苔迳,也不傅呼宰相来。
  •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霜余好探梅消息。日日溪桥侧。不如君有似梅人。歌里工颦妍笑、两眉春。
    疏枝冷蕊风情少。却称衰翁老。从教来作静中邻。冷淡无言无笑、也无颦。

  • 作者: 邵炯,朝代: 明代

    嵁崖戟立路崎岖,对客偏轻屐齿微。

    瀑击龙潭天上落,云窥僧户半岩归。

    歌传白雪惊松壑,酒沥清秋媚石矶。

    清磬已敲山夜午,还同搔手谢元晖。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宣子甫十龄,伤指改容悲。

    毁伤即不孝,诚非为痛啼。

    忘身及亲者,可以翻然思。

  • 作者: 曾巩,朝代: 宋代
    薄宦红尘常拂面,早衰黄发已盈颠。棣华零落曾谁语,鸿羽萧条只自怜。已矣空闻怀旧赋,泫然犹获济江篇。殷勤慰我如君少,更悟之他友最贤。
  • 作者: 龚况,朝代: 宋代

    妖娆破瓜女,争上秋千架。

    香飘石榴裙,影落蔷薇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