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祠渔山神女歌二首原文 诗词名句

祠渔山神女歌二首

作者: 佚名朝代: 唐代

祠渔山神女歌二首原文

蓪草头花椰叶裙,蒲葵树下舞蛮云。
引领望江遥滴酒,白蘋风起水生文。
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
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

诗词问答

问:祠渔山神女歌二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祠渔山神女歌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草头

(1).草端。 元 萨都剌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词:“遥忆 王 谢 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

(2).也叫草字头。汉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顶端作“卄”者,概称草头。《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 * 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

(3).草寇的头领。《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羣盗从之如流,啸聚至十餘万。”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一折:“苦相持一万阵,恶战九千场,全凭着竹节鞭,生併了些草头王。”《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不是这四员将来 乌龙岭 厮杀,有分教: 清溪县 裡,削平哨聚贼兵; 帮源洞 中,活捉草头天子。”

(4).万位数的隐称。旧时往往用以代“万”字。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么,我先打一个电话找 陆匡时 来,--谋事在人;我们化一个草头,也许可以提前两天。”

(5).我国有些农村地区对苜蓿的俗称。《农谚选》:“稻、麦、草头轮流种,九成变做十成收。”

蒲葵

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和 * 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引领

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样子

如有不嗜 *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设朝,士民皆喜;依圣治事,民皆引领。——《武王伐纣平话》

起水

(1).浮水而起;露出水面。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钓者以木为鱼,丹漆其身,近之水流而击之;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并来聚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八:“被大浪吞没的 刘雨生 一直没起水,岸上的人都着急了。”

(2).涨水;涨潮。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浙江》:“若以每月初五、二十日,此四日则下岸,其潮自此日则渐渐小矣。以初十、二十五日,其潮交泽起水,则潮渐渐大矣。”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其交泽起水大小之度,则四时不同。”

(3).发迹;翻身。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长梦做个高官,忽然半夜起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八:“黑脚杆子要起水,只有把土豪打倒,劣绅掀翻。”

(4).犹起岸。 张竞生 《丁未潮州黄冈革命》:“先是 孙中山 先生与 雪秋 约定四月十四日举事,令 日 人 萱野 运械至 汫洲港 等处,起水接济。”

(5).汲取水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他往来照顾这六盏油灯,常常嘀咕着:‘六双灯捻像六对老龙,起油像起水似的。’”

枨枨

(1).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南史·梁纪上·武帝》:“夏六月,都下讹言有棖棖,取人肝肺及血,以飴天狗。”《旧唐书·太宗纪下》:“秋七月庚辰,京城讹言云:‘上遣棖棖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递相惊悚。”《新唐书·五行志二》:“ 贞观 十七年七月,民讹言官遣棖棖 * ,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

(2).象声词。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唐 王叡 《祠渔山神女歌》之二:“棖棖山响答琵琶,酒溼青莎肉饲鸦。” 清 陈维崧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几缕椒鷄閒説饼,半甖花露静焚香。弦索夜棖棖。” 清 黄景仁 《献县汪丞坐中观技》诗:“下有一髯挝画鼓,棖棖节应竿头舞。”

山响

非常响

大鼓擂得山响

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青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 荆襄 人谓之莎草。” 唐 温庭筠 《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 清 郑燮 《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 王统照 《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树叶

树木的叶子。《汉书·眭弘传》:“ 上林苑 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南史·齐纪上·武帝》:“二月丙寅,大风, 吴兴 偏甚,树叶皆赤。”《红楼梦》第三一回:“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向上朝阳的就是阳,背阴覆下的就是阴了。” 丁玲 《水》一:“接着,更隐隐约约在树叶之中,现出闪闪的火光。”

无声

没有一点声音

无声无息

去后

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纸钱

迷信的人烧给死人、鬼神的铜钱形纸片

绵花

亦作“緜花”。即棉花。绵,通“ 棉 ”。 明 王世懋 《闽部疏》:“昔闻长老言, 广 人种緜花,高六七尺,有四五年不易者。” 清 程含章 《论洋害》:“诸番所产之货,皆非 中国 所必需。若大呢、羽毛、嗶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胡仲弓,朝代: 宋代
    崇冈峻岭欲凌霄,鸟道行边去路遥。客里恰逢三伏暑,程头方到九秋桥。不堪流水鸣呜咽,赖有诗篇慰寂寥。但得此身强健在,任渠皤鬓自萧萧。
  • 作者: 叶茵,朝代: 宋代
    萧疏拂行云,清阴笼远汀。水色元无色,相逢眼自青。
  • 作者: 唐寅,朝代: 明代
    秋千荡舞腰肢嫩,窈窕娇娜与云平。咯咯笑声郎仰面,竹林深处唤小名。
  • 作者: 皎然,朝代: 唐代
    万里汀洲上,东楼欲别离。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旅逸逢渔浦,清高爱鸟冠。云山宁不起,今日向长安。
  • 作者: 范仲淹,朝代: 宋代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作者: 李腾蛟,朝代: 明代

    倚杖看山色,悠然衡宇中。

    太古渺难追,独尔留鸿濛。

    升沉阅月日,舒卷任雷风。

    吾心苟自达,岂必上华嵩。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森萷一山竹,壮士十三辈。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 作者: 高观国,朝代: 宋代
    飞花澹澹风,破暖疏疏雨。香润玉阶尘,翠湿纱窗雾。钿筝离雁行,宝箧留钗股。惟有凤楼魂,夜夜江南路。
  • 作者: 王令,朝代: 宋代
    纯金出熔炉,烜赫掩炽火。锦成洗春江,众目炫莫奈。鱼盐物诚微,误用幸不涴。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苟论才不才,自合弃如唾。忆昨西来初,戚惕侍客坐。交持驾说口,张阖不可鏁。间发辨经义,铁舌莫摩挫。高文忽下投,白日骇天堕。眩怖欲前掩,布帛不可裹。初视固宜惊,独获亦堪贺。又如遇贵人,绣锦饰婀娜。回眸忽自监,恶面复寠祼。屈降心已甘,叹慎志亦颇。雄高岂复争,爱恤亦加荷。大诗又来及,推与太浮过。自无贤可称,以是恶甚播。譬如享尪人,豆食止则可。苟强担石负,蹉跌适足祸。何以论报心,结草效鬼颗。
  • 作者: 释慧兰,朝代: 宋代

    兼中到眼里,双瞳齐喝道。

    少室山前铁马驹,三便吃尽无根草。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