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题南峰蓝光轩原文 诗词名句

题南峰蓝光轩

作者: 刘光(袭明)朝代: 宋代

题南峰蓝光轩原文

百尺擎空窣堵波,群峰奈此独高何。

鼓钟鸣处是非外,天地望中苍翠多。

閒看野云披玉柱,醉眠秋浪捲银河。

问师乞取窗前月,一榻清风许我么。

诗词问答

问:题南峰蓝光轩的作者是谁?答:刘光(袭明)
问:题南峰蓝光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题南峰蓝光轩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刘光(袭明)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光(袭明)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2. 同上书卷五

参考注释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窣堵波

亦作“ 窣堵坡 ”。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蜜国》:“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中华谓之塔。塔制以层,增其敬也。” 宋 王安石 《草堂怀古》诗:“ 周顒 宅作阿兰若, 娄约 身归窣堵波。”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遥望窣堵坡,相约僧躋攀。”亦省作“ 窣堵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中天竺 ﹞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鳖,无丧纪。” 宋 陆游 《予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今始见之》诗:“窣堵招提俱昨梦, 祝融 、 回禄 尚餘威。” 清 曹寅 《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

鼓钟

见“ 鼓鐘 ”。

亦作“ 鼓钟 ”。1.敲钟。《诗·小雅·鼓锺》:“鼓钟将将, 淮水 汤汤,忧心且伤。”

(2).鼓与钟。《淮南子·本经训》:“雷鸣之声,可以鼓钟写也。” 唐 鲍溶 《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山知槱柞新烟火,臣望簫韶旧鼓鐘。” 宋 苏轼 《大别方丈铭》:“我作铭诗,相其木鱼,与其鼓鐘。”

(3).山名。《山海经·中山经》:“东三百里,曰 鼓钟之山 , 帝臺 之所以觴百神也。” 郭璞 注:“举觴燕会,则於此山,因名为 鼓钟 也。”

(4).古代掌管鼓钟的官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又请看《大克鼎》吧,所锡的不是有‘史,小臣,霝,龠,鼓钟’吗?霝就是灵,也就是巫。龠是籥师。鼓钟是司鼓钟的官。因为这三者都和史与小臣并列,故知必是同类。这是金文上以‘巫史吏职’为锡品的例子。”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望中

(1).视野之中。 唐 权德舆 《酬冯监拜昭陵途中遇雨》诗:“ 甘谷 行初尽, 轩臺 去渐遥;望中犹可辨,耘鸟下山椒。” 宋 周必大 《次韵沉世得抚干川泳轩》:“华闕望中敞,棠阴坐上得。”

(2).想望之中。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诗:“六朝人物草连空,今日无端入望中。”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 路。” 明 谢榛 《秋日怀弟》诗:“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苍翠

嫩绿的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玉柱

(1).石柱的美称。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 王仲旉 《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 李梦阳 《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李善 注:“琴有柱,以玉为之。”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

(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甌。”

(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6).中指的别称。

(7).山药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道人 沉天休 尝言:‘顷年採药其中,见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馒头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秋浪

(1).秋日的水波。 唐 刘禹锡 《和窦中丞晚上容江作》:“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雾朝。” 唐 杜牧 《张好好诗》:“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唐 沉亚之 《汴州船行赋岸傍所见》诗:“秋浪时迴沫,惊鳞乍触航。”

(2).指秋风吹落的枯叶。 唐 皎然 《劳劳山居寄呈吴处士》诗:“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自注:“ 楚 人呼养柴为秋浪。” 清 曹寅 《题画》诗:“题向贉池无好语,漫山秋浪不生云。”

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乞取

(1).求得。 唐 王建 《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 宋 范仲淹 《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 。” 清 陈维崧 《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

(2).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

(3).勒索。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前月

上个月

前月浮梁卖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皓气澄秋日日加,山庄重九更堪誇。

    登高全揽川原美,献寿欣当风物嘉。

    绮岭低昂缀红叶,芳阶错落绽黄花。

    宫中行乐真行乐,玉塞彤庭总一家。

  • 作者: 牛焘,朝代: 清代

    郊偷春休□,□□□□□。

    急漱鸣幽渚,寒云薄晚林。

    如何一夜雨,残暑入秋阴。

    商籁遥生竹,哀弦暗转琴。

    客怀清似鹤,风露独惊心。

  •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秋气轸楚悲,商飙感梁赋。

    河桥一骋望,叶下亭皋树。

    丛雁入云飞,沙禽背船去。

    暮节入羁怀,谁能鬒不素。

  • 作者: 杨基,朝代: 明代
    标签:梨花
    棠梨花开满山白,白鹇飞来春一色。
    黄鹂紫燕太匆忙,不道花间有闲客。
    却嫌香露污春衣,立向湘江映夕晖。
    鸥鹭相逢莫相妒,一双还拂楚烟归。¤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元旦率群辟,东朝典礼循。

    翼辰呈曲宴,首祚笑言亲。

    宁寿庆成落,祯祥邀锡申。

    妃嫔陪肃肃,孙子集振振。

    鸠杖全无藉,兕觥奉有伦。

    高年健太极,行乐信天真。

    此日旰宵志,他时宴息身。

    期仍斯侍膝,永祝万千春。

  • 作者: 石宝,朝代: 明代

    文星夜半属紫薇,北门学士江南归。

    江头新水漾轻舸,清啸裂空云不飞。

    壮游绝胜窥禹穴,锦袍不独誇渔矶。

    忧深廊庙见颜色,历尽世味忘甘肥。

    钟山直道饥花鸟,宁知衮职思华藻。

    钜笔明教赋两都,安车又见迎三老。

    龙门贱士言非夸,海内文章公大家。

    公方鹏运击千里,贱士望洋真井蛙。

    他日龙泉如可用,雷生争敢负张华。

  • 作者: 喻良能,朝代: 宋代
    锦园无十亩,缓步足登临。弄月波涛细,爱山花木深。
  • 作者: 顾逢,朝代: 宋代
    湖光终日对,且喜绝尘纷。时事年来别,山中人不闻。霜林晴滴雨,寒井晚云生。门掩松风里,知心有范君。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孤童崛起世希有,二子成名人所难。终始两无堪恨处,东西常大所居官。诸方老宿俱参遍,盖世功名忽梦残。爱我平生呼畏友,负公无路送行棺。
  • 作者: 汪仲鈖,朝代: 清代

    蛤吠蝉吟几夕阳,精庐小驻记槐黄。

    当时诗酒真成错,此地湖山故著狂。

    佛供尘龛浑面熟,朋联雨榻各形忘。

    前因似梦无端醒,茧纸题愁远寄将。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