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耕图二十一首一耘原文 诗词名句

耕图二十一首一耘

作者: 楼璹朝代: 宋代

耕图二十一首一耘原文

时雨既已降,良苗日怀新。
去草如去恶,务令尽陈根。
泥蟠任犊鼻,膝行生浪纹。
眷惟圣天子,傥亦思鸟耘。

诗词问答

问:耕图二十一首一耘的作者是谁?答:楼璹
问:耕图二十一首一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楼璹的名句有哪些?答:楼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时雨

应时的雨水。《书·洪范》:“曰肃,时雨若。”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王统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里徘徊着,看竹篱里萱花的绿长叶子,红黄花蕊,着了昨夜一场时雨,非常娇美。”

已降

犹以来。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 戴君 深明古人小学,故其考证制度字义,为 汉 已降儒者所不能及。”

陈根

(1).逾年的宿草。《礼记·檀引上》“ 曾子 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汉 郑玄 注:“宿草,谓陈根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是以临丧殯而后悲,覩陈根而絶哭。”

(2).借指亡友。 清 唐孙华 《钱瞿亭舍人挽诗》:“独悲君早逝,凄凉哭陈根。”

泥蟠

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汉 班固 《答宾戏》:“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春秋 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飆骇。” 唐 杜甫 《宴王使君宅题》诗之一:“不才甘朽质,高卧岂泥蟠。” 宋 苏轼 《秋阳赋》:“耕于 三吴 ,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俺这里迍邅甘守泥蟠运,只保著精灵不许鱼虾混。”

犊鼻

(1).见“ 犊鼻褌 ”。

(2).针灸穴位名。位于髌骨韧带内外侧各一横指凹陷处。

膝行

指屈服或哀求于人,双腿跪着向前挪动

他膝行着向她哀求

天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鸟耘

(1).古代传说 舜 耕 历山 ,群鸟为之耕耘。《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穱秀菰穗,於是乎在。” 李善 注引《越绝书》:“ 舜 葬 苍梧 ,象为之耕。 禹 葬 会稽 ,鸟为之耘。”

(2).谓如鸟啄食或如鸟爪爬抉似地耘田。形容耘田动作快速。 唐 陆龟蒙 《象耕鸟耘辨》:“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然尝观农人在田,傴僂伸缩以手耘其草泥,无异鸟足之爬抉,岂非鸟耘者耶!”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吴均,朝代: 南北朝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 作者: 王之道,朝代: 宋代
    山镇在越泽在吴,东南形势凭江湖。不知弱水竟何处,恍若员峤连方壶。海门潮至飞雪涌,天竺雨过遥青纡。十年不见看愈好,正复妙笔那能图。苍松摇风翠盖偃,芳草藉地柔茵铺。僧舍朝游恣登览,酒楼夕醉争歌呼。朅来挽仰春又晓,对花无语空长吁。作诗既非拙者事,强欲写书编泽蒲。伟哉得志佐明主,进退百辟称鸿儒。应怜伺候奔走辈,终日趑趄仍嗫嚅。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白云山所出,青云松所覆。

    真假象纵殊,青白气诚凑。

    朴斲栖其深,间架无多构。

    云巢实亦可,谓居名未副。

    设使重酿雪,益嘉利耕耨。

  • 作者: 张道洽,朝代: 宋代
    村墅苔为径,茅檐竹作篱。神清和月写,香远隔烟知。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姿。诗人风味似,梦寐也应思。
  • 作者: 释文准,朝代: 宋代
    人定亥,老鼠此时正无碍。忽然灯灭寝堂前,床前咬我靸鞋袋。
  • 作者: 司马光,朝代: 宋代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
  • 作者: 卢纶,朝代: 唐代
    欲成云海别,一夜梦天涯。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去矣谢亲爱,知予发已华。
  • 作者: 李之世,朝代: 明代

    见说中林路,祇在剩溪里。

    落日少人行,小桥站溪水。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今朝卖谷得青钱,自出街头买彘肩。草火燎来香满屋,未容下箸已流涎。
  • 作者: 释斯植,朝代: 宋代
    东风玉勒马蹄轻,多少游人士凤城。燕子不来春寂寞,海棠共绿近清明。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