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拟古原文 诗词名句

拟古

作者: 苏泂朝代: 宋代

拟古原文

汉光昔未遇,颇为兄嫂欺。
谁知韩王信,本是屠沽儿。
他时筑将坛,意气帝者师。
中兴屏新莽,长剑诛赤眉。
皇天生一物,大小随其资。
倒令饥与寒,何以生育为。
永言观厥成,圆璧殊方圭。
天意定不尔,变化应须时。
少小弄文翰,把笔能哦诗。
十五学缀文,如茧中抽丝。
青云付达官,十九名新知。
南辕异燕路,鄙笑无挈提。
甘心穷阎中,疏食黄瓜虀区区蠹鱼习。
槁死不可医。
闲斋秉微尚,高视圣者师。
谩言苦如荼,谁信甘如饴。

诗词问答

问:拟古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拟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汉光

汉光武帝 的省称。 唐 李白 《上云乐》诗:“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三:“ 汉光 得天下,祚永固有开。”

未遇

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宋 时有个鸿臚少卿,姓 满 ,因他做事没下稍,讳了名字不传,只叫他 满少卿 ;未遇时节,只叫他 满生 。”

颇为

很——用在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很高,但还未达到最高点

说话时颇为激动

兄嫂

哥哥和嫂子

屠沽儿

亦作“ 屠酤儿 ”。以屠牲沽酒为业者。亦用为对出身微贱者的蔑称。《后汉书·祢衡传》:“是时 许都 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 衡 曰:‘盍从 陈长文 、 司马伯达 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皇恩溢九垠,不记屠沽儿。”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今世不论年谊有无,通謁概称年家,即屠酤儿亦然。”

他时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新莽

指 王莽 或 王莽 建立的 新 朝。 西汉 末 王莽 篡权,改国号 新 ,故称。《旧唐书·肃宗纪论》:“ 太王 去国, 豳 人不忘於 周 君; 新莽 据图,黔首仍思於 汉 德。”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魏太和铜熨斗熨人款识》:“威斗曾将 汉 室倾, 当涂 遗器製尤精。奸雄运各殊修短, 新莽 知难熨恨平。”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这样, 新莽 政权就成了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的焦点,一场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在这样的形势下爆发了。”

长剑

(1).锋刃较长的剑。《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鏘鸣兮琳琅。”《后汉书·宦者传序》:“高冠长剑,紆朱怀金者,布满宫闈。” 元 虞集 《苏武慢·和冯尊师》词:“老矣 浮丘 ,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2).比喻怀才不遇。用 冯谖 弹铗故事。 唐 高适 《自蓟北归》诗:“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诗:“长剑復归来,相逢 洛阳 陌。”参见“ 弹2鋏 ”。

赤眉

亦作“ 赤糜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樊崇 等众数十万人入 关 ,立 刘盆子 ,称尊号。”《汉书·王莽传下》:“赤糜闻之,不敢入界。” 颜师古 注:“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之一:“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2).泛指农民起义军。 清 申涵光 《闻淮扬凶荒》诗:“昨岁 淮 扬 雨,秋禾掩碧涛。赤眉连 楚 塞,白骨乱江皋。” 清 陈偕灿 《闻粤西警》诗:“碧血青燐虚郡邑,赤眉黄雾满乡村。”

皇天

对天及天神的尊称。《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号》引《古尚书说》:“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称之:尊而君之,则曰皇天。” 唐 白居易 《哭微之》诗之一:“妻孥朋友来相弔,唯道皇天无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

一物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生育

(1) 生产;生养

生育子女

(2) ∶养育;生长

作物生育状况

言观

看。言,助词。《诗·小雅·庭燎》:“君子至止,言观其旂。”《后汉书·皇后纪赞》:“《诗》美‘好逑’,《易》称‘归妹’。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殊方

(1).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2).远方,异域。 汉 班固 《西都赋》:“踰 崑崙 ,越 巨海 ,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唐 王维 《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鶯为旧国声。”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集殊方之货实,聚列国之商氓。”

意定

猜定。《红楼梦》第十二回:“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 贾瑞 便意定是 凤姐 。”

不尔

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曰:‘报汝 平王 ,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 楚 为墟矣。’”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所求一一务如约,不尔便欲来 天津 。”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须时

(1).些须时间;短时期。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2).等待时机。 宋 叶适 《送刘德修》诗:“蛰雷正须时,春雨宜满泽。”

少小

年幼;年青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弄文

(1).玩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马融 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

(2).指写作。 鲁迅 《集外集拾遗·题<呐喊>诗》:“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把笔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失职不把笔,珠璣为君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强记则博闻,博闻必强记,此常理而不尽然。至博闻强记而不解把笔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园看梅忆子猷》诗:“我行 石城 东,每拟写横幅。远惭北枝妙,把笔手先缩。” 王统照 《<王统照短篇小说集>序言》:“由于年来久病,住医院和休养时多,不能把笔。”

(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把字》:“把笔犹言握笔,今小儿初就塾,蒙师把笔。”

五学

(1). 西周 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见《大戴礼记·保傅》、《汉书·贾谊传》。《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灋” 孙诒让 正义:“ 周 制,国中为小学,在王宫之左;南郊为五学,是为大学…… 郑鍔 云:‘ 周 五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参阅《大戴礼记·保傅》。

(2).指《乐》、《诗》、《书》、《礼》、《春秋》。《汉书·艺文志》:“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

缀文

联缀字句而成文章

抽丝

(1) 把蚕茧的丝抽取出来

(2) 因脱针或断线而脱丝

保证不抽丝的袜子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达官

职位高的官吏

达官贵人

十九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新知

新结交的好友

南辕

车辕向南。谓车向南行。《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反旆。” 杜预 注:“迴车向南。”《后汉书·袁绍传》:“奉詔之日,引师南辕。”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若冯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仇兆鳌 注:“ 夔 在 长安 之南,故北来者为南辕。”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钦州 有 天涯亭 , 廉州 有 海角亭 ,二郡盖南辕穷途也。”

燕路

(1).指通往 燕国 的道路。《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 赵 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 燕 路。”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 乐毅 羈旅,犹思 燕 路; 陈軫 愴悽,终恋 秦 声。”

(2).泛指 燕 地。《文选·潘岳<笙赋>》:“秋风咏於 燕 路,《天光》重於《朝日》。” 吕延济 注:“ 魏文帝 作《燕歌行》,词云:‘秋风萧瑟天气凉。’故曰‘秋风咏於 燕 路’。”

(3).特指通往 燕昭王 招贤台的道路。亦借指招贤之地。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 燕 路者矣。”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人皆向 燕 路,无乃费黄金。”

鄙笑

轻视讥笑。《新唐书·杨再思传》:“﹝ 再思 ﹞为 高丽 舞,举动合节,满坐鄙笑。”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自尔歷代虽设太学,其术常为民间鄙笑。” 曹禺 《雷雨》第一幕:“[ 鲁贵 :](鄙笑)这话有理!四块钱够干什么的,还了点账就完了。”

挈提

(1).提携,扶植。 元 祝尧 《手植桧赋》:“嗟七十子而承挈提兮,各抱材而有施。”《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挈提姻婭,骤至美官。”

(2).携带;带领。 清 曹寅 《题<柳村送别图>》诗:“终手囊襆挈提轻,舟马长艰一日晴。” 章炳麟 《徐锡麟等哀辞》:“挈提死士,二人作翼。”

甘心

(1) 情愿

他是甘心受罚的

初,武帝感 张骞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汉书·西域传》

(2) 满意;满足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穷阎

陋巷;穷人住的里巷。《荀子·儒效》:“虽隐於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贵道存也。” 杨倞 注:“穷阎,穷僻之处。阎,里门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阎谓之衖。’穷阎即《论语》所云陋巷,非谓里门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结駟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 。”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度华厦而既爽,入穷阎而亦清。” 明 何景明 《苦寒行》之三:“嗟汝穷阎人,无衣当奈何!”参见“ 穷閭 ”。

疏食

(1).粗粝的饭食,糙米饭。《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礼记·丧大记》:“君之丧……士疏食水饮,食之无筭。” 孔颖达 疏:“疏,麄也;食,饭也。士贱病轻,故疏食。麄米为饭,亦水为饮。”《汉书·王崇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五:“疏食可以饱,肥甘乃锋刃。” 王闿运 《黄淳熙传》:“禁絶胥吏,扶持良弱,县中疎食水饮,二岁大治。”

(2).引申为素食。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而孺人特喜浮屠道,常危坐疏食,食才半掬,滋味甘酸未尝经口,若无飢饱之意。”

(3).泛指瓜果。疏,通“ 蔬 ”。《吕氏春秋·仲冬》:“山林藪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

(4).蔬菜和谷类。疏,通“ 蔬 ”。《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本南夷, 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颜师古 注:“疏,菜也。”

黄瓜

(1)

(2) 作为蔬菜栽培的一种一年生匍匐藤本植物 (Cucumis sativus ),叶子互生,茎蔓生、有卷须,花黄色,果实圆柱形、表面有疣突(成熟时光滑),作蔬菜

(3) 该种植物的果实

牛衣古柳卖黄瓜。——宋· 苏轼《浣溪沙》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蠹鱼

亦作“蠧鱼”。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槁死

枯死,困死。《韩非子·说疑》:“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清 顾炎武 《瓠》诗:“不材留苦叶,槁死亦甘心。” 王闿运 《<墨子校注>序》:“儒者自高其道,非骋不往。时君将相因而贫贱之,槁死陋巷,号为寒士。”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微尚

微小的志趣、意愿。常用作谦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唐 白居易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诗:“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 清 陶窳 《冬草》诗:“平生抱微尚,不与众芳期。”

高视

(1).向高处看。 汉 扬雄 《甘泉赋》:“仰撟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耳。’” 唐 刘沧 《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楼》诗:“几到 西林 清浄境,层臺高视有无间。”

(2).傲视,小看。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迹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唐 张九龄 《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文王 多士, 周 室以寧; 武帝 得人, 汉 家为盛。而高视前古,独不在於今乎?” 金 王若虚 《送 * 举赴试序》:“辞欲其精,意欲其明,势欲其若倾,故必探《语》《孟》之渊源,擷 欧 苏 之菁英……勿怪勿僻勿猥,而并若是者,所向如志,敌功无劲,可以高视而横行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宂篇下》:“ 钟 ( 钟会 )高视一世,而居 诞 ( 诸葛诞 )二子间,其人可想。”

圣者

比一般人更为慈善、耐心、自我克制或有德行的人

谩言

(1).说假话。《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以 淮南 民贫苦,遣使者赐 长 帛五千匹,以赐吏卒劳苦者。 长 不欲受赐,谩言曰:‘无劳苦者。’”《新唐书·周宝传》:“帝在 蜀 , 淮南 絶贡赋,谩言道 浙西 为 宝 剽阻。”

(2).谎话;假话。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摄衣欲从虚左之迎,犹餘矜色;持槃招他人以歃,徐出谩言。”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自昔吴僧标致清,经禅之外有诗名。士衡止在东家住,恨不同听鹤唳声。
  • 作者: 刘长卿,朝代: 唐代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 作者: 陈师道,朝代: 宋代
    黄堂窈窕庆佳辰,密坐雍容合搢紳。广乐充庭如在梦,欢声著物似逢春。瞻天已祝无穷寿,尽醉为期莫计巡。平世难逢身易老,岭梅初破酒方醇。
  • 作者: 释德洪,朝代: 宋代

    解鞍成小寝,部曲营夜炊。

    此生一寄耳,梦幻相拘縻。

    风餐杂舍者,水宿依江湄。

    何时步八塼,压犀帘幕垂。

    三湘在图画,开屏供卧披。

    公宜宿玉堂,明甚无可疑。

    今复聊尔耳,閒作虎头痴。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芳树参差叶已成,园林随处听莺声。游人正乐还兴叹,造物无心却有情。糁径落红犹可藉,涨溪分绿已堪耕。兰亭禹庙年年好,剩伴乡邻醉太平。
  • 作者: 张嵲,朝代: 宋代
    轘辕伊阙两相望,草树离离自郁苍。旧物只余金带枕,夜阑空断九回肠。
  • 作者: 吴芾,朝代: 宋代
    道人压尘纷,万乘挽不住。愧我未得归,见之愈增慕。奎画俨若新,真容宛如故。旧隐虽寂寥,山灵尚可护。
  • 作者: 侯置,朝代: 宋代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青鞋黄帽,忺与名士共跻攀。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长啸望天末,馀响下云端。白鹤去,荒井在,汲清寒。醒然毛骨,浮丘招我御风还。拂拭苍崖苔鲜,一写胸中豪气,渺渺洞庭宽。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亭午日正长,广殿凉飔起。

    御园隔烦嚣,梧竹清且美。

    翩翾蜂蝶翅,芬馨花药蕊。

    万几此少暇,凭几自读史。

    于焉鉴兴亡,因之辨臧否。

    遥遥千载间,公论赖有此。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兼得王羊不胫閒,千年一瞬静披间。

    居然十五牛来牧,恒亦因知穑事艰。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