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志仁监薄示五言十五韵夸徐潭之胜次韵一首原文 诗词名句

志仁监薄示五言十五韵夸徐潭之胜次韵一首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原文

岚翠屏环墅,溪光炼抹坤。
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
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
昔惭葵卫足,今喜叶归根。
自志台卿墓,休争谢传墩。
牧慵贪草暖,鸟急怕林昏。
时许樵分席,何烦客扫门。
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髅尊。
童子便高枕,偷儿瞰短垣。
岁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
恩未忘簪履,衰难恋厩轩。
抽身脱胶扰,掩耳避啾喧。
联句那无藉,藏书幸有繁。
故交频暖热,新贵断寒暄。
篱落多疏阙,犹须折柳樊。

诗词问答

问:《志仁监薄示五言十五韵夸徐潭之胜次韵一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翠屏

(1).绿色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紫帷鉿匝,翠屏环合。” 后蜀 鹿虔扆 《思越人》词:“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

(2).借指青翠的竹丛。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寒生緑罇上,影入翠屏中。”

(3).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李善 注:“翠屏,石桥之上石壁之名也。” 李周翰 注:“有石屏风如壁立,横絶桥上。”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明 张居正 《和真一王孙八岭山韵》:“仙城杳靄何因见,悵望青霄耸翠屏。” 清 汪中 《甘露寺》诗:“中流砰訇两山动,翠屏金碧当空开。”

溪光

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 谢逸 《南歌子》词:“雨洗溪光浄,风掀柳带斜。”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亭之西,创水榭三楹,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摇几席。”

尚书

(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先辈

对前辈的尊称。唐代同时考中进士的人相互敬称先辈,对文人的敬称

我们的先辈欣然为之战斗和献身的政治信念

乡先辈左忠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钓矶

钓鱼时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韦居士诗》:“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磯。” 唐 赵嘏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诗:“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遶钓磯。”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磯。” 清 杜濬 《送友》诗之一:“送客停橈傍钓磯,江风初起浪花稀。”

漳滨

漳水 边。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 漳 滨。”后因用为卧病的典实。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诗:“乞身来闕下,赐告卧 漳 滨。”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 楚 雨含情皆有託, 漳 滨多病竟无憀。”

楚泽

古 楚 地有 云梦 等七泽。后以“楚泽”泛指 楚 地或 楚 地的湖泽。 唐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龙驤校猎 邵陵 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唐 许裳 《登凌歊台》诗:“江截 吴 山断,天临 楚 泽遥。” 宋 张孝祥 《望江南·赠谈献可》词:“未试玉堂挥翰手,只今 楚 泽钓鱼翁。万事举杯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妾系本 吴 门,家侨 楚 泽。”

卫足

《左传·成公十七年》:“ 仲尼 曰:‘ 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杜预 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言 鲍牵 居乱,不能危行言逊。”后因以“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陈书·世祖纪》:“ 王琳 识暗挈瓶,智慙卫足,干纪乱常,自貽颠沛。”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节镇宣恩》:“ 霍小玉 怜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语之心;破产回生,有 怀清臺 卫足之智。”按,或以为葵非向日葵。《左传·成公十七年》 杨伯峻 注:“葵非向日葵, 杜 注以向日葵解之,不确……向日葵叶不可食,此葵或是金钱紫花葵或秋葵。古代以葵为蔬菜,不待其老便掐,而不伤其根,欲其再长嫩叶,故古诗云‘採葵不伤根,伤根葵不生’。‘不伤根’始合‘卫其足’之意。”

归根

(1) 总结;归结

讲了这么多,归根一句话就是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2) 回归原地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海外飘泊数十年,我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到祖国

何烦

何须,何必。《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俳优人》:“《金刚经》云:‘敷座而坐。’或非妇人,何烦夫坐然后儿坐也?”

扫门

(1). 汉 魏勃 少时欲求见 齐 相 曹参 ,贫无以自通,乃常早起为 齐 相舍人扫门。 齐 相舍人怪而为之引见。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以“扫门”为求谒权贵的典故。 唐 钱起 《送杨錥归隐》诗:“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宋 无名氏 《释常谈·扫门》:“凡欲求事,先施功力,谓之扫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次年 楚王 妖书诸事起, 沉 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 清 袁枚 《枚方以诗呈中丞而中丞适以诗至病中如数奉答即以留别》之四:“扫门 魏勃 从今远,识曲 钟期 自古稀。”

(2).洒扫门庭。表示迎宾诚意。《玉娇梨》第十八回:“ 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白公 道:‘至期当扫门拱候。’”

皮袋

皮制的口袋。常比作人畜的躯体,也称“皮囊”

晚悟

谓觉悟太迟;后来醒悟。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飞鳶悔前失,黄犬悲晚悟。” 章炳麟 《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张学良 始则失地,今幸固守 锦州 ,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髑髅

(1) 死人的头盖骨

莊子之 楚,见髑髅。——《庄子·至乐》

(2) 通常用作危险警告;骷髅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高枕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又: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偷儿

窃贼;小偷。《晋书·王献之传》:“﹝ 王献之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 献之 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唐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謁客唯题凤,偷儿欲覘毡。”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因为被人偷过一次,也不能疑心世界上全是偷儿。”

岁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簪履

见“ 簪屨 ”。

抽身

脱身离开;解脱干系

这时候想抽身,晚了

脱胶

(1).物体上的胶质脱落;用胶质粘合的物体脱落。

(2).去掉附着在植物纤维上的胶质。

掩耳

(1).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 ,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2).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3).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啾喧

犹喧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柳湖感物》:“嘲吟草木调蛮獠,欲与猿鸟争啾喧。” 宋 王安石 《崇政殿后春晴即事》诗:“山鸟不应知地禁,亦逢春暖即啾喧。” 宋 朱熹 《承事卓丈置酒》诗:“物外祇今成跌荡,人间何处不啾喧。”

联句

旧时做诗的一种方式,每人或多人各做一句或数句,相联成篇。多用于宴席及朋友间酬应

无藉

不用衬垫。《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郑玄 注:“藉,藻也……无藻为质。” 陈澔 集说:“所谓无藉,谓圭璋特达,不加束帛。”

(1).见“ 无籍 ”。

(2).无所顾忌,无赖。《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过迁 得人(任)意无藉,家中毫不知觉。”

(3).指无赖汉。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飞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闺閫;合无藉以扰攘,乱我王师。”《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相交了这般无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藏书

收藏的图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故交

旧友,老朋友,老相识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唐· 卢照邻《羁卧山中》

故旧不遗, * 不偷。——《论语·秦伯》(不偷:不薄,厚道)

暖热

(1).温暖。 唐 顾况 《宜城放琴客歌》:“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艳歌一曲回阳春,坐使高堂生暖热。” 巴金 《发的故事·星》:“ 志良 觉得心里一阵暖热,仿佛那颗心就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似的。”

(2).炎热。 巴金 《灭亡》第五章:“但太阳还想尽力驱散那遮蔽它的薄雾,把它底光明完全照在地上,带回夏天底暖热来。” 王鲁彦 《我们的太平洋》:“洁白的瀑布诱惑着我们脱鞋袜,走去受洗礼,随后还逼我们到湖中洗浴游泳,倘若天气暖热的话。”

新贵

新近作高官的人;新的贵族

寒暄

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篱落

篱笆

村庄篱落

折柳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