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暮春感兴原文 诗词名句

暮春感兴

作者: 宋庠朝代: 宋代

暮春感兴原文

九十芳期去不留,解痟何计贳珍裘。
炉残晋俗清明火,水冷山阴祓禊洲。
风径舞花催暮色,雨梁归燕说春愁。
离归莫问年华事,赋笔悲于宋玉秋。

诗词问答

问:暮春感兴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暮春感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珍裘

珍贵的皮衣。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崇臺非一干,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羣材合构。”

清明火

《周礼·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司农 注引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古代寒食禁火, 唐 宋 在清明时取榆柳火赏赐近臣、戚里等,故称为清明火。 前蜀 韦庄 《长安清明》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钱。”

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祓禊

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 薛君 《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 杜笃 《祓禊赋》)。 三国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 刘桢 《鲁都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嬉。”《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 南朝 梁 刘昭 注:“ 蔡邕 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 唐 张志和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 黄河 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辽史·王鼎传》:“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珂珮晨閒,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

暮色

黄昏时的天色

暮色笼罩了大地

燕说

指穿凿附会之说。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 相国受书而説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 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又:“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故先王有 郢 书,而后世多 燕 説。” 梁启雄 解引 蒲阪圆 曰:“世儒见古人过誉失实之事,强为之説,而欲施用以致治也,犹 郢 人误书‘举烛’,而 燕 人臆説以为‘尚明’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谈经用 燕 説,束弃诸儒传。” 清 赵翼 《放言》诗:“ 齐 谐难尽诬, 燕 説岂徒诡。”参见“ 郢书燕説 ”。

春愁

春日的愁绪。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 张祜 《折杨柳枝》诗之一:“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宋 陆游 《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诗:“骑马悠然欲断魂,春愁满眼与谁论?”

赋笔

写诗用的笔。 宋 史达祖 《风流子》词之二:“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

宋玉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晓烟欲泮犹未泮,山色如遥却不遥。

    一路名园都可憩,木兰先泊倚虹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迩日风略燥,纤路微尘鼓。

    麦穗纵宜暄,饱粒亦资雨。

    为之望甘膏,更远廑畿辅。

    书谕命往询,京报至卓午。

    留京王大臣,报沾三寸土。

    合之前二寸,其泽已及五。

    额手诚庆慰,无烦驰问取。

    其日亦作解,所沾逾寸许。

    北竟比南优,调幕廑寰宇。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下舂落金翼,暮霭散曛黄。

    温树稳栖鸦,冰疏含夜光。

    雪后景气清,壶中松竹苍。

    朵殿迥天半,猊垆避朔凉。

    玉琴静徽轸,棐几堆缥缃。

    居稽聊自得,昼短欣夜长。

    三复蟋蟀诗,好乐期无荒。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绿发临边固已奇,不应憔悴客京师。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意气覆毡书捷布,风流横槊赋新诗。平生每恨相从少,满眼关山又语离。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 作者: 黄庚,朝代: 宋代
    武公后裔有仍孙,德望才名世所尊。拟向山中专注易,忽传地下趣修文。月楼不复赓诗句,春阁犹思共酒樽。痛恨死生千古隔,西风吹泪湿秋云。
  • 作者: 杜甫,朝代: 唐代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王干〕。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 作者: 张方平,朝代: 宋代

    斗峻凌霄出混茫,东西秦蜀此分疆。

    萦纡断涧千寻曲,回合危峦万叠苍。

    烟外孤村通鸟径,云间盘道绕羊肠。

    朝家方面非轻寄,何事徘徊望故乡。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沕然见此虞夏器,谓之曰汉实顿置。

    谁云不刿坚且贞,岁久入土颇剥蔇。

    大体周圆肉好存,得全翻因自土出。

    使无可欲义宜思,斮絮徒劳万年计。

    隐现白质非琼璊,是诚血浸傍埏隧。

    颜如渥丹君子哉,望古遥缅风人意。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

    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