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原文 诗词名句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原文

倏过重阳几一月,菊花更觉有精神。
必重阳日始赏菊,此是人间最俗人。

诗词问答

问: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书法欣赏

方回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书法作品欣赏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过重

(1)

(2) 超过规定、需要或常规所要求或允许的重量

超重加费

(3) 过大或难以负担的重量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阳日

(1).太阳。《晋书·李势载记》:“伏惟大 晋 ,天网恢弘,泽及四海,恩过阳日。”

(2).指阳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俗人

(1) 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还是属于苦行一类

(2) 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后汉书·张衡传》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代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 作者:陈起,朝代:宋代
    歌 * 条灯火稀,况逢连夕雨垂垂。黄堂景色非街市,应对山棚赋好诗。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江南二月我岂知,杜牧诗中彷佛之。

    今日青郊真绝胜,山云淰淰柳丝丝。

  • 作者:刘仪凤,朝代:宋代

    户口村无几,犁锄力不堪。

    林荒樗栎寿,月黑虎狼贪。

    幽绝云眠稳,清閒谷饮甘。

    故山深未极,壤断盖茅庵。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与云俱卷出山迟,邂逅初寒旺菊时。纵欲插花安得笑,无从赊酒若为诗。乾坤许阔自多碍,风雨又□自故知。白首犹存旧乌帽,龙山何处渺余思。
  • 作者:李涉,朝代:唐代
    宵分独坐到天明,又策羸骖信脚行。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
  • 作者:祁顺,朝代:明代

    残莺无语燕差池,眼底江山处处宜。

    倚树乘风忘举扇,读书消日胜围棋。

    吟搜景物牵情远,梦绕家乡睡醒迟。

    五十年来闲是福,此身羞作楚臣悲。

  • 作者:皎然,朝代:唐代
    何意廉从事,还来会默仙。寒空惊雪遍,春意入歌偏。瑶草三花发,琼林七叶连。飘飖过柳寺,应满译经前。
  • 作者:司空图,朝代:唐代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易狂。天风浪浪,海风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 作者:牟巘五,朝代:宋代
    琱戈红旆辔如丝,暂为君王镇左畿。下鹄池边新有诏,卧龙山畔又催归。共看阁老今黄闼,却笑门生也绣衣。起舞祝公千岁寿,蓬莱云气正霏霏。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