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原文 诗词名句

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

作者: 释守卓朝代: 宋代

原文

我省老师未尝病,汝行亲省病老师。

汝我同门无异路,彼彼步步不相随。

肯谓长行无伴侣,正宜念念念在兹。

我惭塞责成拘局,心虽默堂身远离。

尔能急义重去就,身心俱往更由谁。

千里龙山不日到,归心犹恐锡飞迟。

无病病师力奉侍,不亲亲者真其资。

双溪幕阜不相远,一往一来皆妙期。

诗词问答

问:《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的作者是谁?答:释守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守卓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守卓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支韵

参考注释

老师

(1)

(2) 今为教师的尊称

(3) 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4) 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5) 对僧侣的尊称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同门

(1) 同师受业

(2) 亦指同师受业者

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汉书·孟喜传》

(3) 同乡里的人

无异

没有差异;相同

在争论中又翻老账,无异于火上加油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 唐 李商隐 《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扑蝶粉墙东,步步纤痕印落红。”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步步后退,毫无原则,什么都答应。”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长行

(1).高尚的行为。《韩非子·难二》:“长行徇上,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洪诚 等校注:“长行:高尚的行为。”

(2).远行。《旧唐书·穆宗纪》:“上於驭军之道,未得其要,常云宜姑息戎臣。故即位之初,倾府库颁赏之,长行所获,人至鉅万,非时赐与,不可胜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且去与哥哥相见一面,然后长行。”《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且回 仪徵 ,收拾收拾,再打算长行。”《红楼梦》第四回:“自己同着母亲妹子,竟自起身长行去了。”

(3).即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 唐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甚。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

(4).指进行长行这种博戏。 唐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伴侣

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亦指夫妻

最后终于找到了她合适的伴侣

时间既是生命的敌人同时也是生命的伴侣

念念

(1).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西游记》第二七回:“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引申为一心一意。 吴樾 《< * 时代>自序》:“予于是念念欲杀尽此辈。”

(3).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此身念念浮云改,寄语长 淮 今好在。”

(4).读一读。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四章:“ 老杨 谦虚说:‘我念念可以,讲解可不行呵。’”

塞责

(1)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敷衍塞责

(2) 尽责

报德塞责

拘局

拘谨。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旧唐书·柳浑传》:“臺中执法之地,动限仪矩, 浑 性放旷,不甚检束,僚长拘局,忿其疏纵。” 明 高启 《杂诗》:“愿言释拘局,登高骋吾马。”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一章:“其徒交颂 可澄 之恢廓雄略; 尔鏞 转以拘局无能,相形见絀焉。”

远离

(1).远远地离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章炳麟 《菌说》:“吾观《六波罗密经》言 忉利天 临命终时,天女眷属,皆悉远离,弃之如草。”

(2).佛教谓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慧皎》:“﹝ 慧弥 ﹞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

急义

重义气。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林子安赴举》:“因从客问 林 曰:‘ 魏户部 何如人?’ 林 曰:‘ 子安 与之姻戚,其人慷慨急义。’” 宋 张扩 《悼子平侄》诗:“夜半忧时常抱膝,生平急义几倾困。”

去就

(1) 担任或不担任职务

无意去就

(2) 离去或留下

去就之际。——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不日

不几天;不久(限用于未来)

我不日到京,请准备住处

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锡飞

飞锡。谓僧人出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尔必欲锡飞杯渡,乃为善知识耶!”参见“ 飞锡 ”。

奉侍

奉养侍候。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奉侍温清,未尝见忧。” 明 李贽 《复邓石阳》:“苟有子,则老来得力,病困时得力,卧床难移动时得力,奉侍汤药时得力。” 许地山 《女国士》:“妈妈在家单仗你奉侍,于心实在不安。”

亲亲

(1).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 * 德归厚矣。” 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

(2).亲属;亲戚。《汉书·哀帝纪》:“ 汉 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 颜师古 注:“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餘年。” 前蜀 贯休 《施万病丸》诗:“贤守运心亦相似,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3).对心上人的昵称。 明 单本 《蕉帕记·采真》:“见灯光闪画楼,试问亲亲,果就来否?”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调情》:“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

(4).至亲;非常亲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是你的亲亲表妹 桂娘子 的。难道你倒不晓得!”《红楼梦》第四七回:“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

(5).犹亲热,亲切。 陈登科 《活人塘》六:“连长一头跳下去,亲亲抱住他:‘你是党的……’嗓子再也喊不出声音了。”

(6).亲近,接近。 宋 梅尧臣 《饮韩仲文家》诗:“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餘,孩稚扶仍噱。”

双溪

(1).水名。在 浙江 。附近风景幽美。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径出 梅花桥 , 双溪 纳归潮。” 王琦 注引 薛方山 《浙江通志》:“ 双溪 在 金华县 南,一曰 东港 ,一曰 南港 。 东港 之源出 东阳 之 大盆山 ,过 义乌 ,合众流西行入县境,又合 杭慈溪 、 白溪 、 东溪 、 西溪 、 坦溪 、 玉泉溪 、 赤松溪 之水,经 马铺岭 石碕巖 ,下与 南港 会。 南港 之源出 縉云 之 黄碧山 ,过 永康 武义 入县境,又合 松溪 、 梅溪 之水,经 屏山 西北行,与 东港 会於城下,故曰 双溪 。” 宋 李清照 《武陵春》词:“闻説 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 吴伟业 《题画》诗之二:“不知尺许苍茫里,谁是 双溪 第一峯。”

(2).指 苕 霅 二溪。在 浙江 。 宋 苏轼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词:“双溪丹,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緑衣偷结。”

相远

相异;差距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 汉 之与 秦 , 唐 之与 隋 ,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

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一来

(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 朱自清 《给亡妇》:“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扰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关着,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你想,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红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阳,大家若是都作些诗,喝点黄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来,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二折:“通事见正旦云:‘也七阿妈萨一来四。’”参阅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又泛平安月镜居,冰轮高烛皎含虚。

    蛮笺象管相陪处,昨岁景光昨夕如。

  • 作者: 宋自适,朝代: 宋代
    三圣传心惟主一,六经载道不言真。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杳杳霜钟十里声,娟娟江月半窗明。陈编欲绝犹堪读,微火相依更有情。九曲烟云新散吏,百年铅椠老诸生。颓然待旦君无笑,尚胜闻鸡赋早行。
  • 作者: 苏拯,朝代: 唐代
    天推布鲁仲尼,布周游布典坟布。游遍布七十国,不令遇一君。一国如一遇,单车不转轮。良由至化力,为国不为身。礼乐行未足,邅回厄于陈。礼乐今有馀,衮旒当圣人。伤哉绝粮议,千载误云云。
  • 作者: 李雯,朝代: 明代

    别墅寒原外,孤亭乱木中。

    杂霞停暝色,清吹入高桐。

    村静砧舂急,星严乌雀通。

    萧条最无事,间久欲成翁。

  • 作者: 洪迈,朝代: 宋代
    吾生苦中狭,与世枘凿乖。平生素心人,耿耿人满怀。汝能伯始后,游世如婴孩。相逢握手语,便作埙篪谐。时时笑谓我,如子患未涯。执古以规今,求合诚难哉。涉世幸未远,子车尚可回。我介足怨忌,君通绝嫌猜。不见山巨源,雍容居鼎台。不见嵇中散,绝交自可哀。贤愚心自了,短韵共一咍。
  •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去年来甬东,旄倪喜劝色。色今画船西,行路亦嗟惜。去来本何心,民自作欣慼。达人了世缘,八极付挥斥。
  • 作者: 冯时行,朝代: 宋代
    乐昌溪东大江头,脱木老屋风飕飕。开门满院种桃树,桃花主人林简州。明年二月烂照眼,简州西川醉春晚。凭谁管领江上花,但寄玉醪三万盏。为君对花连日夜,翻杯作雨雨花下。使桃大如王母成种高参天,直使花气连西川。
  • 作者: 余继登,朝代: 明代

    权总周连帅,爵悬汉彻侯。

    疮痍犹未复,征战几时休。

    已仗上方剑,须枭回纥头。

    王师今老矣,空抱杞人忧。

  • 作者: 慧集法师,朝代: 唐代

    普光初学道,无边世界动。

    回天复转地,并入一毛孔。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