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偶书原文 诗词名句

偶书

作者: 杨简朝代: 宋代

偶书原文

无声之乐闻四方,纯德孔明即就将。
哀乐相生不可见,衾衾非燠箑非凉。
秋毫莫大泰山小,殇子上寿彭祖夭。
入门金作示吾情,于卫磬声今不了。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胡为自古学者恁莫晓。
二十年来寝多晓,是殆天欲亨吾道。
屈指何止数十人,知及仁守或可保。
曲礼三千不可思,至哉忠信与孝慈。
水哉水哉也大奇,孔圣无语孟不知。

诗词问答

问:偶书的作者是谁?答:杨简
问:偶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简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声

没有一点声音

无声无息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纯德

纯粹的德行。《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韦昭 注:“纯,纯一不驳也。”《淮南子·原道训》:“穆忞隐閔,纯德独存。” 高诱 注:“纯,不杂糅也。” 唐 杨炯 《祭汾阴公文》:“惟公含纯德而载诞兮,禀元精而秀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戚同文 , 宋 都之真儒,虽古之纯德者,殆亦罕得。”

孔明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郑玄 笺:“孔,甚也;明,犹备也,絜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薛综 注:“孔,甚也,言礼仪甚鲜明也。”《隋书·音乐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2).很明达;很明晰。《汉书·叙传下》:“乌呼 史迁 ,薰胥以刑!幽而发愤,乃思乃精,错综羣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文选·张衡<思玄赋>》:“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吕向 注:“言天监视甚明,用辅佑诚信仁德矣。” 唐 王维 《冬笋记》:“且孝有上和下睦之难……加之以忠信,文之以礼乐。斯其大者远者,况承顺颜色乎,况温凊枕席乎。如是故天高听卑,神鉴孔明。不然笋曷为出哉。”

(3).指明显。 唐 韩愈 《残形操》诗:“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4). 诸葛亮 的字。 三国 蜀 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 末,隐居 隆中 ,世称“卧龙”。 刘备 三顾草庐,他提出联 吴 抗 曹 的策略,遂成为 刘备 的主要谋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桓,俟时而动。”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赤伏起頽运, 卧龙 得 孔明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羞杀你晓三才的 孔明 、知六壬的 鬼谷 、画八卦的 伏羲 。”

就将

谓每日有所成就,每月有所进步。语出《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元 耶律楚材 《读唐史有感》诗:“圣德躋朝夕,仁心本就将。”

哀乐相生

悲哀与欢乐可以互为因果,相互转化。

可见

可以看得见,可以知道

由此可见

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莫大

最大,没有比这更大

他这样处理问题,简直是莫大的耻辱

泰山

(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殇子

未成年而死者,短命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於殤子,而 彭祖 为夭。” 成玄英 疏:“人生在於襁褓而亡,谓之殤子。” 陆德明 释文:“殤子,短命者也。”《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嚮之寿民,今为殤子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此则宰衡之与皁隶, 容 彭 之与殤子……咸得之於自然,不假道於才智。” 宋 王安石 《酬裴如晦》诗:“殤子未安 庄氏 义,寿亲还慰 鲁侯 心。” 郭沫若 《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自本体而言,殇子虽夭而他的身体不灭。”

上寿

(1) 旧指高寿

(2) 向人敬酒,祝颂长寿

奉觞上寿

彭祖

传说中的人物。因封于 彭 ,故称。传说他善养生,有导引之术,活到八百高龄。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彭祖》。《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 尧 禹 。” 唐 杨炯 《庭菊赋》:“降 文皇 之命,脩 彭祖 之术,保性和神,此焉终吉。”

入门

(1) 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磬声

(1).击磬的声音。《礼记·乐记》:“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2).指代将帅。《宋书·索虏传》:“是以分命吾等磬声之臣,助 难当 报復。”

不了

(1).不明了;不明白。《春秋·庄公二四年》“ 郭公 ” 晋 杜预 注:“自 曹羈 以下,《公羊》、《穀梁》之説既不了,又不通之於 左 氏,故不採用。”

(2).未完;没完。《晋书·庾纯传》:“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后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王翁 夫妻﹞虽不知这些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怖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象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

(3).常置动词后,强调动作的不可能。 唐 韦应物 《温泉行》:“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 杜陵 一男子。” 张天翼 《最后列车》:“不干鬼子咱们活不了!”

(4).谓不能了结。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夫壹意欲战,则将使彼不能转圜,兵连祸结,致成不了之局。”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霜露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无非

不外;没别的

他无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曲礼

(1).《仪礼》的别名。《仪礼·士冠礼》“仪礼” 唐 贾公彦 疏:“且《仪礼》亦名《曲礼》,故《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郑 注云:‘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其中事仪三千,言仪者见行事有威仪,言曲者见行事有屈曲,故有二名也。”

(2).《礼记》篇名。以其委曲说吉、凶、宾、军、嘉五礼之事,故名《曲礼》。参阅《礼记·曲礼上》 孔颖达 疏。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忠信

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

孝慈

(1).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朱熹 集注:“孝於亲,慈於众, * 忠於己。”《逸周书·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阳城驿》:“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 元焕 死,而女上有舅姑,下有子女各一,其责皆在女。奈何殉硜硜之节而昧孝慈之义乎?”

(2).指孝慈之道。《礼记·礼运》:“礼行於祖庙,而孝慈服焉。”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孝慈之道,为远近所服也。”

(3).孝友。《史记·五帝本纪》:“ 舜 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孝友或谓之孝慈。”参见“ 孝友 ”。

孔圣

(1).非常圣明、英明。《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 向 。” 朱熹 集传:“孔,甚也;圣,通明也。”

(2).对 孔子 的尊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二:“ 孔圣 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唐 皇甫冉 《送孔党赴举》诗:“家承 孔圣 后,身有 鲁 儒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潞盛制见寄》:“ 孔圣 铸 颜 事,垂之千载餘。”亦称“ 孔圣人 ”。 浩然 《石山柏》:“千百年留下来的穷山沟嘛,不是一天两早晨能变富的;亘古没有人拜过 孔圣人 ,乍开始搞文化事业,哪能没有困难呢?”

(3).指孔子的学说、思想。 唐 张说 《孔子堂杜预赞》:“猗歟 杜侯 ,发挥 孔圣 ,《春秋》既立,王道以正。”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方岳,朝代: 宋代
    吾生如征鸿,岁月如脱兔。江上烟雨寒。花老春已暮。肯辞白发亲,我盖坐贫故。文章未得力,儒冠岂余误。至能我辈人,未随时俗恶。青灯竹窗底,健论时一吐。风雷万马奔,沧溟百川赴。策名藉奉常,颜色若有迕。堂堂湖海豪,岂供折腰具。欲於我乎馆,西山美无度。谨勿袖笏来,恐犯西山怒。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入市路三叉,缘山港半斜。疏篱带残雪,幽窦泻湍沙。好鸟晴相语,芳兰暖欲芽。病余无脚力,随处憩人家。
  • 作者: 释子益,朝代: 宋代
    法身充塞太虚空,出没何曾有定踪。独许波旬知此意,半 * 喜半搥胸。
  • 作者: 刘绍,朝代: 元代

    携手上濠梁,慨然忆庄周。

    鱼我不复辨,达生亦悠悠。

    但见飞鸟翔,荒烟映寒流。

    乌鸢啄腥腐,鸾凤声自由。

    感此涕无已,咄哉叹行休。

  •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七十四岁已见境,九千百步尚寻山。暗从今日逆数转,能得平生几日閒。
  • 作者: 阮汉闻,朝代: 明代
    序曰:蓬池廓似斗,闉如圭,贼近升陴,贼远痴坐,舂鉏
    在胸,石阙在口,平生文酒宴笑之欢,一切谢绝不获已。
    返居道南,大小虾蛆教慎出入,悬貆假虎,不可向迩。
    吾蓬池之浒虽僿,而愿三数年来所为咙 <口胡> 嗫嚅亦复如
    是。
    兵衅所开,告成何底?感今怀往,独愤同嗟,聊托五字已
    耳。
    序进排云阵,声严警夜更。
    竟如师以律,何有弋能惊。
    兵气寒飞走,人烟卜死生。
    裁书思寄远,知尔急南征。¤
  • 作者: 杨杰,朝代: 宋代

    伊阙十五里,唐朝三百年。

    岁寒林木在,王氏子孙传。

    门有登龙客,风生饮虎泉。

    丹方齐代刻,龛像魏时镌。

    居士山长对,郎君谷已迁。

    塔巍花缭绕,溪净竹婵娟。

    水记空陈迹,烽台息旧烟。

    陆浑平犷俗,八节稳渔船。

    嗣绝伤宫傅,碑亡叹郑虔。

    石楼延客醉,天竺伴僧禅。

    寓目鸣銮地,追怀夺锦篇。

    白云最深处,约我咏归田。

  • 作者: 朱有燉,朝代: 明代
    合香殿倚翠峰头,太液波澄暑雨收。
    两岸垂杨千百尺,荷花深处戏龙舟。
  • 作者: 沈佺期,朝代: 唐代
    涣汗天中发,伶俜海外旋。长沙遇太守,问旧几人全。国宝亡双杰,天才丧两贤。大名齐弱岁,高德并中年。礼乐羊叔子,文章王仲宣。相看尚玄鬓,相次入黄泉。流放蛮陬阔,乡关帝里偏。亲朋云雾拥,生死岁时传。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绛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隼舆怀旧辙,鳣馆想虚筵。家爱方休杵,皇慈更撤县。铭旌西蜀路,骑吹北邙田。陇树应秋矣,江帆故杳然。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涕泗湘潭水,凄凉衡峤烟。古来修短分,神理竟难筌。
  • 作者: 汪莘,朝代: 宋代
    山蹊黄叶从过满,石案苍苔不用除。坛上古松岩畔竹,切须留伴老僧居。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