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家君为张丈明叔段丈处厚作诗集序小子赞之原文 诗词名句

家君为张丈明叔段丈处厚作诗集序小子赞之

作者: 李处权朝代: 宋代

原文

二老学而穷,超然以诗鸣。
雍容三百篇,一一韶与韺。
挺特汜水诗,强梁与古争。
寂寥会隐篇,澹荡遗心营。
珠玑沦瓦砾,有时应夜明。
过者剧千万,岂无一不盲。
我父实久要,早以文会并。
兹来唱无和,樽酒怀平生。
遗篇乃见属,悼往泯厥声。
欻然奋长笔,摭实无过情。
而今且谁托,两族俱凋零。
从古作者意,所务非近程。
徐观百年内,污世曷足名。

诗词问答

问:《家君为张丈明叔段丈处厚作诗集序小子赞之》的作者是谁?答:李处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处权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处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老学

年老饱学之士。《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超然

(1) 超脱世俗

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态度

(2) 怅惘的样子

超然不对

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三百篇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挺特

超群特出。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出自 东州 ,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容颜挺特,世所希有。” 宋 陈亮 《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秘书挺特崇深,自拔於党类之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唯説尚书贤,与语林挺特。”

强梁

①强壮有力;勇武:强梁不能与天争。 ②强横凶暴:强梁世界,原无皂白|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

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澹荡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2).犹放达。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宋 陆游 《春晚风雨中作》诗:“頽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清 顾贞观 《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来澹荡人,别作流传计。”

遗心

无心;不在意。 晋 郭璞 《赠温峤》诗:“进不要声,退不慠位。遗心隐显,得意荣悴。” 明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天下狥耳目而遗心,其説则狥象而拘迹。”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名僧傅大士》:“吾乡 雪浪 之 洪恩 ,慧解通脱,不为法缚,废跡遗心,别有真契。”

珠玑

(1) 宝珠;珠宝

(2)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瓦砾

破碎的砖瓦

这一带屡遭轰炸,成了一片瓦砾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夜明

(1).祭月坛名。《礼记·祭法》:“夜明,祭月也。” 郑玄 注:“夜明亦谓月坛也。” 孔颖达 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月明於夜,故谓其坛为夜明。”

(2).月亮。 明 张居正 《郊礼新旧考》:“初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风雷从祀。”

(3).珠玉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闇投水,浮而不灭。”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久要

(1).旧约。《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 邢昺 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守一言於久要,歷岁衰而不渝者,信人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着他回本乡去,认了伯父伯娘,着他一家儿团圆,也见的我久要不忘之意。”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2).旧交。《文选·曹植<箜篌引>》:“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刘良 注:“久要,久交也。” 唐 沉亚之 《秦梦记》:“公谓 亚之 曰:‘本以小女将託久要,不谓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 宋 王安石 《老人行》:“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明 汪錂 《春芜记·访友》:“忆昔风尘订久要,奈雌伏盐车老。”

文会

(1).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总评》:“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 山谷 赋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2).指文人结合的团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

樽酒

(1).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遗篇

(1).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都士女》:“ 子山 翰藻,遗篇有厚。” 宋 刘克庄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东临 碣石 有遗篇。”

(2).散佚的篇章。 汉 王充 《论衡·书解》:“由此言之,经缺而不完,书无佚本,经有遗篇。折累二者,孰与蕞残?”

欻然

亦作“歘然”。忽然。《庄子·庚桑楚》“出无本,入无窍” 晋 郭象 注:“欻然自生,非有本。欻然自死,非有根。”《北史·吐谷浑传》:“即令从骑拥马令回,数百步,欻然悲鸣,突走而西。” 宋 陆游 《为题青城山上清宫壁》诗:“金骨换緑髓,欻然松杪飞。”《明史·方伎传·周汉卿》:“ 华州 陈明远 瞽十年, 汉卿 视之,曰:‘可鍼也。’为翻睛刮翳,歘然辨五色。”

摭实

摘取事实;据实。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 渤海 徐公讜 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 宋 蔡絛 《西清诗话·池底铺锦》:“ 李石 开成 中承詔録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铺锦。’则知 建 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国史院摭实刊修,播告天下。”

过情

(1).超过实际情形。《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孙奭 疏:“虚声过实,君子耻之。” 宋 陈师道 《上林秀州书》:“言不足以尽意,名不可以过情。” 明 冯梦龙 《永团圆·齐馆讯因》:“我为解俘囚叩謁油幢,荷知己过情褒奬。”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乃甫涉向道之藩,遽钓过情之誉,是再辱也。”

(2).超越常情。 宋 王珪 《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皇帝践祚之始,衔哀过情。” 元 杨载 《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汪知府》:“善对慙鸣鹤,能歌愧饭牛。过情蒙许与,弥月为淹留。” 清 陈确 《示友帖》:“此等馈遗,最是天理上事。特今人罕能行之,反以为过情耳。”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往还书问,好以粉红笺作蝇头细楷,造语亦絶俊,恒多悲戚及过情之谈。盖 苏长公 一肚皮不合时宜,藉此发洩耳。”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污世

亦作“汚世”。污浊混乱的世道。《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赵岐 注:“志同於流俗之人,行合於汚乱之世。” 宋 秦观 《王俭论》:“大节丧矣,虽有一时之美,一日之长,足以夸汚世而矫流俗,君子无取焉。”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张翥,朝代: 元代
    向芙蓉湖上驻兰舟,凄凉胜游稀。但西泠桥外,北山堤畔,残柳依依。追忆莺花旧梦,回首冷烟霏。惟有盟鸥好,时傍人飞。听取红筵象板,尽歌回彩扇,舞换仙衣。正白萍风急,吹雨暗斜晖。空惆怅、离怀未展,更酒边、忍又送将归。江南客、此生心事,只在渔矶。
  • 作者: 王冕,朝代: 元代
    对镜多新白,怀人入远思。山河犹汉魏,风俗想轩义。小草铜驼恨,荒陵玉雁悲。平生伊吕志,耕钓岂无为?
  • 作者: 释彦孜,朝代: 宋代

    若是谛当汉,通身无隔碍。

    举措绝毫釐,把手出红尘。

    拨开向上窍,当头劄定,不犯锋棱。

    转握将来,应用恰好。

    丝毫不漏,函盖相应。

    任是诸佛诸祖,觑著寒毛卓竖。

  • 作者: 释怀深,朝代: 宋代
    标签:寒山寺

    莫嫌门户少,转富转心劳。

    夜怕奸偷至,时防风火烧。

    名高招谤重,财积致谗饶。

    外物多为累,令人思许巢。

  • 作者: 李之世,朝代: 明代

    閒馆秋深草色菲,主人懒癖到来稀。

    门添野竹成新径,水过寒塘绕旧矶。

    背石昔移红药老,藉槐刚喜绿阴肥。

    中林亦在溪流里,两地莺声对掩扉。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策马山椒复水隈,玉鞭斜亸不须催。

    灌园村叟篱边接,献鹿虞人林外来。

    黍秀奄观高翼翼,荞花重喜白皑皑。

    常年此处秋成好,一倍秋成见此回。

  • 作者: 周文璞,朝代: 宋代
    伏事三茅过一生,痴心不望羽车迎。旧时手种黄龙子,今解升云入太清。
  • 作者: 佘翔,朝代: 明代

    大横山色望中青,飘泊偏怜水上萍。

    欲问杜陵投辖兴,老来嗜酒一猩猩。

  • 作者: 王昊,朝代: 清代

    柏酒俄惊新令节。

    客舍迢遥,望玉京双阙。

    红旭才临宫漏澈。

    早梅逗处琼楼雪。

    咫尺云山千万叠。

    目断长安,难把雄心灭。

    欲寄塞鸿鸿影绝。

    空庭依旧霜天月。

  • 作者: 蔡沈,朝代: 宋代
    六曲溪头处士家,年年篱落万枝花。怪来驿使无消息,却报烟村一树斜。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