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原文 诗词名句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作者:刘黻 朝代:宋代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原文

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
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
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
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
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

诗词问答

问: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刘黻
问: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黻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可见

可以看得见,可以知道

由此可见

绪言

同“绪论”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一脉

亦作“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理义

(1).公理与正义。《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於师友,成於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2).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吕氏春秋·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 高诱 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3).专指儒家的经义。《北史·刘芳传》:“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芳 理义精赡,类皆如是。”《文献通考·经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説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 戴震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

专门

(1) 独立门户,自成一家。亦指某一门学问

专门家

(2) 专一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专门为儿童写的故事

(3) 专长

专门人才

私智

个人的智慧。常与公法相对,指偏私的识见。《管子·禁藏》:“故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乱。” 尹知章 注:“私智则营己而背公,故多乱。”《史记·项羽本纪》:“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汉书·地理志下》:“ 昭王 曾孙 政 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明 李东阳 《明故封承德郡户部主事陈先生墓志铭》:“造物者固有定数,人顾私智殴之,奚益哉?”

百家

(1) 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2) 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汉· 贾谊《过秦论》

豗喧

犹喧闹。 宋 苏舜钦 《大风》诗:“梦中惊起但呼叫,病僕未动徒豗喧。” 明 陶望龄 《徐文长传》:“秋潦缩,原泉见,彼豗喧氾溢者须臾耳,安能与 文长 道脩短哉!”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 吴 趋车马竞豗喧,中有幽人独寤言。”

太阳

(1) 地球等行星围绕它公转的恒星,是由本身引力吸引在一起的直径为 1.4×10 6 公里的气体球,其内部深处热核反应把氢聚变为氦而释放出能量

太阳升

太阳落

(2)

(3) 经外穴名

(4) 即颞颥

离照

比喻帝王的明察。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体乾健之断,特赐睿旨,追还告命。”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愿陛下离照旁通,乾刚独断,政绩显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其在圣明离照,沛然下千古之恩泽。”

坐收

(1).因连坐而收监入狱。《史记·孝文本纪》:“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赐 , 淮南王 弟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 衡山王 。”

(2).谓轻易而获。《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待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出师,可以兵不疲劳,坐收 淮北 也。” 宋 陆游 《射的山观梅》诗:“坐收国土无双价,独立 东皇太一 前。” 胡汉民 《<民报>之六大主义》:“此进率者,非地主毫末之功,而独坐收其利,是又不啻驱社会之人而悉为之僕也。”

烟雾

烟、雾、云、气的泛称

山谷里烟雾缭绕

残生竟抱烟霞癖。——倪瓒《次韵郯九成见寄》

鲁语

(1).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 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 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汝玉,朝代:明代

    石梁跨新绿,源长流愈清。

    何须沧浪水,可以濯尘缨。

  • 作者:郑刚中,朝代:宋代
    塞污锄蔓致蕃昌,草木怀君岂易忘。出为苍生施此手,他时宁使故园荒。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 作者:王冕,朝代:元代
    略彴江烟外,招提水气中。故人于此隐,幽致得时同。酿酒来彭泽,栽莲接远公。浮生底须论,谈笑且春风。
  • 作者:董嗣杲,朝代:宋代
    谁趱珍芳态度呈,风香露色谩敷荣。纵矜百媚留春色,难压群花殿晚名。暗绿园林黄鸟静,嫣红篱落粉机明。禁持光景无多日,冶艳随飘逐雨晴。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 作者:林景熙,朝代:宋代
    舣舟鸬鹚港,白云满高原。借问玄英居,遗构无复存。精灵几百载,山鬼凭幽昏。独遗文字香,隐隐草树根。转盼东山麓,彷佛见柴门。啼猿助凄恻,亦复销我魂。渔父捉归桡,牛羊下前村。长揖者谁子,未识情已温。云十有六叶,咸通之耳孙。缅思幽人后,风雅天所敦。
  • 作者:袁说友,朝代:宋代
    阳春有脚时难驻,见{左日右见}初消意已先。我亦鬓蓬飞雪满,与君相遇约年年。
  • 作者:赵闻礼,朝代:宋代
    池馆收新雨。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入夜凉风吹不减,冷焰微茫暗度。碎影落、仙盘秋露。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孤枕掩,残灯炷。练囊不照诗人苦。夜沉沉、拍手相亲,呆儿痴女。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竞戏踏、金钗双股。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同磷火,遍秋圃。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等度和阗玉,观梅琢作图。

    人将花总似,艰辨楷兮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