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翠峰寺和毛泽堂韵原文 诗词名句

翠峰寺和毛泽堂韵

作者: 程九万朝代: 宋代

翠峰寺和毛泽堂韵原文

岩石玲珑翠竹斜,木犀依约又残花。
长官婢我无才思,却忆东堂旧作家。

诗词问答

问:翠峰寺和毛泽堂韵的作者是谁?答:程九万
问:翠峰寺和毛泽堂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九万的名句有哪些?答:程九万名句大全

程九万翠峰寺和毛泽堂韵书法欣赏

程九万翠峰寺和毛泽堂韵书法作品欣赏
翠峰寺和毛泽堂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翠竹

绿竹。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 唐 鲍溶 《云溪竹园翁》诗:“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绿意弥漫的原野在两旁平转;时时有一丛深树或翠竹一闪而过,标识着那里有村落。”

木犀

(1).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有极浓郁的香味。可制作香料。通称桂花。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原产我国,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 清 顾张思 《土风录·木犀花》:“ 浙 人呼巖桂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2).指这种植物的花。通称桂花。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一:“时当暑退凉生,秋香满院。 晦堂 乃曰:‘闻木犀香乎?’” 宋 赵师秀 《池上》诗:“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乃偕往,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籟俱寂。”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箘桂》。

(3).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如:木犀肉;木犀汤。

依约

(1).依据;沿袭。《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2).仿佛;隐约。 唐 刘兼 《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隔江依约闻丝竹,往事悽辛话乱离。”

(3).大约;大概。 唐 元稹 《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宋 苏轼 《江神子》词之三:“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冯均 依约早到大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开什么会。”

(4).形容情意 * 。 元 舒逊 《感皇恩》词:“谁道小窗萧索?青灯相伴我,情依约。”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词:“芳草閒愁远,情依约,寸心刚被春拘管。”

残花

将谢的花;未落尽的花。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旧兰憔悴长,残花烂漫舒。” 唐 刘长卿 《感怀》诗:“秋风落叶正堪悲, * 残花欲待谁?” 明 刘基 《再用韵答严衍上人》:“残花露淡胭脂靨,落木霜凋薜荔衣。”

长官

旧指地位高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才思

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 韩愈《晚春》

才思敏捷

东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 唐 王维 《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 金 蔡珪 《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珪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作家

以写作为业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赵良坡,朝代: 宋代
    茂林深处散清凉,石罅泉声引兴长。高挂角巾舒啸傲,炎飚那得到山庄。
  • 作者: 胡宏,朝代: 宋代
    幽人遍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云出雨乾坤,洗过一番山更好。
  • 作者: 权德舆,朝代: 唐代
    良牧闲无事,层台思眇然。七条萦印绶,三晋辨山川。洗嫧讴谣合,开襟眺听偏。秋光连大卤,霁景下新田。叶落径庭树,人归曲沃烟。武符颁美化,亥字访疑年。经术推多识,卿曹亦累迁。斋祠常并冕,官品每差肩。接部青丝骑,裁诗白露天。知音愧相访,商洛正闲眠。
  • 作者: 廖厚初,朝代: 清代

    修禊时欣春日暖;流觞人庆福田多。

  • 作者: 刘挚,朝代: 宋代

    凛凛英风数百龄,舍生知与义相形。

    莓苔老涩穹碑暗,云木疏寒古殿扃。

    自许孤城摧虎兕,至今遗事炳丹青。

    二公死所真难处,独恨临淮有遁刑。

  • 作者: 范成大,朝代: 宋代
    官忙风月镇长闲,开遍香红酒尚寒。若要与花相领略,千岩随分有阑干。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轩在假山巅,回廊接以上。

    由廊须步陟,拾级艰攀仰。

    轻舆自冈登,至轩骋目朗。

    人劳已则逸,此愧亦堪想。

  • 作者: 侯善渊,朝代: 元代
    无为清净。不动不摇颐性命。一派寒光。遍照蓬壶入大方。无穷无测。或去或来如过客。道自通灵。目送归魂入杳冥。
  • 作者: 罗隐,朝代: 唐代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旧坑紫端刻龙九,制古朴抚不留手。

    出没洪波无或有,墨华入骨深而黝。

    宠赐安道识世守,今其子孙仍守否。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