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点绛唇原文 诗词名句

点绛唇

作者: 曾觌朝代: 宋代

点绛唇原文

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下帘孤坐。老去知因果。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今忘我。静中看破。万事空花堕。

诗词问答

问:点绛唇的作者是谁?答:曾觌
问:点绛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觌的名句有哪些?答:曾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细雨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上元

(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空过

(1).虚度。 南唐 冯延巳 《更漏子》词:“雁孤飞,人独坐,看却一秋空过。”

(2).亏待;简慢。《 * 词话》第二十回:“那日空过他,我恐怕晚了,他们客人散了,就打发他来了。”《歧路灯》第二回:“空过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他却又最相信的是和尚、师姑、道士,凡是这一种人上了他的门,总没有空过的。”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因果

(1) 原因和结果,合起来说,指二者关系

因果关系

(2) 今生种因,来生结果。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因果报应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冷落

(1) 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冷待

忘我

不考虑个人

忘我地工作

中看

好看,令人悦目

这东西好吃不中看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空花

见“ 空华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苍崖韫白璧,欲上渺无路。但照太史占,虹气贯寳婺。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四海今诗伯,三衢聊署曹。望之甘录录,桀溺病滔滔。有志躬蓑笠,宁能类桔槔。我交天下士,如子未多遭。
  • 作者: 孟郊,朝代: 唐代
    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
  • 作者: 陈师道,朝代: 宋代
    西湖欲雨厨烟满,风叶倒囊云覆碗。望湖楼上白头人,独倚栏干谁肯伴。独有诗人记病身,清风千里寄行尘。豪华信有回天力,惊开桃李闲新春。往事不回如过雨,醉梦恍然忘恶语。人生如幻此何尤,未信黄金贵於土。爱子千篇顷刻成,借将胸腹诧吴人。吟哦怪有芳鲜气,郤被湖山识姓名。文章废退知难强,身外虚华本无望。何曾临水惜芒鞋,郤解逢人拈拄杖。眼根清净尘不留,登伽过尽不回头。家在中原归未得,江淮断道无行舟。两山相逢翻手疾,欲谋一笑宁无日。郤惭怀朴似周人,只可闻名不须识。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历历向时游览处,重来年已迫桑榆。大衾尚欲同林下,华表安知忽路隅。自古曾悲摘瓜蔓,即今不共插茱萸。人生患不高年尔,到得年高万感俱。
  • 作者: 陈渊,朝代: 宋代

    堂堂陆忠州,谈辩如倾河。

    从容仁义途,步武寻丘轲。

    一斥不复返,方书事研磨。

    至今谏草存,沧溟遗一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大河界南北,收麦顿相殊。

    南率八九上,北惟四五俱。

    嗟哉灾后民,逢岁昨甫苏。

    元气尚未复,荐臻叹向隅。

    籴丰以济歉,补苴权急图。

    孟子对梁王,其言良非诬。

    然果如言行,遂能无旱乎。

    救荒无善政,思艰蒿目吾。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细绎粹之文,大易为始见。

    六爻胥乾德,发挥一刚健。

    书堂曰养之,体乾凛明旦。

    不杂造其精,奚妨几以万。

  • 作者: 陈普,朝代: 宋代
    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不生。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部覆蔡元修塞疏,钦观实录圣谟贻。

    安民修德垂昭训,绳武铭心切永思。

    拓土因资众人力,宁边或免后儒嗤。

    伊犁万里夜行旅,谁复塞关昔例斯。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