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水调歌头原文 诗词名句

水调歌头

作者: 姬翼朝代: 元代

水调歌头原文

彻底探囊箧,那得一钱看。
从来底事活计,不与俗相干。
似得饮中贤圣,涤尽浇心酩酊,冷眼视尘寰。
斩断利名锁,踏破死生关。
做些痴,撒些懒,放些顽。
六门拖拽不出,蛰窟且**。
别有非常手段,捻聚虚空一片,澄澈夜光寒。
会得个中意,何必问三山。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姬翼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姬翼的名句有哪些?答:姬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彻底

(1) 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说话前彻底打量过她

彻底打扫了一遍

(2) 形容水清见底

清澄彻底的江水

囊箧

(1).犹囊笥。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故亦借指书籍。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篋,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 宋 苏轼 《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书一绝句因和其韵作两首送之且归其书唐氏》之一:“清诗不敢私囊篋,人道黄门有父风。”

(2).袋子与箱子。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媳妇,你衣衫尽解典,囊篋已罄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官检所遗囊篋,得松脂戏衣之类。”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活计

(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相干

相互间有联系,有关系、有牵涉,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与我不相干

贤圣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酩酊

形容醉得很厉害

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晋书》

冷眼

(1) 冷静理智的眼光

冷眼向洋看世界

(2) 冷淡的态度

冷眼相待

尘寰

人世间

自此尘寰音信断

斩断

砍断;切断。《荀子·正论》:“捶笞臏脚,斩断枯磔。”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二:“天兵斩断 青海 戎,杀气南行动坤轴。”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提把絶命刀,斩断情根在这遭。” 华山 《英雄的十月》:“他们以三十一小时的惊人速度攻克 锦州 而轰动中外,把 蒋 家小王朝的‘ 东北 生命线’一举斩断了。”

利名

名利。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 韩玉 《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及至后边风云际会,超出泥涂,终日在仕宦途中、冠裳里面驰逐富贵,奔驱利名。”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拖拽

见“ 拖曳 ”。

非常

(1) 不同寻常的

非常会议

非常行为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突然,意外的事变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手段

(1) 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医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2) 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欺骗手段

(3) 本领;能耐

他办事很有手段

虚空

心中无着落

一片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澈夜

通宵;整夜。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徐宗汉 等﹞澈夜开罐,復恐声闻隣人,更以弦唱乱之。”

会得

(1).犹言能理会,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驿》诗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们这一班兄弟,学了箇把月戏文,还不曾会得一两本。”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者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

(2).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晚婆﹞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想,倘没有十月革命,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们见面,也未必会得出现的。”

中意

合乎心意;满意

这几件衬衣,我一件都不中意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独酌花前醉忆君,与君春别又逢春。
    惆怅银杯来处重,不曾盛酒劝闲人。

  • 作者: 李中,朝代: 唐代
    萧条陋巷绿苔侵,何事君心似我心。贫户懒开元爱静,病身才起便思吟。闲留好鸟庭柯密,暗养鸣蛩砌草深。况是清朝重文物,无愁当路少知音。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五年前作七年事,符愿深蒙天眷垂。

    祖往宗来创家法,九畴五数值嘉时。

    今冬昨腊幸连稔,遇朔迎春合戬禧。

    赐福欣钦捧手笔,欲贻聪听万年期。

  • 作者: 喻良能,朝代: 宋代
    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今日重阳对岩桂,昔年百本看黄花。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名轩因对花,取义缘体物。

    酣春虽尚遥,符甲机已郁。

    即看六霙积,何异嵰山蔚。

    金麦玉壶供,银燕䌽屏拂。

    休徵协雨旸,宴息宥密勿。

  • 作者: 长屋,朝代: 唐代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 作者: 施枢,朝代: 宋代
    柳丝舞困起炊烟,罗绮相催欲上船。贵冶亦知春有夜,暖沙还付白鸥眠。
  • 作者: 王鸣雷,朝代: 明代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 作者: 杨亿,朝代: 宋代
    锁闱聊辍皂囊封,昼锦还乡意气雄。别墅挥金延父老,近郊骑竹见儿童。蒲卢善化终成政,蟋蟀深思未变风。更待出师平黠虏,戎衣献捷大明宫。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