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紫藤原文 诗词名句

紫藤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紫藤原文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

诗词问答

问:紫藤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紫藤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紫藤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紫藤书法欣赏

白居易紫藤书法作品欣赏
紫藤书法作品

全唐诗

参考注释

蒙茸

蓬松;杂乱的样子

杂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为害

祸害;形成灾害

这个浪荡公子哥儿,在当地为害很大,人人痛恨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屈盘

曲折盘绕。 晋 左思 《吴都赋》:“洪桃屈盘,丹桂灌丛。”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白丁攘臂犯 长安 ,翠輦苍黄路屈盘。” 金 黄沨 《黄山道中》诗:“ 小穀 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此山蓄灵异,浩气共屈盘。”

萦纡

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云栈萦纡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束缚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枯株

枯槁的根株。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兑》:“霜冷蓬室,更为枯株。” 唐 韩愈 《昼月》诗:“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宋 范成大 《科桑》诗:“斧斤留得万枯株,独速槎牙立暝途。” 金 元好问 《送诗人李正甫》诗:“阳和入枯株,靄靄含芳津。”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夜将半,邻斋灯火尽灭,府君独焚膏挟册,危坐如枯株。”

柔蔓

柔弱的藤蔓。 唐 元稹 《兔丝》诗:“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破将去,柔蔓与之并。”

不自胜

谓自己不能承受。《宋书·王僧绰传》:“ 太祖 引见,下拜便流涕哽咽,上亦悲不自胜。” 宋 文天祥 《无锡》诗序:“是行駈之入北,感今怀昔,悲不自胜。”

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树木

(1) 树的总称

(2) 种树;养树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千夫

指很多的人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有似

类似;如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驭文之法,有似於此。”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宋 张先 《定风波》词:“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谀佞

(1).奉承献媚。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妖淫諛佞譸张之説,无所出於其中。”《宋史·隐逸传下·徐中行》:“ 秦檜 当国,科场尚諛佞,试题问中兴歌颂, 庭筠 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幕客者,其才望驾胥徒而上之,其持书求荐,援引当道,浮伪諛佞,则胥徒所无也。”

(2).指奉承献媚的人。 宋 汪应辰 《应诏言弭灾防盗事》:“进用忠讜,斥远諛佞,使天下知好恶所在,则中人以下,皆化而为忠矣。”

君权

(1) 王室的地位权威

(2) 君主的力量、权力或尊严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妇人

(1) 古时称士的配偶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礼记·曲礼下》

(2) 已婚妇女;女人

妇人专权,奸臣当道

绸缪

(1) 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 ;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奇邪

见“ 奇衺 ”。

坏人

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坏分子;品质恶劣的人

坏人没有好下场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寄言

(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毫末

(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滋蔓

生长蔓延。常喻祸患的滋长扩大

座隅

坐位的旁边。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座隅。” 唐 元结 《系谟》:“公之所述,真王者之謨,必当篆刻,置之座隅。”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去年今岁适相值,连遇由来益审躬。

    虽是春秋曾不记,可知兄姊本皆同。

    修刑修德宁云异,观已观民念莫穷。

    况自冬春望雪久,曰惭曰惕萃乎衷。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二气工夫,河车搬入昆仑脑。世人谁晓。此是玄元道。存得阳精,年老身不老。三田饱。行功都了。拂袖游蓬岛。

  • 作者: 周矩,朝代: 明代

    冠裳已葬海虞峰,竹下茶瓯不复同。

    华表人归身是鹤,葛陂仙去杖成龙。

    七星桧老瑶坛静,午夜猿悲蕙帐空。

    徒遣友朋怀远致,驿亭惆怅立西风。

  • 作者: 李洞,朝代: 唐代
    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
  • 作者: 张籍,朝代: 唐代
    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衔恩暂遣分龙节,署敕还同在凤池。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傍辞。明年塞北清蕃落,应建生祠请立碑。
  • 作者: 柳宗元,朝代: 唐代
    标签: 初中文言文寓言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 作者: 仝轨,朝代: 清代
    冻砚炙空山,虫鱼老自注。昂昂七尺躯,埋头死章句。圣武迈周宣,猃狁哀匪茹。四海望旄钺,边尘静一怒。公实转河粟,慷慨出中路。辚辚十万车,儿抚军法御。貔貅壮宿饱,敏捷回天顾。从军尽如此,何至临机误。公才信兼人,幕府无留务。盾鼻磨醉墨,横槊诗还赋。十载滞洛西,几类终身锢。兹焉豁心眼,蛙井嘲穷措。别离欻一年,歌啸悲独寤。驰想伊吾北,奇游未免妒。胸藏十万甲,故纸终难据。归来扪虱谈,定似河东注。
  • 作者: 释清远,朝代: 宋代

    云水参寻访此宗,十年磨刮太虚空。

    区区力尽还依旧,方知万法本来同。

  • 作者: 张嵲,朝代: 宋代
    瞿塘深窈窕,翠气晓空濛。乱石增惊浪,长滩激迅风。舟行天堑内,身在夹城中。绝壁皆浸汉,于兹识禹功。
  • 作者: 王丹桂,朝代: 元代
    释演空寂,道谈清静,儒宗百行周全。三枝既立,递互阐良缘。尼父名扬至圣,如来证、大觉金仙。吾门祖,老君睿号,今古自相传。玄玄。同一体,谁高谁下,谁后谁先。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