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和潘经略广州峡山五首原文 诗词名句

和潘经略广州峡山五首

作者: 释宝昙朝代: 宋代

和潘经略广州峡山五首原文

月林爱山日,竹杖青鞋俱。
而今碧油合,见山当绪馀。
瘴疠霜雪后,桃李春风徒。
吾方友造物,虐焰空焚如。

诗词问答

问:和潘经略广州峡山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宝昙
问:和潘经略广州峡山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宝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宝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竹杖

竹制的手杖。《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 珠崖 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 牂柯 、 越嶲 。”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颇恋桃笙稳,行烦竹杖持。”

青鞋

亦作“ 青鞵 ”。1.指草鞋。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仇兆鳌 注:“沉氏曰:黄帽,籜冠。青鞋,芒鞋。” 宋 辛弃疾 《点绛唇》词:“青鞋自喜,不踏 长安市 。” 清 郑燮 《赠图牧山》诗:“青鞵踏晓露,小阁延朝暾。”

(2).借指笔套。 宋 黄庭坚 《戏咏猩猩毛笔》:“明窗脱帽见蒙茸,醉着青鞋在眼中。”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碧油

(1).青绿色油漆。 唐 元稹 《梦游春》诗:“隔子碧油糊,驼鉤紫金镀。”《花月痕》第三回:“进去,门左右三间厢房,厢房内人已出来,开着穿堂中间碧油屏门。”

(2).青绿色的油布帷幕。 宋 王千秋 《贺新郎》词:“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乘凉翠葆颯,撑暑碧油烘。”

(3).见“ 碧油幢 ”。

(4).指清澄的食油。 宋 苏轼 《寒具》诗:“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

(5).借指绿水。 唐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诗:“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瘴疠

亦作“ 瘴厉 ”。1.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北史·柳述传》:“ 述 在 龙川 数年,復徙 寧越 ,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 钱谦益 《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 《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

(2).指瘴气。 唐 杜甫 《闷》诗:“瘴癘浮三 蜀 ,风云暗百蛮。”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明 徐渭 《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扑。”

霜雪

(1).霜和雪。《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2).谓经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3).喻高洁的情操。 汉 孔融 《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 仝 志怀霜雪,操拟松柏。”

(4).喻指雪亮的剑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白髮,儛剑霜雪吹青春。” 仇兆鳌 注:“霜雪,指剑光。”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出匣纷纷霜雪寒,入手辉辉星斗现。”

(5).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袖中 赵 匕首,买自 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 燕 復歷 秦 。”

(6).喻指白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霜雪,喻头白也。” 宋 苏轼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满脸霜雪,十分恼怒。”

(8).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清 郑燮 《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 丁一岚 《<燕山夜话>再版序》:“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宋 杨万里 《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牘,桃李春风冠集英。” 清 金人瑞 《吴明府生日》诗:“菖蒲夜雨平郊坰,桃李春风动学墙。”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虐焰

见“ 虐焰 ”。

亦作“ 虐燄 ”。 * 的气焰。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嗟吁, 瑾 之祸烈矣!然 瑾 竟不杀公于虐燄横被之日。” 明 李贽 《武臣传·李勣》:“诸公但见犯颜敢諫之为忠,杀身成仁之名美,拘守圣人名教之为贤,不知适所以增 武氏 之虐焰。” 清 方文 《述哀》诗:“问谁张虐燄,使我至此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二》:“妖胡虐焰燔苍穹,淫毒秽宸极。”

焚如

(1).谓火焰炽盛。亦指火灾或战事。《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定陵兆应》:“丁未以后,诸郡焚如之祸,相仍不絶。”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之作》诗:“露布频闻奏捷书,揭竿隳突益焚如。”

(2).古代把人烧死的酷刑。《汉书·匈奴传下》:“ 莽 作焚如之刑,烧杀 陈良 等。”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焚如、死如、弃如者,谓不孝子也。不畜於父母,不容於朋友,故烧杀弃之, 莽 依此作刑名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丧乱以来, 汉氏 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病哉!”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邵谒,朝代: 唐代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
  • 作者: 韦应物,朝代: 唐代
    置酒临高隅,佳人自城阙。已玩满川花,还看满川月。花月方浩然,赏心何由歇。
  • 作者: 张榘,朝代: 宋代
    游蜂从何来,饥雀巧相遇。谁其释纷拿,放汝采花去。
  • 作者: 牛焘,朝代: 清代

    池头衰柳尚依依,绿暗红疏出钓矶。

    新落叶边人影隔,旧牵纶处藻茎稀。

    青山伴我闲窥饵,白鹭何心坐忘饥。

    莫道晚秋鲜鲫少,寒江更有绿蓑衣。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佛经云:“此生死无休已,如风鼓海浪。”又云:烦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庐山冈名]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晚风一雨生新涨,只送仙槎到天上。十年相别一相逢,和气春风谈笑中。如今耆旧晨星似,犹及先生说遗事。舌端往往疏九河,只有剩浪无欠波。汉渠周柱几青竹,却在先生一泓腹。诸公道是今乏才,如何此士尚尘埃。此行青规更黄阁,拭目孤鸿径寥廓。能念南溪病客无,风来肯寄半行书。
  • 作者: 刘宰,朝代: 宋代
    桃花山下水流长,花不长开水自香。此地正须招隐上,山庵聊复对崇罔。屏帏缭绕竹千个,旌纛森岩柏两行。士会不生今已矣,不妨閒处且徜徉。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起楼戒背山,此乃山恒对。

    一年始一临,那可默而退。

    人不能无情,有情斯有爱。

    与其爱声色,何如爱山态。

    况兹春始孟,林峦未含黛。

    养素实在兹,主静还因会。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标签: 写人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莫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