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游法济寺原文 诗词名句

游法济寺

作者: 李新朝代: 宋代

游法济寺原文

暮钟晓磬杂啼鸦,尤觉幽栖与市赊。
风力吹回千嶂雨,柳阴遮断一豀花。
苍皮树瘿何妨丑,横水桥虹不厌斜。
夜半春雷乱车轧,不须鸣鼓助惊茶。

诗词问答

问:游法济寺的作者是谁?答:李新
问:游法济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新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幽栖

(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絶。” 宋 范仲淹 《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

(2).隐居。《宋书·隐逸传·宗炳》:“ 南阳 宗炳 、 雁门 周续之 ,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 唐 白居易 《与僧智如夜话》诗:“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确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栖之所。”

风力

(1) 风的力量,即在任意风级上的某一定数(如5或7级)

(2) 从风得到的机械力

风力发电机

(3) 指文辞的风格与笔力

柳阴

亦作“ 柳荫 ”。1.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阴长。”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入夏则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二:“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尘土,将马繫在柳阴中。”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这个消息成了镇上人们晚饭后柳荫下的夕阳会聚谈的资料。”

(2).指枝叶茂密的柳林。《 * 词话》第二七回:“柳阴中忽噪新蝉,见流萤飞来庭院。” 许杰 《惨雾》上:“柳荫里面喊出了一班人马。”

遮断

(1).遮蔽不见;掩盖消失。 前蜀 韦庄 《春日》诗:“红尘遮断 长安 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宋 杨万里 《舟中晚望》诗:“行人又被山遮断,风颭酒家青布巾。” 萧红 《桥》:“红色的栏杆被雪花遮断了。” 沙汀 《航线》:“嘶哑的声调给水声遮断了。”

(2).阻断;截断。《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召瓜分说》:“遮断外国之交通,杜絶外来之势力。” 邹韬奋 等《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这表现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扩大封锁,流窜掠夺,疯狂轰炸,企图由此遮断我国际输给线,耗竭我物资,并窒息我工业生产机能。” 姚雪垠 《长夜》二:“许多年来这条路完全被土匪遮断,没人敢走。”

(3).打断;拦住别人的话。 沙汀 《淘金记》二五:“但她忽然勇敢地遮断他:‘我没有你那么会说!’”

树瘿

树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金盏银盃,江螺海蜯;竹根细眼,树癭蝎唇。”《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一夕,有神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人即其所而候之,树乃生癭,若怀姙状,自是光常见。越九月又十日而树癭裂,得婴儿者五,土人收养之。”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水桥

架空的引水槽。 赵树理 《三里湾·站得高看得遍》:“渠开到村里,离地面只有尺把深了,再用水桥接过去,大渠的水便可以沿着下滩的西山根走,全部下滩地都可以浇到。”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春雷

春天打的雷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鸣鼓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宛陵实盛德,卓荦为真儒。

    驰情慕周孔,抗志希黄虞。

    作为一家言,颇综七略书。

    从政三十载,屡空方晏如。

  • 作者: 晏殊,朝代: 宋代
    书仙十阁壮儒宫,灵越山川实抛雄。岫柏亚香侵几席,岩花回影入帘栊。千秋碧锁东南竹,一水清含旦暮风。文酒雅宜频讌集,谢家兰玉有新丛。
  • 作者: 石介,朝代: 宋代
    全魏地千里,雄大视区宇。黄河为血脉,太行为筋膂。地灵育圣贤,土厚含文武。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十三断贼指,闻者皆震怖。十七著野史,才俊凌迁固。二十补亡书,辞深续尧禹。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述作慕仲淹,文章肩韩愈。下唐二百年,先生固独步。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四方交豪杰,群公走声誉。一上中高第,数年编士伍。五命为御史,连出守方土。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凤凰世不容,众鸟竞嘲诉。狱中饥不死,特地生爪距。貔貅十万师,盟津直北渡。塞上诸猛将,低头若首鼠。渴忆海为浆。饥思鳌为脯。两手拿人肝,大床横牛肚。一饮酒一石,贼来不怕惧。账下立孙吴,樽前坐伊吕。笑谈韬钤间,出入经纶务。匈奴恨未灭,献策言可肤。
  • 作者: 刘孝韪,朝代: 宋代
    水定浮春岫,鸦盘落远林。上方钟送夕,隐几兴何深。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 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代
    绝色呼他心未安,品题天女本来难。梅魂菊影商量遍,忍作人间花草看。
  •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粤从融结此山川,便作人间小洞天。香火丛林千古盛,神仙窟宅自今传。品分三洞中犹宇,脉贯两岩下出泉。我自有缘聊乞取,万松阴里一牛眠。
  • 作者: 李贺,朝代: 唐代
    标签:七言绝句,南园十三首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活八十年头雪白,啖三百颗面桃红。村南村北无人识,向荔枝边觅此翁。
  • 作者: 陈人杰,朝代: 宋代

    何如尔。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故用韵以反骚
    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边头。依旧防秋。问诸将君恩酬未酬。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