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念奴娇·中秋原文 诗词名句

念奴娇·中秋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念奴娇·中秋原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中秋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念奴娇·中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苏轼念奴娇·中秋书法欣赏

苏轼念奴娇·中秋书法作品欣赏
念奴娇·中秋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月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空为辽阔无边。月亮月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月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月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月清净自由,秀丽月江山像图画般月美丽,看过去在朦胧月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月明月和身边自己月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月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月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月追求和向往。

注释
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念奴娇: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住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
桂魄:月亮月别称。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冷浸”句:秋天月碧空浸透着清冷月月光。
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月楼宇。形容月中宫殿月精美。
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 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烟树:烟雾笼罩月树木。历历:清楚可数。
翻然:回飞月样子。
鹏翼:大鹏之翅。

诗文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张正见,朝代: 南北朝
    标签: 月亮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
    晕逐连城壁,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他车。
    欲验盈虚驶,方知道路赊。

  • 作者: 朱淑真,朝代: 宋代
    标签: 月亮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 作者: 陶渊明,朝代: 魏晋
    标签: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抒情向往田园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
  • 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代
    标签: 中秋节孤独感伤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 作者: 米芾,朝代: 宋代
    标签: 中秋节抒情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 作者: 柳永,朝代: 宋代
    标签: 写景抒情孤独中秋节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 作者: 班婕妤,朝代: 两汉
    标签: 咏物写人中秋节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作者: 李峤,朝代: 唐代
    标签: 中秋节月亮哲理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作者:丘逢甲,朝代: 清代
    标签: 元宵节月亮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 作者: 米芾,朝代: 宋代
    标签: 月亮豪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