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过杨子桥原文 诗词名句

过杨子桥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过杨子桥原文

客愁满目政无聊,忽报船经杨子桥。
未到江南心已喜,隔江山色碧相招。

诗词问答

问:过杨子桥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过杨子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过杨子桥书法欣赏

杨万里过杨子桥书法作品欣赏
过杨子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客愁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满目

充满视野

琳琅满目

无聊

(1) 因精神空虚而烦闷

他一闲下来,就感到十分无聊

(2) 言行等庸俗或没有意义而使人生厌

(3) 生活穷困,无所依赖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卧病无聊。——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报船

传递文书信息的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此是漕标报船,老兵上岸下文书去了。”

杨子

(1).指 杨朱 。《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林上》:“ 杨子 过於 宋 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 宋 杨亿 《泪》诗之二:“枉是 荆王 疑美璞,更令 杨子 怨多岐。”

(2).指 西汉 扬雄 。 晋 左思 《咏史》之四:“寂寂 杨子 宅,门无卿相舆。”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 杨子 淹投阁, 邹生 惜曳裾。” 宋 王安石 《杨雄》诗之一:“ 杨子 出其后,仰攀忘贱贫。”

(3).俗称米中生的小黑虫。

(4).古津渡名。即 杨子渡 。也写作“扬子”。杨,通“ 扬 ”。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二:“五月南风兴,思君下 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杨子 。”参见“ 杨子渡 ”。

(5).古地名。古为 真州 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仪征市 东南。 宋 梅尧臣 《逢曾子固》诗:“ 杨子 东园 头,下马情眷眷。”《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发 淮南 民十餘万开 邗沟 ,自 山阳 至 杨子 入江。” 胡三省 注:“ 杨子 ,今 真州 。”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招

邀请。 唐 岑参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诗:“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姚勉,朝代: 宋代
    心清闻妙香,宴坐旃檀林。坐香元不断,莫作死灰心。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 作者: 江源,朝代: 明代

    太守堂中无俗物,壁间惟写菊花图。

    寒香足称君清白,暮夜黄金肯换无。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春入年前气已暄,玉河解冻水沄湲。

    轻浮画舫才经刻,早喜沿流遂得源。

  • 作者: 释绍昙,朝代: 宋代
    千钧重寄一丝轮,三寸离钩抑逼人。莫道踏翻船便了,夹山未必是金鳞。
  •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代
    浮云离披久不合,太阳独行乾万物。谁令昨夜雨霶沱,北风萧萧寒到骨。
  • 作者: 陈翊,朝代: 唐代
    客梦正无凭,喧呼睡不能。月移篷背雪,人远岸头灯。樯影浮寒水,篙声碎断冰。狸奴浑未觉,余煖恋青绫。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又值夏云首,来披风自南。

    暇几托古茹,妙趣得今涵。

    幸麦秋临二,斯民代即三。

    高称解阜候,宁不自怀惭。

  • 作者: 袁说友,朝代: 宋代
    断璧推良质,寒窗足雅供。点分鸜眼秀,色渍马肝浓。岩浸端溪月,纹藏古歙峰。可怜方寸石,笔下几迎逢。
  • 作者: 释智遇,朝代: 宋代
    尸碧岩,谤乳窦,击高庵,据瓯阜,此皆人所议论不到。说甚麽减灶法无文印,尽情红下置而勿论。或曰毁誉不在乎两端这间,若苴翁别有长处。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