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水调歌头(次下洞流杯亭作)原文 诗词名句

水调歌头(次下洞流杯亭作)

作者:黄机 朝代:宋代

原文

金篆锁岩穴,玉斧凿山湫。
飞泉溅沫无数,六月自生秋。
夭矫长松千岁,上有泠然天籁,清响眇难收。
亭屋创新观,客鞅棹还留。
推名利,付飘瓦,寄虚舟。
蒸羔酿秫,醅瓮戢戢蚁花浮。
唤取能歌能舞,乘兴携将高处,杯酌荐崑球。
径醉双股直,白眼视庸流。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次下洞流杯亭作)》的作者是谁?答:黄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黄机的名句有哪些?答:黄机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金篆

(1).钟鼎上所铸的篆文。也泛指篆书、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请于州置学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镜,羣言争乱,诸子相腾。”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腾其高轨。” 此山贳冶子 释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隶、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铸之鐘鼎而纪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餘,可怜银艾未思渠。”

(2).篆文弯曲如烟,因比喻缭绕之香烟。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之五:“画阁薰香金篆鬱,银臺烧烛玉虫齐。” 元 李唐宾 《风入松》曲:“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 明 单本 《蕉帕记·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风送玉人来。”

岩穴

山洞

云归而岩穴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斧凿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山湫

山中的水潭。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六:“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飞泉

(1).谷名。《楚辞·远游》:“吸 飞泉 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引 张揖 曰:“ 飞泉 , 飞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北饮兮 飞泉 ,南采兮芝英。”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 飞泉 以正东。”

(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 胤 以 若邪 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 秦望山 ,山有飞泉,迺起学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乡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 陈毅 《题<长征会师图>》诗:“上有无尽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飞泉。”

溅沫

飞溅的水花。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诗:“跳波鸣石磧,溅沫拥沙洲。” 唐 陆龟蒙 《纪梦游甘露寺》诗:“跳音簇鞞鼓,溅沫交矛戟。” 元 * 润 《题子明雪泉》诗:“六花溅沫成夭巧,一派潜流激莫湍。”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夭矫

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郭璞《江赋》

船头龙夭娇。——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

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泠然

(1).轻妙貌。《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宋 陈师道 《和和叟第课还自都下》:“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清 赵执信 《彭蠡湖》诗:“泠然乘风游,託身任毫毛。”

(2).寒凉貌;清凉貌。《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感怀》诗之二:“天风吹面泠然过,十万烟云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晋书·裴楷传》:“ 绰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辞清畅,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古镜﹞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泠然时一鸣,故向人飞舞。”

天籁

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清响

(1).清脆的响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鲁迅 《彷徨·伤逝》:“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2).声音清脆宏亮。 徐迟 《牡丹》:“她的声音明亮如山泉,但这方面,她也严格地控制着自己,因而连她的细若游丝的行腔也是清响激越的。”

创新

创造新的;革新

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名利

1.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

飘瓦

(1).坠落的瓦片。《庄子·达生》:“復讎者不折鏌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 成玄英 疏:“飘落之瓦,偶尔伤人,虽忮逆褊心之夫,终不怨恨,为瓦是无心之物。”

(2).比喻外来的祸患。 宋 辛弃疾 《卜算子·用庄语》词:“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

(3).比喻飘忽无定的事物。 明 高瑞南 《新水令·悼内》套曲:“人生大梦如飘瓦,早不觉两髩青霜梦里华。”

(4).比喻无用或微不足道之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浄:]疑惑这宝物欠真么?[生:]老大人,便是真,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看他似虚舟飘瓦。” 明 陈子龙 《结交绝交行》之二:“昔人絶交争天下,今人翻覆争飘瓦。”

虚舟

(1).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盗贼弗怨;虚舟之触,褊心弗怒:无意也。”

(2).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长史公玄牝凝神,虚舟应物。”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朗鑑在心,虚舟应物。”

(3).谓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金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清 刘荻 《题陈世长舫斋》诗:“想到虚舟百事慵,当窗端只爱云峰。”

(4).轻捷之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酿秫

谓用秫黍酿酒。 宋 张耒 《寄杨应之》诗:“行当酿秫从子游,更以新诗相献侑。” 清 尤侗 《别长安》诗之五:“老妻酿秫藏盈斗,儿子摊书读几行。”

醅瓮

酒坛子。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这家村醪尽,那家醅瓮开。卖了肩头一担柴,咍,酒钱怀内揣。”

戢戢

(1).密集貌。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戢戢乱峯里,一峯独凌天。”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 吴 会 括众山,戢戢不可数,其间号 天平 ,突兀为之主。” 清 唐孙华 《狎客》诗:“戢戢附群蚁,殷殷聚飞螡。” 王旡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举亿兆人之材力,咸戢戢於一范围之下,如羊豕然。”

(2).顺从貌。 清 平云 《孤儿记》:“戢戢然勿敢少违。”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不见夫戏兽者乎。以马之骏、以猴之黠、以狮之戾、以象之钝,而能使趋蹌率舞於一庭,应弦合节,戢戢如法者,何也?”

(3).象声词。形容细小之声。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八:“翩翩帘外鷰,戢戢巢内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4).鱼张口貌。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 清 黄宗羲 《振华郑公神道碑》:“戢戢如枯鱼之委于泥沙。”

唤取

呼请。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四:“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謫仙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清 陈维崧 《玉蝴蝶·无闷》词:“絳帐生徒, 青州 从事,唤取鸕鷀杓到,付侍立清清小童洗。”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携将

扶持;携带。《后汉书·邓训传》:“ 黎阳 故人,多携将老幼,乐随 训 徙边。”《三国志·魏志·曹休传》:“ 休 年十餘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 江 至 吴 。”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村酒与山蔬,一一自携将。”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特十餘年来,介绍无已,而究其所携将来归者,乃又捨治饼饵守囹圄之术而外,无他有也。”

高处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对较高的位置

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杯酌

亦作“桮酌”。1.一杯所盛,喻少量。《南史·何敬容传》:“暴鳃之鱼,不念杯酌之水。”

(2).酒杯。借指酒或酒肴。 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诗:“莫怪沙边倒,偏霑杯酌餘。” 宋 杨万里 《秋夕雨馀》诗:“老眼那能舒简编,只要玉虫伴杯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予观官府之救护者,既蚀而后往,一拜而退,桮酌相命,俟其復也,復一拜而讫事。”

白眼

朝上或朝两边看时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轻蔑或厌恶

遭人白眼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