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偈颂一百零一首原文 诗词名句

偈颂一百零一首

作者: 释慧性朝代: 宋代

偈颂一百零一首原文

不与万法为侣,咬定牙关错举。
西江吸尽铁船浮,活提狞龙和角煮。
倒骑佛殿三门,翻手为云覆手雨。

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零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慧性
问:偈颂一百零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慧性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慧性名句大全

释慧性偈颂一百零一首书法欣赏

释慧性偈颂一百零一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一百零一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咬定牙关

亦作“ 咬定牙根 ”。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西游记》第五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任兵宪家书》:“不幸而有意外之变,但臣死忠,妻死节,子死孝,齩定牙关,大家成就一箇是而已。”按,《土风录》卷十二引作“咬定牙关”。《水浒传》第六六回:“ 李逵 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掿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错举

参互列举。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两名错举例》:“《汉书》他篇中两名错举之例尚多。《邹阳传》云:‘六齐望于 惠后 。’ 孟康 注:‘谓 惠帝 与 吕后 。’”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到广西梧州后称西江,全长2129公里

吸尽

以类似流体被饮干那样的方式吸收(无形的东西)或使消失

吸尽稀薄而刺鼻的空气

铁船

亦作“銕船”。1.船壳用钢板制成的大船。 清 曹寅 《巫峡石歌》:“銕船一触百杂碎,撇捩脱手随飘风。”

(2).指 庐山 铁船峰 。

佛殿

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丰乐里 开业寺 有神人足跡甚长,自寺外门至佛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红娘 ,俺去佛殿上耍去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范祠鸟》:“ 长白山 醴泉寺 ,即 范文正公 读书处,祠在佛殿东偏。” 郑振铎 《西行书简·云岗》:“第一窟通称为大佛殿。”

三门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 孙诒让 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 汉 郑玄 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 孔颖达 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 鲁庄公 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 定 二年‘雉门灾’。是 鲁 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 鲁 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庙位昭穆》引 敖继公 曰:“诸侯三门库、雉,路。则库门为大门,左宗庙,右社稷。”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重以三门六衢,上輦蓾车,下不通清渠。”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 * ,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 李贤 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 唐 玄宗 《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元君 六甲符。”后世行师临战,仿休、生等八门而布阵,三门所指亦同。 南朝 梁简文帝 《从军行》:“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登坛拜将,授鉞行师,开《太乙》之三门,闭《阴符》之六甲。”

(5).指寺院大门。《释氏要览·住处》:“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 ,九井对 灵谿 。”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 明 何景明 《游洪法寺塔园土山》诗:“三门上岌嶪,玉柱撑云露。”

(6).泛指大门或外门。《红楼梦》第五二回:“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

(7).山名。一名 三门山 ,又名 砥柱 。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黄河 之中。其山有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三门,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山穿既决,水流疎分,指状表目,亦谓之 三门 矣。”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金 王渥 《三门津》诗:“大河 三门 险,神 禹 万世功。”

翻手

翻转手掌。形容时光迅速或处事轻便。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春菜》:“生葅入汤翻手成,芼以薑橙夸缕抹。”《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你是好汉,有将才,敢对阵相持?交我去取些小兵,来阵上捉你,如翻手耳。”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赠孙从一》诗:“眼底相看已壮龄,世间万事真翻手。”《三国演义》第三回:“﹝ 鲁肃 ﹞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覆手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陆龟蒙,朝代: 唐代
    美人抱瑶瑟,哀怨弹别鹤。雌雄南北飞,一旦异栖托。谅非金石性,安得宛如昨。生为并蒂花,亦有先后落。秋林对斜日,光景自相薄。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视河将欲至徐城,五日姑苏便启行。

    浙省万民齐望幸,吴川一宿且兼程。

    设缘玩景生留恋,岂是因心凛旦明。

    老幼不须攀载道,回途当为小停旌。

  • 作者: 谢灵运,朝代: 南北朝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萍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慽。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 作者: 滕元发,朝代: 宋代
    清明冲节是身谋,御史郎官不肯留。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苹风野艇秋。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示知休。
  • 作者: 曾觌,朝代: 宋代
    冶态轻盈,香风摇荡,画栏淑景初长。彩霞深处,明艳夺昭阳。试问沈香旧事,应劝我、莫负韶光。多情是,低徊顾影,云幕淡微凉。人间,春更好,一枝斜插,犹记疏狂。到如今潘鬓,暗点吴霜。乐事直须年少,何妨拚、一饮千觞。醺醺醉,壶天向晚,春思正悠扬。
  • 作者: 林之奇,朝代: 宋代
    群云雨事毕,振旅不复阵。扫天无一尘,千里还绿润。晨朝大明贺,沙路万蹄印。朝元泛翠瓦,佳气去人近。颇闻避斧扆,侑膳彻龙笋。愿君爱物心,从此至尧舜。
  • 作者: 真宗,朝代: 宋代
    奕奕高祠,有严毖祀。礼和孔宣,燔燎斯暨。帝心肃祗,天步旋止。熙事既成,永膺蕃吐。
  • 作者: 吴芾,朝代: 宋代
    男儿三十未成名,肯但区区事笔耕。王粲平时希负鼎,贾生今日请长缨。漫漫海内妖氛暗,策策腰间老剑鸣。会使苍生重奠枕,北山休顾小猿惊。
  •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君家深似武陵源,又出云来旆影翻。负笈肯忘鄞北里,彯缨长说海东门。健收风月归谈麈,醉挽河江入酒樽。回首溪山吾耄矣,笑盟知有几番温。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耕织图前荡桨过,耕犁织杼候无讹。

    水村也足农桑趣,那向吴中较若何。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