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吴下同年会诗原文 诗词名句

吴下同年会诗

作者: 周承勋朝代: 宋代

吴下同年会诗原文

青云紫陌不相违,四海如公省见稀。
身在外台严刺举,诗来属邑慰瞻依。
珠园授笔驱春雨,泽国扬帆送夕晖。
留落而今待公道,敢言一斥羡群飞。

诗词问答

问:吴下同年会诗的作者是谁?答:周承勋
问:吴下同年会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承勋的名句有哪些?答:周承勋名句大全

周承勋吴下同年会诗书法欣赏

周承勋吴下同年会诗书法作品欣赏
吴下同年会诗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紫陌

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汉 王粲 《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竝征。”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之二:“緑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相违

(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省见

犹言赏识提拔。《汉书·何武传》:“此子 扬州 长史,材能駑下,未尝省见。” 颜师古 注:“省,视也。言不为 武 所识拔也。”《汉书·东方朔传》:“ 朔 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詔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在外

处于户外;在…以外;出外

为将在外,自当奋勇

台严

称呼对方的敬辞。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干犯台严,无任狂越战兢之至。”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少荐樽俎,轻瀆台严,惶恐惶恐。”

刺举

(1).检举。《史记·田叔列传》:“天下郡太守多为姦利, 三河 尤基,臣请先刺举 三河 。”《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元年》:“ 氾公 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国家大计。” 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伤人;举者,招人之过。” 严复 《原强》:“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于是而督责之令行,刺举之政兴。” 周振甫 注:“刺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举发。”

(2).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魏书·术艺传·张渊》:“执法刺举於南端,五侯议疑於水衡。”注:“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姦恶,举有功。”

瞻依

(1).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郑玄 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孙枝蔚 《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闿运 《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少依慈训,壮失瞻依。”

(3).敬仰依恋。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风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赏玩。”

(4).形容耸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下深壑中,始见居庐环倚,似有楼阁瞻依之状,不辨其为公馆、为庙宇也。”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泽国

(1) 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2) 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扬帆

扯起船帆开船

夕晖

日暮前余辉映照;夕阳的光辉。 唐 韦应物 《送别河南李功曹》诗:“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暉。” 前蜀 韦庄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诗:“故国饶芳草,他山掛夕暉。” 宋 秦观 《晚出左掖》诗:“金爵觚稜转夕暉,翩翩宫叶堕秋衣。” 陈毅 《淮河晚眺》诗:“柳岸沙明对夕暉,长天 淮 水鶩争飞。”

留落

(1).谓人留滞于下,不能擢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驃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 任忠厚 ﹞后坐上书入籍,留落不调者久之。”

(2).泛指东西沉落。 瞿秋白 《海上述林》卷下:“然而到处都射着不安宁的苍白的光线--浓黑的夜色留落在下面,在溪谷里。”

(3).犹流落。谓穷困而随处飘泊。《新唐书·王琚传》:“ 李邕 故与 琚 善,皆华首外迁,书疏往復,以谴謫留落为慊。”《孽海花》第十二回:“这人如今穷了,留落在这里。”

(4).木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留落胥餘,仁频并閭。”或曰留即刘子,落即檴。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落,檴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史记五·司马相如列传》:“按,《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实如梨。’即此‘留’也。”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公道

(1) 公正的

对事实的公道的说明

(2)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

公道话

不过,人可真是好人!又公道,又爽直。——《潘虎》

敢言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群飞

昆虫在迁移或交配时所发生的成群飞舞的现象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喻良能,朝代: 宋代
    细数峰峦到石门,缓移屐齿步云根。一樽浊酒林间坐,古木苍萝日月昏。
  • 作者: 李龙高,朝代: 宋代
    疏花鼎立睨霜风,二季居然侍一翁。生愿素丝无点汙,黑衣人自作三公。
  • 作者: 吕陶,朝代: 宋代

    凄风向晚来何频,潜与嘉雪为涂津。

    重云固结惨不动,六幕莽荡空无尘。

    信哉北帝举冬令,肃清万类犹时巡。

    人思沾被率土滨,有若渴者欲饮醇。

    傥施馀润及芽蘖,寸草亦望繁如茵。

    尝闻洛阳纵高卧,抑有郢客歌阳春。

    何如酒阵与之敌,却退寒色其威振。

    天心安肯靳一洒,化力自可周群伦。

    黎明忽见已盈尺,良瑞岂止山溢银。

    预知礼年此足贺,十空九室皆斯民。

  • 作者: 释子淳,朝代: 宋代
    昔年摩竭令,今日孰知恩。句外潜心体,言前密意论。松风清宇宙,桂月曜乾坤。出户虽无往,争如静掩门。
  • 作者: 杨恬,朝代: 宋代
    昔居山中谁见亲,青山对面同笑颦。引泉养竹与为友,徜徉不觉冬复春。三年相看不知厌,声音笑貌无久新。虽非多闻与直谅,堂堂不愧琴张仁。已将物我等一致,政自兀兀忘吾身。离群索居亦已久,昔如形影今参辰。强托鸣琴写风韵,欲凭妙笔摹精神。绣衣使者古君子,天球大训东序珍。胡为喻蜀久持节,登车揽辔劳拊循。朅来堂上寓幽赏,不为豺虎埋双轮。悠然独酌对三友,更邀风月为嘉宾。谢胐忘形许入室,李白对影成三人。寄谢山中五贤者,德不孤立当有邻。寥寥千里十馀载,乃逢青眼屈复申。夷齐西周两饿叟,展禽东鲁一绌臣。引而高之自孔子,不尔埋没随埃尘。君不见黄梅岭上一拳石,意气已若骄峨岷五贤堂所对山名也。)。
  • 作者: 张籍,朝代: 唐代
    貂帽垂肩窄皂裘,雪深骑马向西州。暂时相见还相送,却闭闲门依旧愁。
  • 作者: 伍瑞隆,朝代: 明代

    美名一自赋高轩,驹齿龙文客共尊。

    转眼十年成血汗,论心今日到文园。

    禅峰映处天花落,笔兴飞来凤藻翻。

    我供晚厨香积馔,与君乘月醉秋原。

  • 作者: 薛师石,朝代: 宋代
    七十童颜在,悠然物外幽。组衣藏蠹箧,散服上渔膛。此日移松葬,前时为菊留。山连象浦馆,谁记孟家游。
  • 作者: 文天祥,朝代: 宋代
    挂颿远色外,缅邈怀旧丘。江水风萧萧,乌啼满城头。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万里秋光入坐明,交情预喜笑相迎。菊花未服重阳过,如待君来泛巨觥。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