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赠别高云樵·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赠别高云樵·其一

作者: 李之标朝代: 明代

赠别高云樵·其一原文

征车迢递指苍梧,雪拥骊驹不可呼。

湖海一尊怜短鬓,风尘双剑问长途。

帆飞粤峤魂先远,路入湘江竹半枯。

不是王孙归去晚,可胜离思满平芜。

诗词问答

问:赠别高云樵·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之标
问:赠别高云樵·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赠别高云樵·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标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标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参考注释

征车

远行人乘的车。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别袖拂 洛水 ,征车转 崤陵 。” 明 文徵明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诗之九:“立马双桥日欲斜,沙尘吹雾暗征车。” 清 钱谦益 《 * 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征车轣轆声。”

徵車: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清 方文 《送刘孔安北上》诗:“大云起幽壑,徵车来何迟!” 清 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不佞徵车来 长安 ,晤 子清 如临风玉树。”

迢递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见“ 迢递 ”。

骊驹

(1).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驪驹。” 唐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驪驹白玉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驪驹,频频瞻顾。”

(2).逸《诗》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驪驹》。’”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 文颖 曰:‘其辞云“驪驹在门,僕夫俱存;驪驹在路,僕夫整驾”也。’”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南北分别》:“愁藴结,心似裂,孤飞两处风与雪,肠断《驪驹》声惨切。” 清 朱彝尊 《送陈上舍还杭州》诗之一:“门外《驪驹》莫便催,红阑亭子上行杯。”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湖海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一尊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长途

长的距离和路途

粤峤

指 五岭 以南地区。《明史·项忠朱英等传赞》:“ 朱英 廉威名 粤 嶠, 秦紘 经略著西陲,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 王国维 《观堂集林·彊邨校词图序》:“先生以文学官侍郎, 光绪 之季,奉使 粤 嶠。”

先远

《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 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 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 唐 孙樵 《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先远有期,其孤徵誌於子,子其无让。”

湘江竹

即湘妃竹。 唐 李商隐 《泪》诗:“湘江竹上痕无限, 峴首 碑前洒几多。”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可胜

岂能忍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八陵废祀,可胜抔土之悲!”

离思

离别后的思绪。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 荆 江 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明 李氏 《江楼留别》诗:“西风 扬子江 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梁启超 《奉怀南海先生星加坡兼敦请东渡》诗:“近闻作计又图南,渺渺离思孰可堪。”

平芜

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方凤,朝代: 宋代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去之百世犹彷佛,宛见道貌匡庐中。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滨左换虫}珠卷文绮。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
  • 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代
    标签: 婉约写景写水西湖抒情旷达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几曲淙流汇小池,轻绡还藉细风披。

    忽抛竹叶平波上,顺水行帆岂异斯。

  • 作者: 钱起,朝代: 唐代
    曙色传芳意,分明锦绣丛。兰生霁后日,花发夜来风。不向三峰里,全胜一县中。遥知大苑内,应待五花骢。
  • 作者: 陆龟蒙,朝代: 唐代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 作者: 赵师秀,朝代: 宋代
    春雨年年有,良田岁负无。何因将此事,须要画为图。野水寒初退,平林绿半敷。长谣谢沮溺,未必子知吾。
  • 作者: 毛直方,朝代: 宋代
    推悉不去竟何如,欲鼓庄盆懒有余。赖是此□犹解事,避人对客与观书。
  • 作者: 陈长方,朝代: 宋代
    此甥此舅两风流,翰墨相传不误投。大似曹溪付衣钵,临池他日看眼钩。
  • 作者: 白玉蟾,朝代: 宋代
    眉峰肩井额陂陀,此相曾经鬼眼过。知有命存聊尔耳,谓无天定盍如何。十常九事未如意,一满三停属甚科。佛说我身周法界,恐君莫是烁迦罗。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祈雨

    黍畴稷垄绿芃芃,景与常年略不同。

    此曰慰尤此曰保,两难为置念纷中。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