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偈颂四十一首原文 诗词名句

偈颂四十一首

作者: 释普宁朝代: 宋代

偈颂四十一首原文

金乌急,玉兔速成,百岁光阴一瞬息。
惟有拄杖子,硬葛狚,黑粼皴,勿变迁,无面目。
三月护生,九旬禁足。
酌然使得十二时,不被十二时催促。
任他门外红尘扰扰,来往憧憧,肥马碌碌,瘦马碌碌。
蓦然翻变化为龙,为雨为霖俱莫测。

诗词问答

问:偈颂四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普宁
问:偈颂四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普宁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普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金乌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用为太阳的代称。 汉 刘桢 《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 唐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诗:“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 蓬莱 光。” 元 武汉臣 《冯玉兰》第二折:“看东溟渐升玉兔,早西山坠尽金乌。”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绝句》之二:“烛影摇红人未散,金乌腾彩已三竿。”

玉兔

(1)

(2) 月宫里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东升

速成

(1) 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学完

速成班

(2) 迅速成功

岁光

岁月,光阴。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诗:“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瞬息

一瞬眼一呼之间。比喻极短的时间

瞬息万变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变迁

事物的变化转移

时代变迁

环境的变迁

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地有变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禁足

禁止外出。指佛教僧尼坐夏,避免灾祸或因过失受罚而不得外出。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僧寺结制》:“四月十五日结制,谓之‘结夏’……盖孟夏望日,乃法王禁足、释子护生之日,自此有九十日,可以安单辨道。”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灵迹·临安术士》:“君星数甚恶,明春恐不免不戮,若禁足一月,可免。”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那回我记了一次大过,其馀的六个人罚了两个礼拜的禁足。”

酌然

鲜明突出貌。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弘农忿》:“酌然子年方少,篇翰如流,不可驥垂长坂,兰谢深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巨容 因籍 澥 答书,既呈於公,公览之憮然,因曰:‘十年不见,酌然不错!’”

使得

(1) 能用;可以

这个汽筒使得使不得

(2) 行得通;可行

这个主意倒使得

(3) 某事物引起一定的结果

试图使得每个人对此事清楚了解

十二时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唐 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亦称“ 十二时慢 ”。 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二时

(1).犹两季。《汉书·匈奴传下》:“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 颜师古 注:“离,歷也。三月为一时。”

(2).指一天内的两段时间。《陈书·徐孝克传》:“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 唐 鲍溶 《长安言怀》诗:“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岁詎几何!”

催促

使赶快进行某事或使某事的进程加快

他们催促她快买饮料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憧憧

(1) 摇曳不定的;常指不确定的和微弱地波动或运动的

树影憧憧

(2) 来往不绝的

人影憧憧

碌碌

(1) 多石头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无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许多事要做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

(4) 车转滚动声

瘦马

(1).瘦弱的马。 唐 杜甫 《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 *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维扬 ﹞女子多美丽…… 扬 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扬州瘦马》:“ 扬州 人日饮食於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旧 吴 宫重开馆娃,新 扬州 初教瘦马。”

蓦然

忽然;猛然

蓦然看去,这石头像一头卧牛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嗟我去国久,得君如得归。今君舍我去,从此故人稀。不惜故人稀,但恐晤语非。佳人西方子,佩服贝与玑。宛兮若处女,未始识户扉。何必识户扉,潜玉有光辉。
  • 作者: 韩非,朝代: 先秦
    标签: 小学文言文哲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 作者: 罗洪先,朝代: 明代
    紫翠林中便赤足,白龙潭上看青山。药炉丹井知何处,三十六峰烟月寒。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今日驻辇邻州城,明日启驾遵南行。

    倏忽一夜今成昨,荏苒来者今非明。

    三年饭得桃花饱,无去来今惟静好。

    藉可喻四巡江东,却是言实非譬巧。

    人有来去日何尤,其间哀乐事已稠。

    试看历历前题句,几纤毫分为恒留。

    所幸里民鲜菜色,盖因客岁逢稔收。

    以此祈年益切切,谨身宵旰慎厥脩。

  • 作者: 谢孚,朝代: 宋代

    近岸江声急,孤舟下杳冥。

    峡泉飞暴雨,滩石走群星。

    水有潇湘色,猿同巴蜀听。

    令人思舜德,一望九疑青。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霜简刚言璧有瑕,清朝耳目不应差。醉翁绝少环滁饮,范老何心庆朔花。省库钱皆留享士,高斋琴却带还家。邵平旧圃元无恙,未必封侯胜种瓜。
  •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芝兰种不荣,荆棘剪不去。二者无奈何,徘徊岁将暮。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碧空爽度绛云飞,寿域宏开恰古稀。

    庆衍三朝推淑范,惠敷六列式清徽。

    露珠凝掌琼膏溢,月镜澄宵瑞霭霏。

    福祉繁增天共远,称觞岁岁启彤闱。

  • 作者: 李贤,朝代: 明代

    西来平路入怀州,杨柳阴阴夹道稠。

    翠羽万竿村内竹,锦囊千颗舍傍榴。

    闲云低绕青山卧,活水深穿碧树流。

    满目秋光浑似画,几时乘兴欲登楼。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