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永遇乐原文 诗词名句

永遇乐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永遇乐原文

柏颂才过,梅妆方试,六秀蓂荚。
恰是今朝,白花岩里,一佛生时节。
前身再现,金城桃熟,千岁莲花重发。
更一念、善根常在,作个在家菩萨。
活饥好事,造桥阴骘,乐施常开金穴。
瑶籍儿孙,玉京夫妇,庆聚神仙窟。
从今生旦,三千纪算,常对昙华优钵。
华严会,彩箱庆满僧宝骨。

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永遇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永遇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梅妆

“ 梅花粧 ”的省称。 前蜀 牛峤 《红蔷薇》诗:“若缀 寿阳公主 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东坡 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 坡 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外,梅妆先露画屏前。’”参见“ 梅花粧 ”。

(1).“ 梅花粧 ”的省称。 唐 李商隐 《对雪》诗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可憎的脸儿堪捻塑,梅粧浅浅宜澹注。” 明 陈铎 《梧桐树·冬日题情》套曲:“学弄梅粧,又恐怕天孙妒,无言半晌空扃户。”参见“ 梅花粧 ”。

(2).指梅花。 清 陈维崧 《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

蓂荚

古代传说中的瑞草。又名“历荚”

蓂历(日历。因蓂荚的更换而知日月,故称);蓂灵(神话中的瑞木名)

是今

如今;而今。 明 张居正 《再乞归葬疏》:“是今虽暂旷於数月,而后乃毕力於终身。”

白花

(1).白色的花或白色纸花。常用以表示悼念。《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先是,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曾克 《心中的碑》:“我跟千万群众一样,把一小朵亲手剪做的白花,献给敬爱的 周总理 。”

(2).浪花;水花。水相激而色白,故称。 唐 顾况 《望简寂观》诗:“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黄炳钧 《东欧游踪·明珠更灿烂》:“南城墙建立在岩石上,面向大海,海浪拍岸,白花四溅。”

(3).即白翳。一种眼病。 清 李渔 《奈何天·虚婚》:“道我眼不叫做全瞎,微有白花。”

(4).指皮辊花。

生时

(1).出生的年、月、日、时。 宋 秦观 《望海潮》词之四:“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上面写的是大哥底生时本命。”

(2).活着的时候;生前。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他今死了,也道的个生时了了,死后为神。”《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大人生时,曾説过有三十来万带回京去。”

前身

(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再现

(1) 过去的情况再次出现

(2) 重现

金城桃

桃的一种。《西京杂记》卷一:“桃十:秦桃、榹桃、緗核桃、金城桃……樱桃、含桃。” 元 王祯 《农书》卷九:“金城桃、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莲花

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善根

佛教语。梵语意译。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维摩诘经·菩萨行品》:“护持 * ,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 南朝 陈 徐陵 《上智者禅师书》:“既善根微弱,冀愿力庄严。”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旧唐书·高祖纪》:“弘宣胜业,修植善根。”

常在

(1).长久存在。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遯》:“天之所予,福禄常在。” 晋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 宋 刘子翚 《次韵陈成季郡会》:“惜花意欲春常在,对酒年来饮不多。”

(2).道家脾神名。《云笈七籤》卷十一:“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

(3).仙人名。《列仙全传》卷九:“ 李常在 , 蜀 人,少治道术,人累世见之。”

(4). 清 代宫女的名号。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列宫》:“常在、答应,案《会典》有此二称,位在贵人之下。盖未有爵秩,仅供使令,犹 前汉 之家人子, 后汉 之宫人、采女是也。”

在家

(1) 在家里

你妈妈在家吗?

(2) 对出家人而言,一般人都算在家

在家人

菩萨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阴骘

原指上苍默默地使安定下民,转指阴德

乐施

乐于接济别人。《孔子家语·王言》:“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汉书·匡衡传》:“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 * 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

金穴

藏金之窟。喻豪富之家。《后汉书·郭皇后纪上》:“ 况 ( 郭况 )迁大鸿臚,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京师号 况 家为金穴。” 唐 张说 《虚室赋》:“朱门金穴,恃满矜隆。”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金穴百丈深,求取用不竭。”后亦用以代指外戚家。 清 赵翼 《怀塞外友人》诗:“岂期飞语传金穴,竟掛弹章出 玉门 。”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玉京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夫妇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諫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陈白露 (按电铃)你们夫妇两人感情真好,这一会儿都离不开。”

(2).犹言匹夫匹妇,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独言‘夫妇’,盖谓举国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谐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国发号出令,而夫妇尽归亲於上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唐 刘驾 《唐乐府》序:“获见明天子以德归 河 湟 地,臣得与天下夫妇復为太平人。”

神仙窟

见“ 神仙窟 ”。

神仙居外。亦用以比喻隐居处或逍遥自在的住所。 唐 樊夫人 《答裴航》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 云英 ; 蓝桥 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唐 皮日休 《鲁望示广文先生吴门二章次韵属和》之二:“能諳肉芝样,解讲隐书文,终古神仙窟,穷年麋鹿羣。”亦作“ 神僊窟 ”。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参相》:“人人道是玉桥边开着两房慷慨 孟尝 门,凤城中盖着一所异样神僊窟。”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华严

(1).《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敢书细字注鱼虫,要传《华严》八千偈。”

(2).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 释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隋 以来判教诸师,皆曰‘华严’日出时,‘法华’日中时,‘涅槃’日入时。”

(3).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之二:“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

僧宝

佛教三宝之一。原指僧团,后泛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仇兆鳌 注:“《起信论》:一真如是觉性,名佛宝;二真如有执持义,名法宝,三真如有和合义,名僧宝。” 宋 惠洪 有《禅林僧宝传》,录禅门五宗八十一僧人事迹。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张说,朝代: 唐代
    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日茂西河俗,寂寥东观期。遥怀秀才令,京洛见新诗。
  • 作者: 方岳,朝代: 宋代
    风饱横江十幅蒲,秋声正有玉花鲈,淮壖一梦雨中别,岳麓诸峰天下无。场屋抵须新议论,书堂更做好规模。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
  • 作者: 李石,朝代: 宋代
    涪州一别十年强,君自游行几退藏。好是金颜无佛处,却来铁面坐禅床。
  • 作者: 王维,朝代: 唐代
    标签: 唐诗三百首,山水田园诗, 夏天,田园诗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我来景照堂,主人一笑领。蔬筍充我饥,芎朮疗我病。坐久不知晚,留以夜榻并。世事方东流,人情入西暝。兹逢岂假合,如形有随影。不言自相知,无味足隽永。潜远意悠悠。披仰心炯炯。顾我为何人,古今两照映。余言不可写,手拍阑干猛,云飞风满山,万动归一静。
  • 作者: 崔敦诗,朝代: 宋代
    御柳垂波绿,宫槐覆幄凉。香风随步辇,偏到殿中央。
  • 作者: 苏颂,朝代: 宋代
    幽栖新得地,朴饰敢求全。一亩真儒有,三年近道边。锄荒还见旧,革陋遂成妍。栋宇依岩畔,烟云入槛前。人非胜土木,心每惧冰渊。州处来閒燕,山居隔市廛。轩窗横列岫,屏嶂对先贤。念昔初经始,惟蕲远水泉。丘园宁待贲,宗庙贵为先。幸免灵台寄,重叨真室虔。颐生无异术,送死有新阡。世虑都忘矣,劳生此息焉。道腴甘淡薄,食邑减芳鲜。士誉言功德,僧谈半满偏。未从招隐客,不费买邻钱。昼静龙须坐,宵寒龟壳眠。藉莎毋剪薙,即石不磨镌。假职恩良厚,归田志益坚。秋毫知帝力,清白自家传。吾弟欣堂构,长言纪瓞绵。思亲乐京口,怀土限闽川。江左步兵酒,华阳小有天。衔杯蠲痼疾,行药助修年。更有扶衰物,邻家十八仙。
  • 作者: 陈师道,朝代: 宋代
    软熟羞盘馔,芳辛实枕帏。候晴先晒席,占湿预烘衣。易粟鸡皮皱,难培鹤骨肥。头颅虽若此,虚白日生辉。
  • 作者: 王士祯,朝代: 清代

    大业那堪问,长城怨有馀。

    回头成一笑,三十六封书。

  • 作者: 张鼎,朝代: 唐代
    引出白云根,潺潺涨藓痕。冷光摇砌锡,疏影露枝猿。净带凋霜叶,香通洗药源。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