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简王漕左司原文 诗词名句

简王漕左司

作者:章甫 朝代:宋代

简王漕左司原文

人生天壤中,孰不有所求。
小大虽不齐,逐物常同忧。
士子文字间,亦各从所爱。
取舍未必同,於道均无害。
我生才甚下,志与俗子殊。
思贤惄如饥,觅句聊自娱。
惟公盛德人,君今乃行古。
富贵等云烟,词翰敏风雨。
荆湖十五州,玉节何煌煌。
门庭无杂宾,读书清昼长。
抠衣愿从游,自视亦何有。
未知函丈地,能着野人否。
公诚一顾之,足以为我荣。
淮南有石田,归趁春雨耕。

诗词问答

问:简王漕左司的作者是谁?答:章甫
问:简王漕左司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章甫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天壤

(1) 天和地

天壤间

(2) 相隔极远;相差极大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小大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不齐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

脉律不齐

逐物

追求外物。语出《庄子·天下》:“借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三国 魏 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君子识智以无恒伤生,欲以逐物害性。”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明 吴承恩 《赠张乐一》诗:“世人嗜好苦不常,纷纷逐物何颠狂。” 严复 《救亡决论》:“同时 陆 氏兄弟,已有逐物破道之讥。”

同忧

(1).一同忧虑;一同忧愁。《逸周书·大戒》:“连官集乘,同忧若一。”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朝无死难之臣,外无同忧之国。”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二:“赋诗真有助,弔古不同忧。”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我和他一处行,一处歇,戚同忧,喜同悦。”

(2).谓遭遇相同。 明 何景明 《嗟哉行》:“同病者怜,同忧者嘆。”

士子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毛 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 郑玄 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

(2).士大夫官僚阶层。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

(3).学子;读书人。《北齐书·辛术传》:“ 天保 末, 文宣 尝令 术 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 术 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闕,不知道里寒。”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象现在 上海 的旗袍、 北京 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4).豪门士族的子弟。《文选·沉约<恩倖传论>》:“且士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 西汉 ,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东方朔 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 李善 注:“二涂谓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贱职,庶族不涉清阶。” 刘良 注:“晚代谓 魏 晋 也。士与人异品杂用,故云二涂。”

(5).将士家的子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 植 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復被取,乃上书曰:‘……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復赖此。’”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取舍

采取或舍弃;选择

取舍得当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无害

(1) 没有妨害

(2) 没有能胜过的;无比

请择吏之忠信者,无害可任事者。——《墨子·号令》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史记·萧相国世家》

汤给事内吏,为宁成掾,以 汤无害。——《汉书·张汤传》。 颜师古注:“无害,言其最胜也。”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俗子

俗人

凡夫俗子

觅句

亦作“覔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牀。”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刘昭禹》:“﹝ 刘昭禹 ﹞尝与人论诗曰:‘五言如四十箇贤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覔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盖。但精心求之,必获其宝。’” 宋 杨万里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词场君擅倾城色,诗社儂凋觅句鬚。”

自娱

使自己在娱乐或愉快的状态中得到消遣

他读书自娱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行古

遵行古道。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邠州刺史正月令人修耒耜廉使责其失农候诉云土地寒判》:“苟土膏之不起,欲速何为?诚宜嘉乃辨方,岂可詰其行古?”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县令教人煮木为酪州司责其烦扰辞云以备凶年判》:“必也志切救灾,道敦行古。”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词翰

(1).诗文,辞章。《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2).书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文举 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 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 越 嶲 。” 宋 吴坰 《五总志》:“ 白傅 与 赞皇 不协, 白 每有所寄, 李 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 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3).诗文与书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赠 * 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陆升之 仲高 , 山阴 胜流,词翰俱妙。”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 成王 所拟书,词翰并妙。”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五州

南朝 时指北方的领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 李善 注:“《尚书》有十二州, 宋 得其七,故谓北境云五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玉节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门庭

(1) 门前的空地;门口和庭院

(2) 指家庭或门第

改换门庭

杂宾

行为不端的宾客。《晋书·刘惔传》:“﹝ 刘惔 ﹞为政清整,门无杂宾。”《南史·袁湛传》:“﹝ 袁粲 ﹞素寡往来,门无杂宾,闲居高卧,一无所接。” 清 袁枚 《送姚次公刺史之景州序》:“坐有揖客,门无杂宾。”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清昼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挥白杨刀,清昼杀讎家。”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 清 王贵一 《观仲儒熹儒煮茗》诗:“熏风破微炎,细雨洒清昼。”

抠衣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职》:“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餽,如於宾客。”《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负笈 梁 许 ,抠衣 班 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见赠》诗:“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其抠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赞善而秉方册, 及 ( 独孤及 )之为文可徵矣。”

从游

亦作“ 从游 ”。1.随从出游。《论语·颜渊》:“ 樊迟 从游於 舞雩 之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喜从游,遇 长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

(2).与之相游处。谓交往。《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见谓之曰:‘吾闻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余尝登门,出近作《赠别》长短句以示公……公赏诵久之。是后,从游颇密。”

(3).随从求学。 明 徐爱 《<传习录>卷上‘按语’》:“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驪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 爱 备録平时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证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见“ 从游 ”。

自视

自己看待自己

自视甚高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函丈

亦作“ 函杖 ”。1.《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原谓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以指:讲学的坐席。《隋书·炀帝纪上》:“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復黌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一:“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牓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既而屡赐延接,引之函丈之侧。”

(2).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史丞相启》:“早亲函丈,偶窃绪餘,曾未免於乡人,乃见待以国士。”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吾友 王进之 得其墨本而宝蓄之,仍图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徐渭 《答龙溪师书》:“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诗:“函杖天涯远,杓衡岁序移。无繇承问讯,祗益叹差池。” 子虚子 《湘事记》:“九月十四日 芝祥 来电曰:‘ 瀏阳 刘蔚庐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并告 组庵 。’”

能着

犹耐着。《红楼梦》第六八回:“那里为这点子小事去烦琐他?我劝你能着些儿罢!”

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公诚

公正诚实。《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一顾

(1).一看。 汉 东方朔 《七谏·怨思》:“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戏欷而霑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 唐 刘长卿 《题虎丘寺诗》:“徘徊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巴金 《利娜》上篇:“怎样才能够使他知道我在这里千方百计地求他一顾啊!”

(2).《战国策·燕策二》有经 伯乐 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主簿怨情》诗:“生平一顾重,宿昔千金贱。”《南史·萧子显传》:“一顾之恩,非望而至。”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诗:“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3).谓顾瞻偏重于某一边。《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之时, 彭王 一顾,与 楚 则 汉 破,与 汉 而 楚 破。”

足以

完全可以

凭他的成绩足以取胜

足以立事。——《资治通鉴》

力尚足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淮南

(1) 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2) 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石田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齐 ,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唐 寒山 《诗》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则曰犹获石田,失之则曰不勤远略。” 梁启超 《论生利分利》:“顾同一土地也,在野蛮民族之手,则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则为奇货。”

(2).贫瘠的田地。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蜀井》:“ 蜀 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元 王逢 《赠龙虎山人郑良楚》诗之二:“石田岁稔茅屋好,种菊乞诗 虞翰林 。”《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朴,气质淳厚,石田茅屋,竹户荆扉,犬吠鸡鸣,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

(3).指石砚。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石户 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虚;传子孙而无累,貽朋友而欣愉。”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药裹但随庭草积,学徒应共石田荒。”

雨耕

谓趁雨时耕耘。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雨耕稗频耨,月斸石或搏。”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胡曾,朝代:唐代
    东巡玉辇委泉台,徐福楼船尚未回。自是祖龙先下世,不关无路到蓬莱。
  • 作者:宋宁宗,朝代:宋代
    联魁金玉龙头选,诏下今朝遇己知。上国风光初晓日,御阶恩渥暮春时。内庭考最称文异,胪唱宣名奖意奇。故里仙才若相同,一年攀折两重枝。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连旬零雨暑犹强,未信人间八月凉。瓮里曲生初泛蚁,壶中桂子并寻芳。斑衣未遂兰玉集,吾子少留云水乡。门户喜犹家法在,诗情輙莫似王阳。
  • 作者:释了惠,朝代:宋代
    星在天上,眼在眉下。星无暗明,眼无书夜。密密绵绵无缝罅。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绿叶梢头紫粟攒,离骚经里古秋兰。时人误唤孩儿菊,惟有诗翁解细看。
  • 作者:赵孟坚,朝代:宋代
    幕客崇酒觞,渠渠饯行舟。先生蘸甲饮,不使涓滴留。竺盏顾谓言,汝复能吟不。尔不歌吾行,而俟吾言求。沃尔满锺酒,畀尔笔力乃。扶舆懵懵醉,梦化蝴蝶游。夜分起展烛,落笔莼丝柔。请歌先生行,真与人不侔。前者亦云归,金抽囷载收。今惟明月耳,舴艋轻浮浮。视彼掊斂徒,推剥藂怨尤。逮其去国日,竞欲瓦砾投。此乃恋宽恩,说着涕泗流。国用既云裕,民瘉亦去瘳。而令分左符,远从牧山州。投鼠戒忌器,矧我无是谋。弹鸟或惊鸾,盍亦谨厥筹。兹焉皆汩汩,去矣从休休。伊惟小门生,莫计攀前辀。尔溪桃花水,舟行愿悠悠。行有赐还诏,伫立螭坳头。
  • 作者:王令,朝代:宋代
    花枝袅袅笑当觞,且作春风几日狂。纵使春归犹有酒,酒酣春去亦何伤。
  • 作者:陈造,朝代:宋代
    寒食清明一箭过,晚晴庭院绿阴多。兔葵燕麦易轻脱,红药碧桃须孰何。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蓬山酒仙客下烟酒霄,对酒唯吟酒独酌谣。酒不怕道狂挥玉爵,亦曾乘兴解金貂。[记云:饮玉爵者弗挥。吴监前任散骑常侍。]君称名士夸能饮,我是愚夫肯见招。[王孝伯云:但常无事,读离骚、痛饮,即可称名士。独酌谣云:愚夫子不招。]赖有伯伦为醉伴,何愁不解傲松乔。
  • 作者:佚名,朝代:唐代

    神州阴祀,洪恩广济。草树沾和,飞沉沐惠。
    礼修鼎俎,奠歆瑶币。送乐有章,灵轩其逝。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